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春拍即將來臨之際,香港蘇富比為世人將呈獻一場有關當代藝術與家具設計的展銷會,令人關注。隨著生活水平與藝術審美的逐步提高,近年來,設計之風與藝術生活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并漸成一種時尚。
但此類作品的市場表現(xiàn)到底怎樣?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些作品?日前,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jiān)甄茵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中國收藏》:是什么樣的契機促成了此次“設計巨匠”展售會的舉行?
甄茵:去年,蘇富比亞洲區(qū)主席黃林詩韻女士(Patti Wong)曾在韓國參觀過一個大型20世紀中期現(xiàn)代設計家具展覽,適逢黃女士本身也是設計作品的愛好者,故產(chǎn)生了在我們香港藝術空間舉辦同類展覽的念頭。我們特別選在藝術盛事紛陳的3月份舉行,期望為蓬勃的當代藝壇錦上添花。
《中國收藏》:在大師及展品的選擇上,蘇富比是如何考慮的?
甄茵:此展覽囊括20世紀中期最重要的設計師作品,包括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至1965年)、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1896年至1967年)、讓·普魯威(Jean Prouvé,1901年至1984年)及夏洛特·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1903年至1999年)。毫無疑問,他們代表了此時期最偉大、最具標志性的設計巨匠。他們不單是設計師,也是建筑師、藝術家及工匠,糅合所有身份于一身,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前衛(wèi)創(chuàng)新、工藝精湛細膩且充滿立體感的杰作,充分展現(xiàn)前瞻遠見。至今,很多設計師依然深受他們的風格及設計理念所影響。
《中國收藏》:能否提前向大家透露一下此次展售會的亮點。
甄茵:像皮埃爾·讓納雷設計的Cabinet作品,展示了其對于鋁材料的使用純熟及精湛,他更是首批運用此材料于家具創(chuàng)作中的先鋒。再如,勒·柯布西耶與皮埃爾·讓納雷設計的“Advocate and Press Chair”,也是一件家喻戶曉的作品。 而“Boomerang Table”或名“Committee Table”也是勒·柯布西耶與皮埃爾·讓納雷設計的,可謂糅合設計與工藝精湛的典范之作。
《中國收藏》:此次重點推出的大師,比如皮埃爾·讓納雷、勒·柯布西耶,他們本身就是著名的建筑師。對于他們的設計藝術,您如何評價?
甄茵:不敢說是評價。讓納雷及表兄柯布西耶二人在印度昌迪加爾的設計衍生出的作品,重新規(guī)劃整個城市,如今仍然是舉世矚目之作。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我會形容他們的藝術理念均偏向理想主義:利用設計來創(chuàng)造美好社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們不單考慮作品的本身,更會考慮作品放置在家中的位置與空間、整體所營造出來的擺設氣氛以及使用者的運用與需求等等,構想帶有前瞻性的色彩,作品獨樹一格。
《中國收藏》:當前此類作品在海外的市場行情大致如何?
甄茵:這些設計大師的作品早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世,當時已廣受收藏者、委托創(chuàng)作者的贊譽。很多主要藏家對此類作品興趣濃厚,大量購入,希望能成為這批設計師作品的藝術代理人,可見市場與需求之大。歐美市場固然較為成熟,但亞洲地區(qū)對家具與設計的認識也日益加深,更有其他拍賣行在香港上拍此類作品,把它們的市場定位帶到另一個層面。因此,我們藉此時機,舉辦“設計巨匠”展售會,以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群頂尖設計師以及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
《中國收藏》:目前內(nèi)地藏家對于此類作品的接受程度如何?
甄茵:“設計巨匠”展售會是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的一次新嘗試,首次精選四位偉大設計師的代表作品展出,我們也很期待香港及內(nèi)地藏家們的積極響應!
《中國收藏》:在對于此類作品的市場推廣上,香港蘇富比接下來還會有更多舉措嗎?
甄茵:我們很期待將來有更多機會展示此類設計巨匠的作品,與亞洲藏家分享對此領域的熱忱和專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