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蓉
【摘 要】足球運動是一項集技術性、競技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團體項目,這個團體項目的組成必須有一個堅實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本文僅僅圍繞足球顛球這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從技能分解上、學練方法上、輔助糾錯上著手,詳細闡明了足球顛球這一技術的學練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顛球;手段;方法;問題
顛球是學生用身體的各個有效部位連續(xù)地觸擊球,并加以控制盡量使球不落地的技術動作。顛球是學生熟悉球性的一種練習手段,以增強對球性的感覺。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學習足球顛球存在的問題
1.一部分學生對足球絲毫沒有興趣
這部分學生純粹是完成任務式,完全是被動的,沒有半點積極主動性,主要集中在女生隊伍里。對于該部分學生,老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很簡單的練習,并結合獎懲措施。比如:連續(xù)顛兩次球,能完成的繼續(xù)加一個,沒完成的加兩個俯臥撐,并組織其他同學鼓勵完成。督促他們循序漸進,在情感上讓他們獲得小小的成功。作為老師,此時萬萬不可一上來就一頓批評,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傊?,表揚與引導相結合。
2.態(tài)度認真,缺乏積極性
這部分學生,做什么都很認真,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們?nèi)鄙俚氖菍ψ闱虻呐d趣與熱情,沒有真正從內(nèi)心上來感受足球的快樂。他們扮演的只是認真地把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了的角色。老師應多從人生價值觀和人的健康標準這些方面來引導學生,促使他們改變觀念,不怕失敗,頑強拼搏,切切實實從運動中體會運動的快樂和生命的意義。
3.眼高手低,態(tài)度不端正
該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男生隊伍里,這部分學生喜歡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足球興趣很濃,爭強好勝,不愿意練習基本功,對于已經(jīng)掌握的一些技術沾沾自喜,急于表現(xiàn),在課堂上態(tài)度也不認真。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既要批評,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之,也要鼓勵表揚??稍O置短期目標達成,比如,他們很喜歡踢比賽,不喜歡基本功練習,那么這堂課,我們進行顛球比賽或者繞桿比賽,看看誰能做得更好。這樣既促進了學生的技術掌握,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
二、顛球教學時采用的誘導性練習
1.自己墜球給自己顛
這個練習要求學生墜球時,球的起始位置不要太高,一般在髖的高度比較適宜,放球后,以膝關節(jié)為支點蹦小腿,稍壓腳尖以腳背正面擊球。可從單腿練習開始。
2.原地拉挑球練習
此練習是以某條腿為例,在體前伸出右腿,而后用前腳掌踩住球,身體重心在后腿上,輕踩球后向后拉球,并及時把右腳的腳背置于來球的下方,待球乘著慣性滾到腳尖、腳背上的一瞬間保持腳型不變,迅速向上收腿。
3.原地拉挑球與顛球之間的銜接練習
接著上面的動作,迅速采用顛球的動作與節(jié)奏進行顛球。
4.原地拉挑球與兩只腳交替顛球的銜接練習
接著上面的原地拉挑球動作,迅速調(diào)整用雙腳輪換的方式進行顛球。時刻注意雙腳的協(xié)調(diào)和用力程度、準確的擊球部位、以及球的位置的變化跟身體的位置的適時調(diào)整。
5.原地拉挑球與兩只腳交替顛低球的銜接練習
注意力度的掌握,球顛起的高度不超過膝部,保持踝關節(jié)的角度和緊張度,以更好地控制好球,始終保持球慢速向內(nèi)旋轉狀態(tài)。
6.原地拉挑球接高、低顛球的組合練習
控制好力度、節(jié)奏,一般情況2-3次低球,1次高球,交替進行,也可自行調(diào)整。這樣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擊球的力度和節(jié)奏,從而獲得自信心。
7.原地拉挑球接著用身體各種部位顛球(腳背與腳內(nèi)側、腳背與大腿、腳內(nèi)側與大腿、腳背與腳外側、腳背與腳內(nèi)側和大腿等)。
此練習可逐步進行,慢慢累積。也可就單一部位強化練習,待多部位一一擊球熟練后再綜合使用。
8.拉挑球接著顛球過頂轉身再接著顛球
該練習難度較大,先可進行拋球接轉身顛球,而后顛球加轉身顛球。此練習要適當降低身體重心,時刻注意球的位置的變化,腳步快速移動,做到不慌不忙,心中有數(shù)。
9.拉挑球接著走動顛球
其實就是行進間顛球。要求學生擊球部位更加準確,力度控制得更好,方向把握得好。要求球的移動速度和人的行進速度恰到好處。
10.兩人面對面,一人拉挑球顛給對方,對方接球接顛球
這個練習要求學生注意力集中,提前判斷、迅速移動、低重心,移動快,果斷。
11.二人面對面進行對顛球
每位學生顛球一次或幾次或者規(guī)定好必須使用哪幾個身體部位顛球,這個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協(xié)調(diào)自然,盡量做到能放能收,需要良好的球性基礎,同時也能鍛煉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三、顛球教學時采用的輔助性練習
1.踢用網(wǎng)袋裝著的足球
讓學生一手握著網(wǎng)袋的一端,調(diào)整到合適的高度,用兩只腳的腳面輪換踢網(wǎng)袋里的球。要求學生用正常顛球的技術方法。這樣做能發(fā)展學生下肢與腳部擊球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為腳部顛足球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和條件反射;也能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能讓學生擊球部位更準確,降低練習難度,激發(fā)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改用毽球練習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將球換成毽球。用兩腳背交替踢毽球,動作跟顛球一樣。這個練習能提高學生下肢和腳步協(xié)調(diào)交替用力對于毽球的控制能力,培養(yǎng)學生踢球的節(jié)奏,初步建立動力定型。
3.改用布袋沙包練習
在學生基本能靈活熟練地踢毽球以后,把毽球換成中等大小的沙包,動作跟正常顛球一樣。這個練習把毽球換成沙包以后,練習的物體變重了,能刺激學生下肢和腳部神經(jīng)肌肉協(xié)調(diào)運動的能力,為接著顛足球練習建立更加堅實的基礎,也為腳部顛球動作自動化順利過渡做合理的技術鋪墊。
總之,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為了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技能,教師應時刻加強自身的學習,不僅要強化專業(yè)技能,而且要提高課堂的藝術水平。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練。
【參考文獻】
[1]楊超.《五人制足球運動在山東省高校中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劉明龍,付榮.《體育游戲在中學足球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實驗研究》《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