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長治學院 美術(shù)系,山西 長治 046011)
淺析蔭城鎮(zhèn)傳統(tǒng)建筑裝飾藝術(shù)
——以琚寨村為例
劉 磊
(長治學院 美術(shù)系,山西 長治 046011)
琚寨村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建筑,其建筑裝飾藝術(shù)實用功能與裝飾性相統(tǒng)一,不僅能反映出當時的民俗和風土,同時也形成鮮明的地域文化。通過實地調(diào)研、查閱文獻資料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琚寨村古建筑裝飾構(gòu)件的材料工藝、裝飾題材、宗教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地域性歸納出琚寨村建筑裝飾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化價值,希望最終喚起人們對琚寨村古建筑裝飾的關(guān)注和保護。
琚寨村;建筑裝飾;地域特色
蔭城鎮(zhèn)位于長治市東南,是長治地區(qū)保存較為完整的千年古鎮(zhèn),琚寨村為蔭城鎮(zhèn)下轄村,其民居建筑不僅保留了明清時期古建筑的風貌,更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建筑裝飾依附于建筑,除具有實用功能以外,還通過各種建筑材料設計出不同的裝飾風格,以體現(xiàn)屋主的審美和社會地位。明清時期建筑等級制度嚴格,不同的建筑形制都有其專門的要求,因此,在民居中,看不到皇家專用的黃色或紅色,也沒有琉璃制品,大都是青灰色磚瓦覆蓋,如果是商賈想顯示自己的財力地位,也只能在符合禮法的基礎上進行裝飾。琚寨村的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磚石、琉璃、鐵制品等制造業(yè)在當初也是輝煌一時,帶動了蔭城鎮(zhèn)經(jīng)濟繁榮。本文將從建筑材料分類對琚寨村古建筑裝飾進行分析研究。
(一)屋頂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屋頂最能反映出建筑的特征,通過屋頂形制、規(guī)模、裝飾構(gòu)件可以看出建筑的等級高低。如宮殿、寺廟的建筑可用廡殿頂、歇山頂?shù)雀呒壍奈蓓斨剖?,可以使用琉璃瓦件,裝飾鴟吻和小獸,民間建筑則只能用硬山、懸山等屋頂制式,并不允許使用琉璃瓦件,不得帶吻獸、角獸等裝飾。北方民居多為硬山頂形制,“五脊二坡”式,由于嚴格的等級制度,民居建筑將屋頂裝飾轉(zhuǎn)到了正脊之上,琚寨民居建筑的正脊和垂脊上為青磚雕刻的浮雕卷草紋樣,以荷花、蓮花為主要題材,是古建筑中常見的裝飾題材,屋面為簡單的青色板瓦覆蓋,裝飾有云頭形滴水和圓形瓦當,在琚寨民居中瓦當多以獸紋裝飾,如獅子、龍紋進行裝飾。
(二)墻體
琚寨村的古建筑墻體主要為青磚砌成,質(zhì)樸渾厚,其裝飾主要集中在山花、墀頭、影壁墻等部位。[1]210
墀頭是硬山式建筑中突出山墻邊檐的部分,一方面用于屋頂排水和擋水的作用,還被雕刻精美的圖案起到裝飾作用。墀頭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方一般為基座,中間為盤頭,是墀頭主要裝飾位置。墀頭一般成對出現(xiàn),題材也較為廣泛,大致分為人物故事、祥瑞動物、花卉、博古架四種,都是吉祥圖案。如張家大院的墀頭,以三層樓閣的造型出現(xiàn),樓閣的立柱雕刻有獅頭和須彌座,欄桿上則用卷草花卉和如意云紋進行裝飾,墀頭上下分別裝飾有透雕的“梅蘭竹菊”,“梅蘭竹菊”在中國被稱為四君子,顯出屋主人清雅淡泊的品質(zhì)。盤頭中央為博古器物,造型精致;琚家大院的墀頭也較有特色,墀頭下方為須彌座,須彌座左右放置兩只寶瓶,瓶身有八卦紋樣,瓶里有三只戟,寓意平升三級,盤頭中央為香爐造型浮雕,上方有回字紋和蓮花瓣的浮雕裝飾。其他民居建筑上的墀頭裝飾還有如暗八仙、蝙蝠、獅子、牡丹,戲曲人物等裝飾題材,都具有祈福、吉祥之意。
山花位于屋頂兩側(cè)山墻下方,本應出現(xiàn)在歇山式建筑上,為了檐口不受風雨侵蝕和加固屋頂,裝飾有博風板、惹草和懸魚。硬山式建筑因為沒有屋頂檐口的突出,但是為了突出裝飾效果,將博風板、懸魚以磚雕的形式出現(xiàn),沒有實用功能。琚寨村建筑山花的輪廓線多為二方連續(xù)的云紋和幾何紋樣,在博風板兩端線刻的龍頭圖案,博風板中下方的懸魚配以花卉卷草紋樣磚雕,精美大方。
影壁墻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出現(xiàn)在大門口或者大門兩側(cè),用于遮擋視線,保留宅內(nèi)的私密空間。由于正對大門,所以歷來屋主人對影壁的裝飾非常重視,權(quán)勢越高,裝飾也就越精致。琚寨村影壁各具特色,最為著名的為張家大院的影壁墻——“十二生肖?!?,壁座為須彌座,上有覆盆蓮花瓣;壁身盒子內(nèi)用菱形磚對縫,上有十二生肖拼成的福字,四周用竹節(jié)紋裝飾,壁頂為垂花門形式,用磚雕刻梁、額枋、垂花柱,屋頂正脊有花紋,兩側(cè)有吻獸,瓦當?shù)嗡粦闳?,整個影壁雕刻精致。賈家大院的影壁位于正門兩側(cè),盒子為六邊形青磚拼合,形成龜背紋裝飾,上有鹿銜靈芝造型的浮雕,四角有岔角花,寓意富足長壽。
(一)門窗
門是一所建筑連接內(nèi)外空間的主要出入口,具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作為一所宅院的門面,既要有防衛(wèi)功能又要顯示屋主人的身份地位。琚寨村建筑大門較為講究的為屋宇式,在額枋、斗拱、撐拱、垂花柱、掛落都裝飾大量的木雕,以浮雕或透雕手法雕刻。題材為蓮花、牡丹等吉祥花卉,梅花鹿、鳳鳥、獅子等祥瑞獸鳥,還有幾何紋、如意云紋、卷草纏枝紋等,層層疊疊、精致繁復。琚寨村建筑中的窗戶多為隔扇窗,在滿足采光和通風的功用之下,還要美觀。琚寨民居中的隔扇窗大部分為簡單的菱格紋、方格紋,大戶人家的隔扇窗種類較多,如琚家大院除方格紋外,還有一碼三箭,如意紋、萬字紋、十字海棠紋、八方交四方內(nèi)嵌如意紋等這種造型多變的造型紋飾。
(二)匾額
除了花卉瑞獸等裝飾題材外,還有一種文字裝飾“匾額楹聯(lián)”,匾額多處于正門梁下,將書法和裝飾融為一體,除裝飾功能外也能顯示屋主文化內(nèi)涵和志趣修養(yǎng)。如賈家大院的匾額書寫“耕讀醫(yī)馨”、“醫(yī)革可佩”,體現(xiàn)出琚寨賈家為中醫(yī)世家,書香門第;張家大院的“康逢吉”、“和氣致祥”、“國恩家康”,琚家大院的“景星慶云”、“履信忠順”等,一是寄托了屋主期盼家族興旺、幸福安康的愿望,二則反映出屋主的處世哲學。
琚寨村的石雕大致分為三個類型:柱礎石、門枕石和窗下的壓窗石。
柱礎石是建筑立柱下安放的基石,用來承重和防水防潮。琚寨村的柱礎分兩類,一類是圓柱或方形柱礎,素面無裝飾,另一類則是方形須彌座式[2]39-41,如琚家大院的柱礎石,下方基座為束腰三彎腿造型,中間四面為麒麟獸,上方為鳳鳥,上下有覆仰蓮花瓣,其間穿插卷草紋。線條流暢、層次分明、造型質(zhì)樸。
門枕石也是民居中常見的形式,放置在大門兩側(cè)底部,起支撐門框、門軸的作用,琚寨村的門枕石大部分為抱鼓石形式,一塊方形石基上放置一個石鼓,石鼓上雕有鼓釘,中間有線刻花卉紋樣。還有立方體造型的石座門枕石,如張家大院門口的門枕石,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雕刻有喜鵲登枝、中段為葫蘆,下段為鹿銜靈芝圖案,四周有線刻纏枝紋,寓意喜事臨門、長壽吉祥。
壓窗石是保護窗下墻體不受風雨侵蝕的石條,上面多用減地陰刻的手法雕刻浮雕圖案,在琚寨村的古建筑上,壓窗石的圖案豐富,有仙鶴、鳳凰等禽鳥,還有麒麟、獅子、鹿、馬等走獸,更多的形式為二方連續(xù)的花卉圖案,牡丹、蓮花、菊花等等穿插其中,眾多石雕元素組合在一起,不僅造型生動,也寓意平安祥和。
在裝飾圖案中,“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一種建筑裝飾到最后都是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許。琚寨村的建筑裝飾題材分以下幾部分:
(一)宗教裝飾題材
由于琚寨村信奉道教,在民居建筑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道教裝飾圖案,如仙鶴、鹿、魚、太極八卦圖、暗八仙等道教專屬圖案,道教文化中,仙鶴寓意延年益壽,鹿則諧音祿,符合道教追求的長生不老以及羽化登仙的內(nèi)涵;太極八卦是道教的符號,暗八仙則是道教故事中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因法器無所不能,因此暗八仙有吉祥如意、平安福祉的寓意。[3]26佛教中的蓮花紋、十字紋、萬字紋、盤長等吉祥紋樣也出現(xiàn)在建筑裝飾當中,顯示了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
(二)民俗文化
琚寨村的建筑裝飾有大量的鳳鳥圖案,主要分布在額枋、柱礎、影壁、雀替等構(gòu)件上,這與琚寨村的歷史背景有很大的淵源。據(jù)史料記載,琚寨村原名鳳凰村,后因琚家南下經(jīng)商,生意越做越大,為官為商,財勢漸盛,鳳凰村才以琚姓為榮改為琚寨村。鳳鳥的圖案代表了琚寨村的一個時代縮影,鳳凰也是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有著吉祥和諧的象征。民間的戲曲故事和民俗節(jié)慶也對裝飾產(chǎn)生了影響,如琚寨村的墀頭上就有蘇三起解故事磚雕、獅子滾繡球等,都是貼近民間生活的裝飾圖案。
(三)儒家文化
中華民族受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影響,在建筑裝飾中也體現(xiàn)了它的內(nèi)涵,如梅蘭竹菊四君子寓意高尚的品德,宅院內(nèi)的匾額上所書寫的“和氣致祥”、“國恩家康”、“履信忠順”等文字都在弘揚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哲學思想。
琚寨村古建筑裝飾質(zhì)樸精巧,種類豐富,題材多樣,既顯示了琚寨村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審美需求,又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為我們認識和發(fā)掘傳統(tǒng)建筑、裝飾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琚寨村古建筑裝飾藝術(shù),需要進一步去深入研究。
[1]高陽.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210.
[2]齊學君,王寶東.中國傳統(tǒng)建筑梁、柱裝飾藝術(shù)[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39-41.
[3]王建華.山西古建筑吉祥裝飾寓意[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6.
Architectural Decorative Art of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Yincheng Town——Take Juzhai Village as an example
Liu Lei
(Fine Art Department of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Juzhai Village has maintained a lo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s vernacular houses,whos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rt features both utilitarian functions and decorative attributes,hence reflecting the past folk customs and forming distinct regional cultures.Based on field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we analyzed the materials technologies,decorative themes and religious cultures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mponents in Juzhai Village,and by referring to the region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s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s in Juzhai Village,we hope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s in Juzhai Village.
Juzhai village;architectural decorative;local characteristics
J59
:A
:1673-2014(2017)03-0042-03
(責任編輯 許華林)
2017—04—11
劉磊(1982— ),女,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藝術(shù)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