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霞,劉敏科,呂明芮,陶彩虹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臨床研究·
催眠療法聯(lián)合烏靈膠囊治療失眠癥36例*
張靜霞,劉敏科,呂明芮,陶彩虹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觀察催眠療法聯(lián)合烏靈膠囊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2例失眠癥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烏靈膠囊(浙江佐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9990048),1次3粒,1 d 3次,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催眠療法。兩組均以8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于治療前、治療第2,4,6,8周計算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于治療前、治療后計算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評分。結(jié)果:治療第8周末,兩組HAMA、PSQI、CG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jié)論:催眠療法聯(lián)合烏靈膠囊對失眠癥患者癥狀和睡眠的改善有效。
失眠癥/治療;烏靈膠囊/治療應用;催眠療法/應用;臨床觀察
失眠癥又稱不寐[1],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對自己的睡眠質(zhì)量十分不滿,白天無精打采,嚴重的會影響到正常生活與工作。常見的臨床癥狀有:入睡困難,睡眠中容易驚醒,睡眠過程中的質(zhì)與量下降,總睡眠的時間嚴重減少,伴有日間功能障礙[2]。催眠療法是心理治療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催眠的方法使得求助者的意識范圍變得極度集中,心理治療師通過使用具有暗示性的語言消除求助者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將求助者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將心理治療師的言語、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意識與情感,從而產(chǎn)生治療效果[3]。隨著經(jīng)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節(jié)奏也日益加快,引發(fā)了很多的心身疾病的發(fā)病率的攀升。在臨床工作中,失眠癥的患者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認知方面的失調(diào)。為此,筆者從中醫(yī)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的角度,對失眠癥患者所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與其相關因素進行剖析,對癥治療,以期對失眠癥的治療有更新和更有效的應對。2015年1月—2015年6月,筆者采用催眠療法聯(lián)合烏靈膠囊治療失眠癥36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腦病科住院或門診失眠癥患者72例,采用采用雙盲試驗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其中,治療組因中途退出治療,脫落4例,對照組3例擅自服用舒眠膠囊,1例惡心,脫落4例。治療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齡平均(16.0±6.2)歲;病程平均(3.0±0.5) a;無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及并發(fā)癥。對照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齡平均(15.0±8.1)歲;病程平均(2.0±0.5) a;無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及并發(fā)癥有無并發(fā)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納入病例標準
按照參考文獻[4]標準。年齡20~60周歲;病程≥2個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分≥21分。
2.2 排除病例標準
有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妊娠等;酒、藥物依賴。
2.3 退出病例標準
①治療期間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者;②對用藥不耐受者。
兩組洗脫期(7 d)內(nèi)停用各種藥物。對照組給予烏靈膠囊(由浙江佐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9990048),3粒/次,3次/d,飯后30 min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催眠,每次1 h,每周3次;患者回家后,再自行聽催眠音樂,2 h/d。兩組均以8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治療前、治療后各進行1次血常規(guī)、血生化尿常規(guī)和ECG檢查。按照參考文獻[5]方法,計算HAMA,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 CGI)。
按照參考文獻[6]標準。以兩組治療后的療效對比,HAMA治療前、治療后的減分率作為主要療效指標;PSQI及CGI嚴重度和改善度的評分,及其變化作為次要療效指標。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x)±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期間脫落8例,總脫落率4.4%。其中治療組脫落4例,為患者中途退出治療;對照組4例,3例擅自服用舒眠膠囊,1例出現(xiàn)惡心癥狀
7.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13,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7.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對比 分,x±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7.3 兩組治療前后PSQI各因子對比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SQI各因子對比 x±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7.4 兩組治療前后PSQI總分對比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PSQI總分對比 分,x±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7.5 兩組治療前、后CGI評分對比
見表5。
7.6 不良反應
兩組血常規(guī)、血生化、尿常規(guī)和ECG等各種化驗檢查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
表5 兩組治療前、后CGI評分對比 分,x±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目前,失眠癥的治療更傾向于綜合治療[5]。失眠癥的發(fā)生除了器質(zhì)性病變引發(fā)以外,也有心理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單獨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往往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無法維持治療的效果。在失眠癥的治療過程中,如果能引入心理治療,將會提升治療效果。催眠療法是諸多心理治療方法中的一種,能夠有效解決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抵抗情緒[7]。催眠治療師通過暗含重新架構的語言對患者的不良架構模式進行干預,使患者各種軀體不適癥狀消失[8]。
研究結(jié)果表明:催眠療法聯(lián)合烏靈膠囊治療后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焦慮癥狀顯著改善,比單純使用烏靈膠囊效果好。臨床治療失眠癥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1]滕晶.失眠癥中醫(yī)心理紊亂狀態(tài)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J].中醫(yī)研究,2008,21(5):1-3.
[2]王偉民,張明明.烏靈膠囊結(jié)合中醫(yī)辨證治療失眠癥90例[J].中醫(yī)研究,2015,28(12):16-18.
[3]SPIEQEL H,GREENLEAF M.Commentary:Defining Hypnosis[J].Am J Clin Hypn,2006,48(2-3):111-116.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Inc,2013.
[5]石洲寶,呂俊廷.失眠癥現(xiàn)狀的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yī),2015,30 (6):1376-1377.
[6]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371-373.
[7]甘露春,代娟,劉金英,等心理門診催眠治療100例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9(9):79-80.
[8]何長江,陳元堂,張麗,等.催眠療法對抑郁癥療效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4,35(7):824-825.
(編輯 馬 虹)
1001-6910(2017)02-0017-03
R256.2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2.08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5RJZA184)
2016-09-12;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