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從容淡定好爹媽,從“斷舍離”開始
你有“育兒勞苦癥”嗎?
孩子小時候,擔心他身體不好、吃不夠、長不高;
我由于胡思亂想,輸了。套包理所當然地要套在我脖子上了。猴子從脖子上摘下套包,像在游藝會上套圈那樣,單眼瞄準,拋了過來,我連忙用手一抓,抱在懷中。
上了學擔心他成績不好、交了壞朋友、遇到惡老師;
直到上了大學還在擔心他沒辦法自己起床、洗衣、自理生活……
事實上,作者對自身事跡的書寫,首先是對人們堅持追求幸福的有力呼吁,其次也是對時代變化的反映。易卜生的“娜拉”后,是因為千千萬萬個“娜拉”在中國出現(xiàn),這才推翻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同樣的,也是因為千千萬萬個像“我”一般大膽追求幸福的新女性之存在,這才推動近代婚戀觀念徹底向現(xiàn)代化方向蛻變??梢詳嘌?,張雅文女士所要寫的,不僅僅是某一個體幸福,更是時代的幸福。
被焦慮綁架的父母,耗盡精力,承擔了一切責任,還要被標簽為“怪獸家長”。
這是很多現(xiàn)代父母的生活縮影,我們比父輩做的更多更用心,為什么挫敗感卻更深?
斷舍離,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
說“放手”談何容易?轉身一看,書店里充斥著《虎媽戰(zhàn)歌》之類的暢銷書,不斷暗示父母說:如果你不努力,孩子就完了??蓪嶋H上,比起“該做些什么”,父母們更迫切需要知道的是“該放下什么”。厘清的前提是:父母能區(qū)分“孩子的需要”與“自己的需要”,才能掌握管教的分寸和界限,進退得宜,在焦慮的氛圍中享有“淡定的教養(yǎng)人生”。
許多大學新生的父母陪孩子報到后,因擔心孩子而在校園里徘徊許久,不愿離去,甚至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以便隨時提供協(xié)助?!坝袝r你必須對孩子放手,讓他們單飛,他們才能長大?!奔幽么笮睦韺W博士湯姆森說。父母必須開始學習如何慢慢往后退。
嚴格說來,道家描繪的事實性全體或道超越了事實與價值之分,且能將事實和價值統(tǒng)攝在自身之中并予以評判和矯正,因為道是第一層級的存在,而事實與價值的區(qū)分依附于人的主體性和主觀判斷,因而是第二層級的存在形態(tài),據(jù)此,道家批評儒家將第二層級的價值(仁義禮)上升為第一層級的道,從而違背或扭曲了事物的自然本性,“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帛書老子·第三十八章》),正如學者張廷國和但昭明所說,道家的“天道本身便不再成為價值的束縛,恰恰相反,它成為價值本身得以存在的歸屬”⑧。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目送,學會放手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要學會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具體而言就是——
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舍棄對孩子多余的安排;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