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晶
摘 要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長久以來都沒有被納入到系統(tǒng)教學單位歸口管理,所以,其教學質量標準參差不齊,而且出現(xiàn)了程式化、教條化、功利化的傾向,這直接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系統(tǒng)性、嚴肅性和規(guī)范性,并間接沖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已經(jīng)成為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論題。
關鍵詞 “形勢與政策”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40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has long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uneven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endency of stylized, dogmatic and utilitari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ous and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對于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定位,2004 年中宣部、教育部以《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 文件給予了明確:“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雹偃欢?,鑒于形勢與政策的特殊性,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的值得關注的問題。
1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1 課程設計缺乏靈活性、趨于程式化
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可相比更具有時代感和時效性。對于認知力、判斷力和行動力的自主性都趨于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形勢與政策課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它應是教師引導大學生運用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的相關理論觀察、解釋現(xiàn)實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及判斷并預測時代發(fā)展趨勢的實踐性課程。形勢與政策課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時也是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xiàn)實、自我與社會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素質提升課程。大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術能力訓練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能夠得到最好的呈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及其背后的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之前提在于形勢與政策課程設計的科學合理。然而,現(xiàn)實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設計卻呈現(xiàn)出缺乏靈活性、趨于程式化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基本是將政策宣讀與社會實踐硬性焊接在一起,沒有貫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講形勢時只描述社會現(xiàn)象而不分析問題,講政策時只照本宣科而不解讀內涵。實踐部分參觀游覽、交流座談變成了走馬觀花看熱鬧,津津有味聽故事。這種停留于程式化的感性認知教育,根本無力回應大學生對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很多深刻現(xiàn)實問題的追問,也不可能保障課程教育目標和價值的實現(xiàn)。
1.2 課程講授缺乏現(xiàn)實性、趨于教條化
形勢與政策課講授缺乏現(xiàn)實性、趨于教條化本質上是其缺乏靈活性、趨于程式化問題的延伸。之所以形勢與政策課程脫離現(xiàn)實并教條化與其課程歸屬、教師素質直接相關。與形勢與政策課程相比,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是歸口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從而在經(jīng)費、科研、師資、課程講授和考核標準等各方面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提供了專業(yè)化的保障。然而,形勢與政策課課程配備的師資基本上是高校各學院的輔導員,輔導員歸屬學工系統(tǒng)管理,學工系統(tǒng)非教學單位,教學的經(jīng)費、科研、師資、課程講授和考核標準難以保證。而且教育部的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要求是將輔導員認定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并且提出了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高的選拔和工作標準,②然而真正落實卻多有“走樣兒”。高校的不同學院更傾向于選擇本學院的畢業(yè)生留校擔任本學院的輔導員。這導致了大量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在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選拔培訓之后就直接走上了輔導員崗位兼任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而他們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特點、規(guī)律、規(guī)范、目標等是沒有專業(yè)化認識的,大部分人的形勢與政策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有限。所以教學中只能是教條化的照本宣科,無法從科學研究的高度對形勢與政策課程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chuàng)新,最終導致課程在缺乏現(xiàn)實性中趨于教條化。
1.3 課程效果缺乏價值性、趨于功利化
形勢與政策課效果缺乏價值性、趨于功利化是前文所述兩個問題導致的連鎖反應。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教師充實到兼任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輔導員崗位,專業(yè)化功底薄弱后期培訓欠賬使這些輔導員從事形勢與政策教學力不從心。很多人仍然“堅守崗位”,主要是將形勢與政策課視為轉崗教學的墊腳石亦或申報職稱的登云梯。沒有寄托職業(yè)理想的形勢與政策課難以讓輔導員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對于無志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輔導員兼職教師而言最簡單的應對就是教條化的政策宣讀。還有部分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擅自更改教學內容,將形勢與政策課程變成了學生例會或者主題班會,甚至以形勢與政策課考勤情況作為大學生獎學金評定的加分項處理。原本承載著引導大學生“四個自信”的形勢與政策課的價值被閹割,形勢與政策課淪為大學生日常管理的替身。相應的,大學生難以深度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程,則以功利化的態(tài)度來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程,上課出勤被認為是掙工分。被抽離了價值內涵的形勢與政策課不論在輔導員還是大學生的課程價值認定譜系中都處于邊緣化。毫無育人之功,徒顯畫蛇添足之效。
2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困境的解決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③形勢與政策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目標的選擇,所以,以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2.1 增強課程設計多樣性,在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中贏得大學生的信仰認同
感性認識是人類認知的邏輯起點,課程設計死板單一則影響課程感性吸引力,因此一門課程如不能喚起學生興趣,則很難吸引學生深入探究其內涵與價值。所以,形勢與政策課設計也應堅持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承載內容。課程設計趨于多樣性,形勢與政策科課程教師要著力打造課程精品模塊,激發(fā)大學生對課程價值的求知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靈活性也表現(xiàn)在課程設計中,要考慮不專業(yè)背景的學生不同的興趣點,有的放矢而非整齊劃一。各個高??梢愿鶕?jù)自身的辦學層次,學生培養(yǎng)目標,各學院可以結合自身專業(yè)特色設計多樣化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模塊。但是要在追求課程設計多樣化的同時,堅持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育目標和育人價值,其內容設定的核心不能偏離國際國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輿論熱點,針對輿論熱點結合不同學科大學生的知識積累設計相應的問題,提高大學生依據(jù)國際國內政策結合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和解釋問題的能力。同時,打造精品實踐內容,讓大學生走出校園,投身社會實踐,結合自身專業(yè)知識在服務生產,服務群眾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并將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社會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提高大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理論、文化的認同,并將這種認同提升為自信,從而堅定大學生在價值層面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
2.2 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在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中實現(xiàn)價值觀教育目標
高?,F(xiàn)行的以輔導員充實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師的做法是可行的,而且高校輔導員長期工作在大學教學、管理、服務的一線,是最了解大學生思想困惑,明細大學生關注焦點,洞察課堂教學盲點的教學和管理人員,優(yōu)秀的輔導員都是能夠兼任多種角色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最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之一。之所以出現(xiàn)上文所述形勢與政策課程講授缺乏現(xiàn)實性、趨于教條化的問題之根源是擔任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輔導員專業(yè)化程度沒有達到課程要求。什么樣的輔導員才能夠勝任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任務。2015年新修訂《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給出了明確的標準: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具備運用理論分析、調查研究等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能力。積極學習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圍繞學生關注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有效輿論引導,……敏銳把握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要解決學生關注的焦點與困惑,教條化的政策宣講收效甚微,有效的教育要求綜合運用教育教學、實踐養(yǎng)成、文化熏陶、研究宣傳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學生日常管理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大學生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3 完善教師發(fā)展保障機制,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踐證職業(yè)理想與價值
很多畢業(yè)生都將從事于輔導員工作作為留校的權宜之計,而非寄托職業(yè)理想與價值的終身事業(yè)。在兼任形勢與政策課程科研和教學工作中他們很少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多是在這一崗位上獲取專業(yè)博士學位之后就迅速脫離這一隊伍,轉任專職教師。這種高流動性直接制約了輔導員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要解決這一問題,則要從教師個人發(fā)展上給予完善的機制保障,吸引輔導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寄托自身職業(yè)理想與價值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事業(yè)。工作中需嚴格執(zhí)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通過選拔優(yōu)秀輔導員參加國內國際交流、考察和進修深造,支持輔導員在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攻讀相關專業(yè)學位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專門人才,享受專任教師培養(yǎng)同等待遇,并在職務和職稱晉升上為他們開設綠色通道,讓輔導員能夠看到光明的職業(yè)前景,增強其職業(yè)歸屬感和自豪感,從而專心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踐證自身的職業(yè)理想與價值。
注釋
①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0.
②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2006.
③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