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峽
三門峽市陜州區(qū)教育體育局 河南三門峽 472143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閱讀質量很重要,本文就來談談。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和人格魅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育學生注重讀教材、讀課文、讀名篇,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文品讀中時,我們會在讀中感悟美。
語言的多種意味包含語音的高低強弱,語速的快慢,我們在誦讀詩文中要注重多讀、熟讀、全面讀,在誦讀時努力做到感情充沛,善解人意,容易走進作者的心靈,使自己的語感在十幾分鐘的精彩表演中與作者的感情盡可能融為一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讀出思想、讀出品質。
在提升語文品質和氣質方面,我們重在多練習,上講臺師范讀。我們重在讀和練,在讀中要注意技巧,教師個人注意讀出氣質。在讀中能向大家展現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聽眾)從教師的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進而喜愛閱讀。
1.體味語境,語言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就是失去了它的意義,僅是文字符號而已。如《我的老師》中“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觀察”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一詞不僅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反而使這個本是貶義的詞平添了機警、機智和乖巧的詞義。
2.領悟語感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讓學生自選、自讀,愛憎分明。我們也可以通過讀報刊、雜志、教育時事,定期觀看教育欄目、少兒頻道等途徑,身臨其境地感悟,在長期的訓練中達到陶冶情操、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此外,我們要以情導入,以情感人。如在《背影》一文中,我們通過觀察、講讀,讓學生感念父愛,在艱難中英勇奮進,我們自己也在集體中、親情中充滿溫暖。
所謂大小結合,就是從“大處上眼,小處著手”,也就是把握和處理好文章的主旨、內容和藝術特色與他們的表現形成之間的關系,做到精讀又要觀其大略,在做閱讀題時應注意三種題型,第一種對重點詞的理解。第二種是分析一個句子的結構作用和在整篇內容中的作用地位,做這類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句子的作用和意思。第三種是“通過××表現××”的模式來做答。
語境有大小之分,大語境是試題材料提示的作家作品的情況,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境界是因何而作,我們考慮何時發(fā)表的等等,這些情況往往飽含在文章的開頭、結尾的題記,注釋中有的則飽含在命題者給出的題目中,有的位置顯眼,有的不顯眼,這需要學生有一慧眼來觀察,只要學生把握好這些內容,對進入角色是有幫助的;小語境指的是文章本身,提供的諸多信息,往往是作者通過什么手法,運用什么表現手法,采用什么修辭方法,表述了怎樣的內容,表現了什么主旨,抒發(fā)了什么情感體驗,如果能夠把握好大小語境,就可以做到知人論世,也就進入了角色,這些基本上可通過第一次速讀式閱讀完成。
學生通過題干精讀,一方面可以抓住材料考察的重點和方向,以便在精讀材料時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題干的提高加深對文章各方面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在工作中要做到認真細致,筆畫精到,形體規(guī)范,我們重視練習、作業(yè)、試題,在解題時要求將自己把握好認準的答案,寫在試卷上,這是工作有成就感的關鍵,要做到緊跟題干要求,以精練的語言作答,不能因表現的不嚴密而失分,也不能因敘述過多而減分,同時還應照顧閱卷人的心理素質,使書寫做到準確,整齊美觀,盡量多得分。
在基本學習和做題中,我們重視書寫。書寫即書法,書法需要的是走向專業(yè)化,走向藝術獨立,書法的基本使用工具叫文房四寶(包括筆、墨、紙、硯),大綱上要求平時的讀寫做到整齊、優(yōu)美,我們預言書法教育將逐漸得到重視[1]。
語文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當如“大鵬之雙翼”必須展開翅膀,比翼雙飛。從以上意義上說,我們必須將課文語文教學和課外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起來。
課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我們開展語文讀書活動,實際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學習語文的興趣環(huán)境,從而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就是寓教于樂,陶冶情操,增長見識,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語文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實踐讓大家懂得,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愛、懂得感念、有情義、有格調、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我們堅信讀是首位,讀是品質,讀是奔放,讀是現實,我們的教學前景將在潛力和夢想中綻放真彩,塑造真實和優(yōu)秀。
參考文獻:
[1]黃曉臣.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4,5(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