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敏
摘 要: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園里飲食起著重要作用。針對幼兒園飲食的現(xiàn)狀、幼兒飲食喜好的差異、幼兒飲食習慣進行一系列的調(diào)查研究??偨Y(jié)了一些培養(yǎng)幼兒用餐好習慣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幼兒;用餐;習慣
好的進餐習慣可以讓幼兒健康成長,并且終生受益。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正確引導。良好的用餐習慣要求: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正確使用餐具;不厭食,能愉快進餐;不挑食,細嚼慢咽;餐后能將餐具物歸原處等。現(xiàn)在的孩子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難有一個良好的進餐習慣。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需要老師來引導孩子正確用餐的方法,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經(jīng)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幼兒在園用餐習慣調(diào)查表
本次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食欲情況;進餐速度;進餐時的行為表現(xiàn);進餐時的情緒表現(xiàn);偏愛食物情況;吃東西后擦嘴情況;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情況。
食欲情況表明:27.7%的孩子用餐的食欲情況是很好的,其中小班占大多數(shù)。64.7%的孩子用餐時食欲情況一般,其中只有小班占最小,同時只有7.7%的孩子食欲情況是不好的。整體來看,孩子對幼兒園提供的食物普遍都很滿意。這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幼兒園在滿足幼兒營養(yǎng)需求的前提下也迎合了幼兒的口味。
進餐速度表明:幼兒的用餐速度絕大多數(shù)控制在30分鐘內(nèi)完成,只有2%的幼兒在5分鐘以內(nèi)完成,還有25.7%的孩子用餐速度超過了30分鐘。太快和太慢都不是很好的用餐方式。幼兒最適宜的用餐時間應(yīng)該在20分鐘以上,每口食物應(yīng)咀嚼12~20次左右再下咽。如果用餐速度太快,會造成消化液和消化酶未充分分泌而使食物消化不完全,最終造成消化不良和胃腸道各種疾病。吃得慢也并不代表細嚼慢咽,很多幼兒在用餐時喜歡把飯含在嘴巴里不咀嚼也不咽下去,或者邊玩邊吃飯。這些都是導致用餐時間過長的原因。
進餐時的行為表現(xiàn)表明:從用餐情況方面來看,69.3%的幼兒都能自己獨立吃飯,15%的幼兒需要別人喂才能吃完,同時16.7%的幼兒有時候需要教師和保育員的幫助。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shù)幼兒一般可以做到專心用餐,但是也存在36%的幼兒用餐時大聲講話、玩玩具、隨意擺弄餐具的情況。在用餐時情緒方面,大多數(shù)幼兒有著良好的用餐情緒,只有小部分孩子存在厭食的情況,這個情況在小班、中班和大班都存在,值得深思。
進餐時情緒表現(xiàn):34%的幼兒能夠愉快的進餐,50%的幼兒一般能愉快的進餐。只有3.3%的孩子出現(xiàn)厭食這樣的情況。從縱向來比較,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化的問題隨之改善,可以在用餐時保持良好的用餐情緒。
用餐偏愛食物情況分析:幼兒對食物的喜好的數(shù)據(jù),明顯看出幼兒最喜歡的食物還是肉類占到了35%,偏愛海鮮類的15.3%,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是沿海地區(qū),幼兒接觸海鮮的機會比較小。11.3%的幼兒偏愛禽類,這其中大部分也是因為孩子喜歡吃雞腿、雞翅之類的食物。15%的幼兒偏愛蛋類。16.3%的幼兒偏愛豆制品。只有7.3%的幼兒偏向蔬菜。由此可見,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他們的飲食偏好都是相近的。
幼兒餐后擦嘴漱口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餐后擦嘴這一良好的行為。只有1.5%的幼兒從不如此。其中大班全體孩子都是飯后擦嘴的。這說明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26.7%的幼兒一直能夠做到吃飯前洗手,53.3%的幼兒可以做到經(jīng)常的吃飯前洗手。12.7%的幼兒吃飯前偶爾洗手。只有1.7%的幼兒吃飯前從來不洗手。11%的幼兒做到餐后一直漱口,大部分孩子集中在“經(jīng)常如此”和“偶爾如此”。只有“47%”的幼兒飯后從來不漱口。這個問題也說明了孩子缺乏一定的自律性。
二、培養(yǎng)良好用餐習慣的措施
作為教師和保育員對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用餐習慣起很重要的作用??梢宰龅揭韵聨c:
1.創(chuàng)設(shè)輕松自在的用餐環(huán)境。教師和保育員在用餐前盡量不要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即使孩子做錯某件事,或者某方面需要改正,也要盡量選擇非用餐前的時間進行批評教育。否則,孩子的用餐情緒會受到影響,食欲減退。讓幼兒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進孩子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增加食欲。
2.巧用兒歌培養(yǎng)幼兒用餐衛(wèi)生習慣。在孩子們洗手前,教師可以帶著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有趣的洗手歌?!皣W啦啦,嘩啦啦,洗手啦,排排隊呀,擰一擰呀,沖一沖呀,涂一涂呀,搓一搓呀,嘩啦啦,嘩啦啦,毛巾親一親呀!小手干凈又漂亮!”類似這樣的兒歌都可以運用到實際的情境中,可以幫助孩子主動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3.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引導幼兒正確進餐。喜歡有趣、生動的游戲活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是單單說道理他們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相反,則可以利用游戲這一手段來教授一些營養(yǎng)知識和正確使用餐具的方法。比如,在“娃娃家”這一區(qū)域活動中,可以比一比哪個爸爸媽媽喂得最好,即誰能正確使用好餐具。
4.夸獎的方法永遠不老套。喜歡被夸贊表揚也是幼兒的顯著心理特點,抓住這一特點進行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餐時可以夸一夸:“某某小朋友,你吃飯真像火車鉆山洞,小勺子像小火車一樣開進嘴巴里,你的游戲真有趣。”
參考文獻:
閻巖.幼兒園保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