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飛
摘 要:文本細讀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高效課堂的前提。闡述了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文本細讀,將文本讀出厚度,讀出深度,從而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文本細讀;方法;教材
課前備課是教師的基本要求,當我們拿起教材備課時,往往會這樣重復著:讀一兩遍課文——翻閱教學參考書——上網(wǎng)查資料——埋頭寫教案——制作PPT。然后我們就帶著PPT進入課堂,根據(jù)PPT演繹著課堂教學,PPT結束,課堂教學也戛然而止。課后,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講漏了什么時,就又想方設法補回,這樣的課堂如同打滿補丁的衣服,哪來的高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怎能得以提高。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前一定要進行文本細讀。那么,如何進行文本細讀呢?我認為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一、讀背景資料
文學是以生活為素材的,因此我們閱讀文本時,應該了解作家生活的時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經(jīng)歷等,這些是我們開啟文本大門的智慧之鎖。當我們拿起教材時,不能就文讀文,而要把文本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中解讀,這樣才能使閱讀更深入有效。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先要解讀作者的生平,其次要了解這個故事的背景,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賣火柴的小女孩其實就是安徒生自己,是他年幼時的媽媽,是當時千千萬萬窮苦兒童的化身,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是當時社會制度下窮苦兒童的普遍結局。文中描繪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美好幻象,則是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貧苦民眾難以實現(xiàn)的愿望。當我們把這些文本外的信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小女孩的形象就更加豐滿了。
二、讀教材
1.讀詞句
我們讀文本時,要關注詞句,并對它深挖。如《普羅米修斯》,通讀全文后,我們發(fā)現(xiàn)“懲罰”一詞聯(lián)結著故事的始終,可謂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透過“懲罰”,我們讀懂了普羅米修斯為民造福、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偉大所在。你看!“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戴著鐵環(huán),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單憑文字,我們看到的是他那被死死鎖住的身體,再深讀,我們看到了被鎖的還有那寶貴的自由,這對于普羅米修斯來說,怎一個痛苦了得呀?但這“鎖”字卻散發(fā)著他那不屈的英雄氣概,那驚天地泣鬼神的犧牲精神,多么高大的形象呀!宙斯對普羅米修斯的“懲罰”怎能僅止于此呢,看!“狠心的宙斯又派來了一只兇惡的鷲鷹,每天站在普羅米修斯的雙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卑滋?,他的肝臟被吃光,晚上又重新長出來,這樣日復一日,永無盡止。這是一種常人難以承受的痛,更是一種可怕的精神上的折磨。這個“啄”字,閃耀著普羅米修斯為民造福的光輝,是人們對英雄的禮贊。借助“鎖”和“啄”,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懲罰”,讀懂了普羅米修斯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他的形象則更深入人心了。
2.讀標點
生活中,我們通過人的說話語氣來判定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標點符號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表示語氣,它能折射文中角色的內(nèi)心,讓我們感悟人物豐滿的形象。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慈愛的奶奶——“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埌盐?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在小女孩的話中,作者四次運用了感嘆號,強烈地表達了小女孩的渴盼,小女孩內(nèi)心的渴盼越是強烈,反襯出她的現(xiàn)實生活越痛苦、越悲慘。當然,標點的作用不止于折射角色內(nèi)心的作用,它還可能直指文章本心,揭示文章主旨,也可能穿針引線,暗示文章的文脈走向,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小”標點的“大”亮點。
3.讀篇章結構
文本細讀,我們不能只局限于字、詞、句、標點,而要縱觀全局,整體把握。因此,細讀文本結構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讀《十六年前的回憶》時,發(fā)現(xiàn)本文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后照應,如前面“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后面交代“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后照應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它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更加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于產(chǎn)生突兀、疑惑之感,而且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前能夠對文本進行細讀,將文本讀出厚度,讀出深度,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會隨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唯有我們在課前做足了功課,儲備了三千弱水,那么在課堂上任憑學生取哪一瓢,都能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李麗.將“文本細讀”進行到底[J].小學語文教學,2013(8).
[2]周紅陽.讓文本細讀走得更遠[J].文學教育(下),2014(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