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三里穴是上下相對的,在手肘和膝蓋處各有一個,在手上稱為手三里,在腿上稱為足三里。肘下有上、下廉,膝下有上、下巨虛,都是陽明經(jīng)上的穴位,主治的疾病也大同小異。
為什么叫三里呢?先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們知道,古人喜歡以天、地、人來代表上、中、下,又根據(jù)清濁來劃分天和地。
腦在上部,喜歡清涼,所以稱之為天,如天沖、通天穴等;口喜歡溫暖,所以喻為地,如地倉、地閣;人在中間,所以有人中、人迎。在胸腹部也是如此,胸部喜清虛,所以稱為天;腹部濁滿充實,所以稱為地。在四肢上,臂為上肢,為天;腿為下肢,為地。
從整個人體來看的話,以天樞為分界,天樞上部是天,下部是地,中間則為人。如果天地人三者能中和的話,則生長、收藏都能順乎自然,人體也就能保持健康的狀態(tài),否則就會出現(xiàn)問題。
三里穴,能夠通治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稱為三里。而手足三里的分工,也以此為依據(jù),手三里專治肚臍以上及肩背的疾病,所以古人作詩說:“肩上連臍痛不休,手中三里便須求。”而足三里則治肚臍以下,如小腹、膝蓋關節(jié)處的疾病,各有明確的分工。
從小的方面來說,里是指寸,一里就是一寸,三里穴在肘端下三里,又在手臂,所以稱為“手三里”。手三里大概的位置在我們小手臂的中間,按摩它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叫“肘尖按摩手三里”,就是將一側的手臂放在桌面上,然后將另一側的手肘放在穴上,用手肘來輕輕地按揉此穴。
手肘比較能夠得力,按摩起來既輕松,又能有很好的效果。這個方法能解決的問題是現(xiàn)代人常見的肩周炎,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意。有一句話說,現(xiàn)在的人不是已經(jīng)患上肩周炎的,就是正在往這個方向靠攏的。長期伏案工作的,肩膀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每天利用工作的間隙,那樣按摩幾分鐘,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現(xiàn)肩周疾病。
[穴位一點通]
在找手三里之前,先要找到曲池。我們屈肘,將上、下手臂彎曲成90度;肘內側有一條線叫肘橫紋,橫紋的外側就是曲池穴,在曲池的下面2寸就是手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