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義峰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語言,特別是做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在國際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是高學歷的專門人才,理應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成為主力。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的非英語作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能滿足學生自身的需求,國際交流的需求。因此,改革現(xiàn)有英語教學模式,提高研究生語言交際能力就成了現(xiàn)階段中國大學的一個迫切要求。
(一)以精讀課做為教學主體的課程設置不能滿足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需求。在這種課程設置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講,學生聽,教與學脫節(jié),師生之間沒有互動,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針對的是標準化考試,學生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考試,語言學習中的交際能力不能在這種考試中體現(xiàn)出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考核方式、評價方式單一、僵化,基本就是期末考試一張試卷,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教學順利進行。學生來自全國各個院校,有的是985、211學校,有的是普通院校,還有部分學生來自民辦??茖W校。其在本科階段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模式、目的各不相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教學效果不能滿足類型各異的學生的需求。
根據(jù)以上分析,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著各種問題,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探索新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盡力創(chuàng)造英語交際的環(huán)境和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以下就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愿組成小組,每個小組4到5個人,固定一個學期。教師在課前一星期安排討論題目,要求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對將要討論的題目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討論時,每位小組成員要向組里其他成員匯報搜集的材料。接下來,小組長整理所有材料,代表小組向全班做報告。報告完畢,其他學生可以就報告內(nèi)容進行提問,教師也可以提問,組長或小組成員都可以回答。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點評,并將小組成員的表現(xiàn)記錄下來,作為學生形成性評價成績的一部分。在這一活動中,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同其他成員交流信息,這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一過程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敏感度和表達能力。
演講題目可以由教師安排,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教師要求學生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設計,所用語言應該簡單易懂,目的是讓班級所有學生都能聽懂,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演講后,其他學生可以向演講者提問;如果沒有學生提問,教師可以根據(jù)演講內(nèi)容提問,然后對演講者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點評并記錄。在這個活動里,教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活動內(nèi)容廣泛,形式生動。學生不再是課堂的局外人,而是活動的主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數(shù)字化教學在學校里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進行英語學習。學生可以自愿組合,2到3人為一組,自由選擇英美影視劇片段,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再現(xiàn),可以表演,也可以模仿。活動開始前,由小組長簡單介紹影視劇的劇情;活動結束后,其他小組要進行評價,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點評并記錄。這項活動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鍛煉語言交際能力。
我校是理工科學校,學生也以理工科為主。大部分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人文歷史知識掌握的比較少,而且對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漠不關心。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教師要求學生關注近兩個星期以來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大事,或是學生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做一個課前一分鐘報告。確定題目后,學生可以查閱各種資料,包括網(wǎng)上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然后向全班作報告??梢栽试S學生使用音頻、視頻、PPT等輔助工具。學生的報告題目多種多樣,涵蓋技術、經(jīng)濟、文化、教育、歷史、軍事等等方面。這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泛。報告結束后,其他學生要就報告要點進行復述,教師要進行提問,并進行點評、記錄。這一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社會參與度,使其不再局限于書本、學校這樣一個小天地里。
聽寫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僅有語言的輸入,還有語言的輸出。在本科英語學習階段,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四、六級考試中有聽寫的內(nèi)容,但只是單純地聽寫單詞和句子,學生不能獲得完整的信息。在研究生階段,教師要求學生聽寫150單詞左右的文章段落。這一活動教師可以不定期地在課堂上展開,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分小組進行。每學期進行8到10次,教師要收集學生的聽寫材料,進行批改、評價并記錄。這項活動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入、輸出的能力,特別是書寫能力。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其他課堂活動。例如,可以利用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介紹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可以組織學生編演英語短劇、舉行英語辯論賽、舉辦每人一首英文歌等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在師生之間、學習與實踐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
隨著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學生需求的不斷變化,教師應該順應形勢,探索、開發(fā)研究生英語后續(xù)課程。當今時代,網(wǎng)絡特別是移動網(wǎng)絡的應用已經(jīng)深入到了人們的方方面面,網(wǎng)絡英語學習也成為了一種趨勢,開發(fā)網(wǎng)絡研究生英語課程已經(jīng)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任務。筆者所在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團隊計劃在未來幾年內(nèi)開發(fā)10到15門研究生英語網(wǎng)絡課程:國際交際英語、基礎英語寫作、實用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科技英語翻譯、商務英語、英語演講、英美影視劇賞析......
以上所列舉的各項活動是筆者在進行研究生英語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學生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評價者,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也有一些活動在設計上和評價上教師和學生有不同意見,效果也不明顯,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這些活動并不一定在學期中全部采用,可以傾聽學生的意見,采用其中的幾種加以組合。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把握活動進行的節(jié)奏,同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給予清晰、及時的反饋,同時做好記錄,并給出評價結果。因為評價結果事關學生的最終成績,事關學生評優(yōu)、評先和獎學金,所以評價要準確、清晰,并且要公開。不但是向被評價者公開,還要向全體學生公開,讓評價成績置于全體學生的監(jiān)督之下,達到公平、公正的目的。因此,與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的工作量會增加不少,不但要準備各項活動,還要作好記錄,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進行準確評價。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承擔的。
傳統(tǒng)的研究生英語評價采用期末一張試卷的方式,改革后的研究生英語學習的評價采用個體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度、互助合作、自主學習。評價包含兩部分:平時成績40%和期末考試成績60。具體如下:
如今的大學生獨立性、自主性比較強,有的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被稱為“低頭族”。為了保證學生到課率,學期內(nèi)隨機抽查10次,每次記1分,超過一定的次數(shù),例如3次,則取消課堂出勤分。嚴重者按照學生守則和學校規(guī)定取消考試資格??梢圆扇≌n堂點名或利用課堂活動的方法考察學生的到課率。
包括課前報告、主題演講、小組討論、主題展示等。教師在學期初將本學期要進行的課堂活動介紹給學生,提出要求并安排學生課后準備。教師要將每一項活動的分值、評價方式告知學生,令其做到心中有數(shù)。具體分值教師可以和學生商量,共同制定。
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專業(yè)學習,為了增加英語學習與學生專業(yè)的相關性,要求學生每學期翻譯一篇2千字左右,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文章。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要求學生每星期寫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語日記(10%),教師不定期進行檢查,并給出反饋和評價;每學期布置至少5篇250字左右的作文(10%),作文題目要求盡量貼近現(xiàn)實社會生活,或是學生自主選擇,但是必須報知教師,由教師認可。教師要向全體學生告知作文評價標準,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
要求學生從下列活動中任選2到3項:電影配音(10%)、演講名篇模仿(10%)、英語演講(10%)、文學名篇介紹(10%)、學術報告(10%)、英語辯論(10%)、英語短劇表演(10%),作為學生自主課堂活動的內(nèi)容。教師要做好安排,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下進行??梢砸髮W生通過網(wǎng)絡,以音頻、視頻的方式進行。
與傳統(tǒng)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相比,新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強調(diào)語言輸出能力,尤其是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雖然還有考慮未盡之處,還有許多細節(jié)有待完善,但是希望在以后與學生的磨合中,進一步改進,在以后大范圍的推廣過程中為研究生培養(yǎng)做出貢獻。
[1]邵輝.基于CBI理論的非英語專業(yè)學術英語教學探究--以北京工業(yè)大學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為例[J].東疆學刊,2015(7).
[2]王松,劉曉丹.論工商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1).
[3]張爽,趙棟,周茜.近十年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綜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7).
[4] Shu,D-F,2004,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volution: Questions and Answer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