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吟
情境創(chuàng)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倘若情境創(chuàng)設適宜,可以使學生的知、情、意等各方面的心理機制得到調(diào)動,產(chǎn)生強烈的需求愿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然而,怎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呢?筆者認為,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目的性
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緊密結合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知識,認真考慮設計的教學情境準備讓學生獲得哪些知識,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不能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如,教學《畫楊桃》這課時,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打開課文,而是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出來,觀察我擺放在講臺上的蘋果,然后把自己所觀察到的形狀畫下來。畫完后,我分別叫了坐在不同角度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所畫的蘋果,結果沒有一個學生畫出的蘋果相同。于是我乘勢導入:“同樣一個蘋果,卻在同學們的筆下變成了千姿百態(tài),這是什么原因呢?學了《畫楊桃》這篇課文,我們心中的疑問就會解開啦!”通過設計這樣一個簡單的教學情境,將類似這樣的課文內(nèi)容滲透在里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能讓學生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只有具有目的的教學情境,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輕松,同時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谡Z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引領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領悟、去把握,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甚至“我會學”。
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拼音字母的讀音或形狀的特點,設計動作或節(jié)目讓學生進行表演,讓他們在愉快中獲取知識。例如,教ɑ的讀音,教師可引導學生模擬到醫(yī)院檢查口腔時的情形,學生自然會想起,醫(yī)生在檢查時,都會要求咱們張大嘴巴,并且“啊”一聲。接著,學生就會學著那樣子張大嘴巴:ɑɑɑ。通過這樣的動作模仿,ɑ的讀音,學生就很自然輕松地掌握了。又如,教b和d的分辨,可以安排這樣一個節(jié)目:讓兩個學生各拿著b、d的模具,把它們邊靠邊地放在一起,學生站在模具后面,扮演d的學生說:“我是d?!卑缪輇的學生說:“我是b?!比缓髢扇艘黄鹫f:“大家說我們倆是雙胞胎,我可從沒見過他?!比帻R問:“為什么?”兩人一齊回答:“因為我們是背靠背,誰也看不見誰?!痹谶@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學習的興趣也變得更加濃厚,學習的效果自然得到較大的提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游戲和表演能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進行感知和表達。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用游戲的形式來上課,把語文知識組織成一個個的小游戲,學生就會感興趣、愛學。
三、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形象性
強調(diào)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象性,其實質(zhì)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新教材所選編的課文有些內(nèi)容比較抽象,學生單從文字上理解,是絕對不能領會文章所蘊含的含義的。如果教師能用形象化的語言或借助生動的動畫、圖片、聲像等闡述教材,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學生就能親臨“情境”,觀而生感,觀中明理,思維火花迸濺。
比如,在教學本冊《比本領》這課時,要對猴子、梅花鹿、大象形象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不采取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學生是很難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的。所以可在學生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欣賞剪輯的動畫的片段,既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直觀地感受形象。
四、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生活性
新課標指出:“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在作者頭腦里反映的產(chǎn)物。為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jīng)驗,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如,我在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前,想到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和母親的關系很好,卻對父親頗多怨言,難以理解課文中的父親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于是,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訴說自己對父親的不滿,然后和學生講述了自己父親的一個疼愛我的小故事,通過老師的故事,他們很快明白,父親的愛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紛紛述說起自己的父親,對文中父親對孩子的愛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這種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情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問題性
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nèi)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簿褪钦f,學生只有在強烈的學習動機的驅使下,才會對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而通過巧妙提問,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可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教材緊緊扣住學生心弦,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學《麻雀》一文時,我充分發(fā)揮小組集體作用,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面對一張嘴就能把自己吃掉的獵狗,老麻雀怕不怕?”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各自思考,共同探討,結果有的說怕,有的說不怕。我說:“別急,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證明自己的想法?!睂W生迫不及待地到書中去查找答案,那神情是那么的專注。組織交流時,說老麻雀害怕的學生從文中找到了句子證實,認為老麻雀并不害怕的學生同樣也找出語句來反駁,大家都在據(jù)理力爭,那情境極為激烈。忽然有個學生問道:“老師,這不是矛盾了嗎?又說怕又說不怕。”我順勢引導:“是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生又再次投入到合作探究中,最后終于明白了其原因所在。
六、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應具有操作性
教學需要實踐活動,必要時進行動手操作是加強語文學習,促進感悟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學家皮亞杰也曾說過:“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是從動作開始的。只有讓學生自己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同時得到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進行探究?!?/p>
如,在教學本冊課文《流動的畫》和《祖國在我心中時》,學生通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已經(jīng)了解到祖國之美。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動手描繪假如自己在火車上會看到的景象和祖國在自己心目中是什么樣子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恰當?shù)剡\用各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在教學中,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情境創(chuàng)設而美麗。
參考文獻:
[1]熊亞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0(18).
[2]李蘋.讓語文課堂也動情起來[J].文學教育(下),201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