張蒙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東盟興奮劑事件進行全面的資料收集與分析,闡述它的規(guī)模和影響,揭示此現(xiàn)象發(fā)生背后的原因和內(nèi)在規(guī)律。但服用興奮劑的個人行為,上升到集體行為;競技運動成為政權下的犧牲品,經(jīng)濟增長的奴隸時,受害者們該怎么辦?本文秉著“以人為本”的哲學理念,從多個角度提出競技運動中反興奮劑的對策,重點提出“有組織犯罪”的治理手段,從而為有效遏制興奮劑的使用提出科學,有力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 競技體育 有組織犯罪 原因 對策
一、前言
眾所周知,從1972年到1988年,東德驚人地取得了384枚奧運獎牌,還創(chuàng)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世界紀錄,但是輝煌的背后卻是用鍍金的藍色藥丸堆建起來的,只會給神圣的土壤帶來污染,終將被歷史的巨輪壓平。運動員集體使用興奮劑背后一定有個“強大”的操作團隊,在法學界我們將這種行為定義為“有組織犯罪”,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組織犯罪學的角度深入剖析,探索如何提高中國的反興奮劑水平。
二、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一)政治的需求
眾所周知[1],東德是華約集團中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國家,它處在華約與北約嚴峻對立的第一線,冷戰(zhàn)意識彌漫全國,即使體育也不例外。
(二)錯誤的價值觀
體育倫理精神一直激勵人們在競技體育活動中去頑強拼搏,它促使著人們在體育活動中完善自我,形成健壯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2]??墒强吹阶约旱膱F隊為自己付出越多時,心中的內(nèi)疚和身體的疼痛,往往會促使運動員走上不歸路。
(三)社會經(jīng)濟效益的苛求
從個體來說[3],任何理性人的決策行為都要進行成本-收益分析,也就是說任何理性的經(jīng)濟決策人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的。一直以來,興奮劑在競技體育比賽中屢禁不止的深刻原因,就是服用興奮劑的收益遠遠大于其成本——至少對于某些運動員來說是這樣的。更何況,在興奮劑與反興奮劑的斗爭中,反興奮劑的手段總是相對滯后的。而從國家和體育消費者來說,他們需要運動員在賽場上不斷的創(chuàng)造奇跡。他們給運動員帶來的輿論壓力是無法想象的。
(四)技術滯后的負面效應
有資料顯示[4],有近10%的運動員在參加國際重大賽事時使用了興奮劑。一般來講,一種新型興奮劑的流行“真空期”大概在15-20年間,這種科學檢測的滯后性和新型興奮劑存在的“真空期”成為推動運動員服用新型興奮劑的強大驅(qū)動力,導致奧林匹克運動興奮劑的泛濫,增加反興奮劑工作的艱巨性。
以上的所有原因只是從個人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角度來分析,當我們將視角聚焦于體育工作的相關群體時,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著自己的運轉(zhuǎn)軌跡。興奮劑作為競技體育中的“毒瘤”,一直很難根除的根本原因在于組織上的貪腐,從犯罪學視角上來看,這就是“有組織犯罪”,而對“有組織犯罪”的概念國際上仍未統(tǒng)一,我國對它的理解是以《聯(lián)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規(guī)定為依據(jù)。將之界定為:三人或多人組成的,在一定時期內(nèi)存在的,為了實施嚴重犯罪且以獲得經(jīng)濟利益或其他利益為目標的有組織結(jié)構的集團[5]。如果從競技體育中的興奮劑事件來看,本文將有組織犯罪定義為以追求運動成績和經(jīng)濟利益為基本目標,采取暴力和賄賂為主要手段,具有完整組織機構的,可實施犯罪行為的組織系統(tǒng)。
三、國際反興奮劑的政策和措施對中國的啟示
以上的所有原因只是從個人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角度來分析,當將視角聚焦于體育工作的相關群體時,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著自己的運轉(zhuǎn)軌跡。我國將這特殊群體界定為:三人或多人組成的,在一定時期內(nèi)存在的,為了實施嚴重犯罪且以獲得經(jīng)濟利益或其他利益為目標的有組織結(jié)構的集團[6]。
前東德時期集體使用興奮劑事件讓我們不禁想起馬家軍事件,為了杜絕這種集體使用興奮劑的事件,對我國和國外的反興奮劑管理體制進行了比較分析,不同之處在于重視發(fā)揮政府職能,機構性質(zhì)基本一致[7]。針對以上的總結(jié),對我國反興奮劑工作做出以下幾點建議[8]:瓦解組織的核心結(jié)構、完全剝奪不法利益、完善輿論監(jiān)督和相關教育體制、建立權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管理體制。當使用興奮劑成為一種有組織的行為時,我們不僅需要政府做出長遠的規(guī)劃,更需要拿出及時有效的對策。雖然說豐富教育內(nèi)容,完善監(jiān)督機制,加強立法,執(zhí)法的力度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都不能在事件發(fā)生之前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我們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來瓦解腐敗產(chǎn)生的核心組織。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zhèn),馬廉禎.難以自拔的體制陷阱——東德體育教訓之四[J].體育文化導刊.2005(9):58.
[2] 廖國庭.競技體育中使用興奮劑問題的倫理審問[D].湖南師范大學.2013:5-6.
[3] 韓開成,王和平.競技體育中興奮劑問題的經(jīng)濟學分析[J].體育學刊.2006.13(1):131-132.
[4] 張磊,張國才,程志理.從科技負效應看奧林匹克運動反興奮劑的艱巨性[J].天津體育學報.2014.29(5):453.
[5] 何秉松.全球化時代有組織犯罪與對策[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10:6-7.
[6] 呂界畏.國內(nèi)外反興奮劑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4.
[7] 王革,魏源,卓莉等.競技體育運動面臨的興奮劑問題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報.2003.27(5):81.
[8] 胡永紅.國際反興奮劑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兼論中國反興奮劑的成就及面臨的問題[J].廣州體育學報.2013.3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