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 要:學生的科學學習主要來源于科學課堂的教育,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然而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把教學任務放在課堂上,對課外延伸則不會過多關注。在考查和分析了科學教材、觀察科學課堂,并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后,對如何根據科學教材內容確定研究主題,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最后在探究中獲取科學知識,開展課外科學探究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闡述。
關鍵詞:科學;實踐活動;活動方式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在探究活動時有側重點,更要在課外探究時注重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率地展開課外科學活動。
一、小學科學課外拓展探究的現狀分析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在進行科學知識傳播時,更多的是在課堂上以講授的方式,較少會選擇進行課外拓展,而且在進行課外拓展時,他們的選擇方面也不是特別齊全,可供借鑒的方法也是少之又少,而枯燥又難以理解的知識灌輸很難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這就造成了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難以繼任。
1.注重營造科學學習氛圍
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參加科技實踐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在學生平時的學習環(huán)境中加入一些科學的元素。例如,在學校的走廊設置科技才藝展示長廊,并且用圖畫、文字的方式對一些科學家進行介紹,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并且設立一個科技文章展示版塊,對一些好的學生文章進行展示,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肯定,保持他們的參與熱情,更是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行為,讓科技知識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在學校的期刊雜志上選擇一些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科技知識篇,或者在教室的角落設立一個閱讀角,在學生學習累了時,可以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不僅可以放松身心,更是可以擴展學生們的知識面。這樣在平時先有一兩個學生帶動起來,慢慢地就會在全班級中形成一種閱讀的好習慣,從而改變整個班級的學習閱讀氛圍。
2.開展科技教育主題活動
在學期學習中,選擇一個時間段,聯(lián)合科技教育部門,通過觀看科技教育電影、進行板報科技宣傳及觀看一些小型科技現場展示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教育普及,并以此為基礎,要求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之后,以此為主題寫一篇觀后感和出一份手抄報,并設立比賽制度,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科學知識意識。而班級中也可以以此出一期黑板報,小組科技研究討論。這樣從多個方面入手,用豐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參與科學,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在動手實踐中學到科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在平時的學?;顒又校梢耘e辦一些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并設立獎勵制度。參加比賽活動時,可以小組組隊,也可以以班級為主體,更有甚者,可以讓父母也參與進來,這樣在培養(yǎng)動手能力、發(fā)展團體精神和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地去查找資料,進行實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還能鍛煉他們堅韌不拔的毅力,有助于他們獨立自主性格的養(yǎng)成。
3.教師要適時地進行輔導
課外探究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領路人作用,而小學生處于年齡和思維的不成熟階段,他們對事事好奇,卻因為知識見識所限而缺乏持久性,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很容易就會放棄而被其他的事物吸引。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外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所以我們在開展課外科學實踐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結合科技教材為學生制定符合他們的探究課題,引導學生進行了解,深入探討并能夠自主參與。這樣能夠為學生開啟一個良好的發(fā)展開端,并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探究習慣,為以后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開展或者課題討論時,教師要適時跟進,關注他們的進度和課題進行情況。這樣教師不但能夠起到一個督促作用,讓學生堅持科學課題及活動的展開,還能激勵學生表現自我,通過動手實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更好地參與活動探究。
二、要拓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
小學課外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樣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地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不僅要讓他們成為理論上的強者,更是要讓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不僅做一個會學習的人,更要做一個在學習中求得發(fā)展的人。
1.聯(lián)系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學習的事物
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任何一個自然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探討的對象,如花朵、河流、田地等。我們從平常所熟悉的事物中得到啟發(fā)學到知識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嗎?例如,在小學課文中有一篇《蘋果里的五角星》說的就是一個小男孩改變了切蘋果的方式后發(fā)現了鮮為人知的蘋果里的五角星。而老師在講授時就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切一個蘋果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有五角星,這就是在布置一個課外的探究活動了。學生在回家切開蘋果后發(fā)現了五角星并且展示給父母看,也能讓父母參與進來,不僅能夠更好地貼近生活,更能讓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學生今天切的是蘋果,那么學生會想,蘋果不按平常方法切能夠得到五角星,那么換成另一種水果換一種方式切會不會也得到不一樣的圖案呢?這不僅讓學生進行了課外科學知識的探究,還能引發(fā)學生的發(fā)展思維,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另外,在學習一些“動物”“植物”的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安排學生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近距離地觀察一些動物、植物,并把自己觀察到的都記錄下來,方便查閱。
2.定期組織一些參觀走訪活動
社會生活是進行課外科技活動的大課堂。學??梢越M織學生進入植物園、動物園、科技館和博物館,并對每個地方存在的事物進行信息收集,認真觀察他們所具有的特點,讓學生不但可以開闊眼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更能讓他們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驗觀察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組織學生深入動物園、植物園觀察的同時,學??梢宰尮ぷ魅藛T帶領學生參觀,并為他們講解各種動植物的特點或者習性,教師也可以在這時候和學生一起參觀,并在參觀完一個地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剛才接觸的事物,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的興趣一直持續(xù),并且可以讓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3.重視教學內容的延伸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在科學教學中增強實驗操作的可行性,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如,學習《聲音的產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科技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研究聲音是怎么傳播的,并提出為什么發(fā)出的聲音不同,有的美妙,有的刺耳等問題。這樣從平常大家熟悉的聲音著手,就能使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致變得更加高漲。
在生活中,許多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都包含著科學課中所涉及的內容,而學生在老師甚至是家長的幫助下,自己參與探究,在自己動手中獲得知識,獲得進步或者創(chuàng)新,并用文字或者圖畫來敘述或者描繪自己所觀察的結果,這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有助于學生自我成就感的培養(yǎng),在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助于打開學生思路,為他們之后的學習道路和科技探究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黎睿濱.有效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140-141.
[2]劉中存.淺談科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J].小學教學參考,2014(27):8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