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倩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策略
時 倩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覆蓋的范圍、網絡應用的人群更加的廣泛。網絡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路徑,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就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了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對的策略。以期為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媒體;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勢和局面,提升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成為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轉變與創(chuàng)新內容[1-2]。網絡媒體作為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把被動的防范變?yōu)橹鲃拥恼碱I,通過開展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與信息的交互,來實現網絡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推動。在重視和積極應對網絡媒體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機遇的同時,全面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制與方法,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性研究的過程中,積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動態(tài)性與創(chuàng)新性,從而為實現高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1.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在高職院校的各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權利保障、思想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3-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證高職學生的成長沿著正確的路線前行的護航燈,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發(fā)現,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與高職學生的發(fā)展目標、高職院校社會責任的落實及其社會行為等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需要在有效總結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成效的基礎上,結合網絡時代與新媒體環(huán)境的特征來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1.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理念尚未全面落實
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管理工作復雜等特點,加大網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力度與成效,是實現校內各項工作高效、穩(wěn)定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落到實處,與上級部門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高職院校的基層黨組織、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片面地認為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就是提升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開展目標、保障作用認識不清。第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存在問題,沒有凸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只有在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定位,在全面發(fā)揮思政人員智慧與汗水的基礎上,以網絡媒體環(huán)境為基礎,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
2.1 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院系、班級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博客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專屬的網絡空間中學習思想發(fā)展與價值觀,參與思想討論,借助QQ、郵箱、微信等網絡通信工具,讓高職院校輔導員等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能及時地了解并保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想交流空間的暢通性,這些現代化網絡媒體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力,讓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能夠更為及時、有效地獲得真實的學生思想現狀,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與主體參與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舉措,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這就要求通過對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的把握,保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能夠以身作則,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通過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水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為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發(fā)揮全面的促進功能。
2.2 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保障在于這一工作能夠以高職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為落腳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只有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功能,才可以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提升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主體認同感。借助網絡新媒體來促進大學生主體認同的提升,可以在科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建設就業(yè)信息平臺、心理咨詢微信公眾號、專業(yè)知識咨詢平臺、社團活動微信公眾號、QQ群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呈現方式,以此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2.3 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受到網絡虛擬特征的影響,網絡參與者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隱藏個人的真實身份,從而為流露更多的想法創(chuàng)造了條件。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思想真實表達,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例如,對于高職院校的一些熱點和焦點問題,大學生會借助QQ群、微信群、貼吧等來發(fā)表觀點與交流,流露出更多真實的思想。這個時候,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要加大對學生觀點、言論的收集與整理,以此來實現針對性的引導、啟發(fā)與幫助。針對性作為高職院校服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提升針對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對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講,在開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學生的思想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另一方面,要充分地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需要高職院校形成全員育人的局面,完善方式方法,充分地發(fā)揮工作的主動性,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一致性。
2.4 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tǒng)性
網絡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整合,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通過有效的引導來全面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例如,通過加強校園先進文化的建設,引導高職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健康的社團活動,并以高品位的網絡實踐活動,來促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層次性、針對性與積極性。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健康性與日常各種活動的契合度。
首先,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開拓新思路,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維護學校乃至社會穩(wěn)定。采取接地氣的方式打造專題欄目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使高職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增強他們的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增強自我約束感以及社會責任感。
其次,高職院校網絡輿論引導非常重要。對于網絡輿情應反應靈敏,建立高效暢通的收集、報送、處置機制,由相關職能部門專門負責,統(tǒng)一協(xié)調,引導師生理性發(fā)言,對難點熱點問題準確把脈并及時回應。同時要對網上輿論“定向導航”。出現問題后要及時積極應對,化堵為疏,在處理重大或突發(fā)事件等緊急時刻時發(fā)布正面信息,有效應對并及時回應師生及社會質疑。
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傳遞正能量,提高個人修養(yǎng)和品位。通過邀請校內外知名教授、專家、社會名流、成功人士、優(yōu)秀學長舉辦講座外,還可以在校園門戶網站上談體會、論人生、講經歷,通過典型事例感染和引導高職學生。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重要紀念日等時間節(jié)點開展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道德觀,規(guī)范其網絡行為,引導他們處理好網絡人際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網絡整合意識,以此來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發(fā)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現有的網絡媒體與信息環(huán)境為基礎,不斷地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空間與開展的渠道。以新穎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工作策略等來應對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在著力于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人本性的基礎上,正視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性、規(guī)律性與多樣性,把握現有的工作機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要加大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研究,通過全面的優(yōu)化與積極的創(chuàng)新,讓網絡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真正為我所用,以此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
[1] 劉裕.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與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3):13-15.
[2] 尹黎.淺談互聯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經營管理者,2011(9):293.
[3] 葉宇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7):144.
[4] 楊秀云,鐘佩君.高校思政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價值理念新探[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04-107.
[責任編輯:繆寧陵]
Promo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twork Media Environment
SHI Qian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found an expande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an enlarged number of users. The internet provides a richer acces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it also poses a bigger challenge.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medi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2017-05-23
時 倩(196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G 711
A
1672-2434(2017)04-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