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景,劉一鑫,劉翠哲
(承德醫(yī)學院中藥研究所/河北省中藥研究與開發(fā)重點實驗室,河北 承德 067000)
干燥工藝對大黃蒽醌穩(wěn)定性的影響概述
李 景,劉一鑫,劉翠哲△
(承德醫(yī)學院中藥研究所/河北省中藥研究與開發(fā)重點實驗室,河北 承德 067000)
干燥工藝;大黃蒽醌;穩(wěn)定性;吸濕性;含量
大黃作為一種常用的中藥,在中國用于醫(yī)藥歷史悠久,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黃(R.tanguticum)或藥用大黃(R.officinale)的干燥根及根莖。研究發(fā)現(xiàn),其化學成分主要為蒽醌類化合物,此外,還含有鞣質及少量的土大黃苷和苷元。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有瀉下、保肝利膽、抗菌和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保護胰島的作用[1];臨床上可用于治療膽石癥、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胰腺炎等[2]。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為其主要活性成分,干燥條件會影響蒽醌類成分的含量及樣品的吸濕性,進而影響制劑的質量和臨床應用。為此,本文針對干燥工藝這一因素對蒽醌類成分穩(wěn)定性的影響進行綜述。
大黃蒽醌母核為9,10-蒽醌,羥基分布在兩側的苯環(huán)上,另有羥基、羥甲基、甲氧基、甲基和羧基等取代基團,即為游離蒽醌(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等);羥基位與糖以β糖苷鍵連接成氧苷,或被還原成蒽酮,通過C10-C10’連接,得到二蒽酮二葡萄糖苷,即為結合蒽醌(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酸葡萄糖苷、大黃酚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葡萄糖苷和番瀉苷A、B、C、D等)。蒽醌苷類極性較大,易溶于甲醇、乙醇和熱水中。游離蒽醌極性較小,一般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機溶劑,大多不溶于水,其中游離的大黃酚具有升華性,且有研究表明,溫度和受熱時間等因素均對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有較大的影響[3-4]。
不同的干燥工藝會影響藥物的吸濕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在實際生產中,干燥工藝也會受到藥物本身的性質或其它因素的影響和限制[5]。
2.1 噴霧干燥 噴霧干燥是采用霧化器將原料液分散為霧滴,并用熱氣流干燥霧滴而獲得產品的方法[6]。李華等[7]對大黃水提物干燥方式的研究中,噴霧干燥得到的樣品粉末細小,表面積大,相對臨界濕度(CRH)最低,為53.2%-57.4%,易吸潮,對產品的穩(wěn)定性會有影響。又由于溫度過高會破壞有效成分,溫度過低易粘壁,所以,溫度要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噴霧干燥工藝進/出風溫不宜超過205-215℃/105-110℃[8]。李敏等[9]在大黃配方顆粒的干燥工藝研究中,以3種不同溫度條件進行噴霧干燥,發(fā)現(xiàn)浸膏相對密度為1.06-1.10(60℃)、進風溫度140-150℃、出風溫度85-90℃時,可以改善粘壁現(xiàn)象,粉末性狀較好,總蒽醌含量最高,達23.285mg/g。鄭珊珊等[10]在大黃浸膏的噴霧干燥條件優(yōu)化實驗中,當浸膏相對密度為1.10-1.12(45℃)、蠕動泵轉速為12%-16%時,粘壁較少,得到的干浸膏粉性狀較好,收得率高,可達91%-92%??傮w來說,該工藝干燥速度較快,效率高,得到的產品流動性和松散度均較好,且操作簡便,適于工業(yè)化生產,缺點是干燥過程中易出現(xiàn)粘壁、黏結、粉末吸濕結塊等現(xiàn)象[11]。
2.2 冷凍干燥 冷凍干燥是指將物料冷凍至水的冰點以下,在低溫低壓條件下利用水的升華性能,使物料低溫脫水而達到干燥目的一種干燥方法[12]。王強等[13]采用4種干燥方式對大黃水提物進行干燥,其中冷凍干燥對大黃水提物的有效成分保存較好,且工藝穩(wěn)定。還有研究表明[14],冷凍干燥得到的樣品,總蒽醌和結合蒽醌的含量比噴霧干燥分別高出約15%和22%??傊鋬龈稍锸且环N最為柔和的干燥方法,凍干樣品大多呈疏松多孔狀,可以使藥物易于復水而恢復活性[15];且可排除95%-99%以上的水分,使產品長期保存而不變質,適用于熱敏性和易氧化的物質,但所需的儀器設備較昂貴,干燥時間長,耗能高,運行成本大,目前主要應用于生物制品(疫苗、抗毒素和抗菌素等)、生物標本和組織的保存,以及粉針劑、脂質體和其它制劑的制備等方面[16-17]。
2.3 微波干燥 微波干燥是利用300-300000MHz的電磁波所在的磁場方向的高頻轉變,使極性分子產生運動和摩擦,從而產生熱量,對物料進行干燥的方法[18]。在對大黃水提物進行微波干燥時,采用紅外光譜比較冷凍干燥對照品和微波干燥樣品,兩者峰數(shù)和峰面積的圖譜相似度分別約為89%和97%,說明樣品中蒽醌類成分減少,且微波干燥功率應低于10Kw,否則對樣品中的有效成分會有顯著影響(相較于其它樣品總蒽醌降低約13%)[8]。郭盛等[19]在干燥方法對何首烏中蒽醌成分的影響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陰干、曬干、烘干、冷凍干燥和遠紅外干燥相比,微波中低火干燥得到的樣品游離蒽醌(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的含量顯著下降,可能是游離蒽醌的熱穩(wěn)定性較差,微波干燥的瞬間高溫使其分解、破壞,從而含量降低。還有研究表明[20-22],與噴霧干燥和真空干燥相比,微波干燥產物吸濕性較小,因此,對目標成分的穩(wěn)定性影響較小。該工藝具有干燥時間短、加熱均勻、能量利用率高、操作簡便可控等優(yōu)點,但其高溫會破壞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影響大黃制劑的質量。
2.4 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又稱減壓干燥,是一種將物料置于負壓條件下,通過適當加熱,達到負壓狀態(tài)下的沸點,或通過降溫使物料凝固,通過溶點來干燥物料的干燥方法。在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噴霧干燥3種工藝對中藥提取物粉體學性質的比較研究中發(fā)現(xiàn),真空干燥產物流動性最好,吸濕性較小[23]。在番瀉苷B的穩(wěn)定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因番瀉苷B含量會隨干燥溫度增加而下降,故選擇干燥溫度為60℃[24]。哈飛等[25]在大黃提取物濃縮干燥研究中,采用70℃減壓干燥,測定產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發(fā)現(xiàn)干燥1h、2h、3h與干燥前樣品中游離蒽醌的百分比分別為88.98%、79.28%、77.04%,結合蒽醌(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酚葡萄糖苷、大黃酸葡萄糖苷及番瀉苷A、B、C、D)為86.74%、79.79%、76.84%,因此,應注意將干燥時間控制在2h之內。決明子配方顆粒干燥方法篩選實驗表明[14],真空干燥、冷凍干燥和噴霧干燥3種方法中,前兩者的蒽醌含量最接近,且在總量和結合型上都最高,真空干燥產物中總蒽醌和結合蒽醌的含量比噴霧干燥分別高出約14%和20%。該工藝有利于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的保留,但因干燥溫度過低會使干燥時間延長,溫度過高會破壞有效成分,因此,要注意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的設定。
2.5 常壓干燥 常壓干燥是指在一個大氣壓條件下對物料進行加熱干燥的方法,一般常壓干燥相較于真空干燥所需溫度較高。王強等[13]發(fā)現(xiàn),常壓干燥的溫度越高,總蒽醌和結合蒽醌的含量越低。80℃以下常壓干燥時,各成分稍有變化,當溫度達到90℃,蒽醌含量變化明顯,與80℃時相比,總蒽醌和結合蒽醌含量分別降低7.6%和22%。在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對大黃質量的影響研究中,60℃、70℃、80℃三種溫度烘干得到的樣品中,總蒽醌的含量分別為1.91%、1.84%、1.52%,表明常壓干燥應注意控制溫度,溫度過高會破壞大黃中的蒽醌類成分[26]。采用真空、常壓、噴霧、微波和冷凍干燥等5種不同干燥方式對大黃水提物進行干燥的研究表明,常壓干燥的樣品呈硬脆塊狀,各干燥工藝吸濕的難易順序為:常壓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冷凍干燥>噴霧干燥[7]。該工藝操作設備簡單,干燥產品不易吸濕,但干燥得到硬塊,不利于制劑,且干燥溫度較高,受熱時間長,蒽醌類成分會有損失。
2.6 遠紅外干燥 遠紅外干燥是利用紅外線輻射器發(fā)出的遠紅外線被物料吸收,直接轉變?yōu)闊崮?,從而改變分子的振動和運動狀態(tài),分子由摩擦和運動而生熱,產生自發(fā)熱效應,使水分和其它溶劑分子蒸發(fā),從而達到干燥的目的[27]。該工藝適合于含熱不穩(wěn)定性成分或一些貴重中藥材的快速干燥[28]。郭盛等[19]在何首烏的干燥工藝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遠紅外干燥得到的樣品,其結合型蒽醌的含量最高。該工藝干燥速度較快,穿透性強,干燥質量好,且設備較小,成本低,節(jié)能環(huán)保,易于推廣,可與其它干燥方法聯(lián)用,以實現(xiàn)最優(yōu)干燥,但一般多用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干燥[29]。
總之,上述幾種干燥方法均各有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噴霧干燥法得到的樣品會損失部分總蒽醌和結合蒽醌,吸濕性較大,但操作簡單,干燥時間短,適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冷凍干燥對蒽醌類成分保留效果最好,但成本高,適用于粉針劑等劑型;微波干燥設備簡單,吸濕性較小,但會破壞蒽醌類成分;真空干燥樣品吸濕性較小,蒽醌成分破壞較少,需注意溫度的控制;常壓干燥樣品質地硬,有效成分破壞多,不建議采用該工藝;遠紅外干燥多用于原藥材和飲片的干燥,干燥效果比較理想。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有效成分的穩(wěn)定性、制劑類型和干燥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選擇,從而保證制劑的質量和臨床用藥的療效。
[1]鄔博,劉彥晶,連麗.大黃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5,13(20):152-154.
[2]李新.大黃的性能和臨床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5,8(5A):67-68.
[3]唐文文,李國琴,宋平順,等.大黃干燥方法研究[J].中草藥,2013, 44(4):424-429.
[4]彭紅英,周曉源.單因素試驗法優(yōu)選大黃醇提工藝研究[J].農墾醫(yī)學,2006,28(3):180-182.
[5]錢麗萍,陳雪萍,闕慧卿,等.不同干燥工藝對制劑影響的研究進展[J].藥物評價研究,2012,35(4):299-303.
[6]曾凡明,李剛.噴霧干燥技術在我國的應用[J].中國藥業(yè),2007,16 (12):16-17.
[7]李華,王強,金城,等.不同干燥條件大黃水提物的外觀及理化性質比較研究[J].中國藥業(yè),2009,18 (24):25-27.
[8]王強,金城,周旭,等.大黃水提物不同條件干燥產物理化性質差異的初步研究[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8,24(3):199-202.
[9]李敏,李曉芳,李麗霞,等.干燥方法對大黃配方顆粒中蒽醌類成分的影響[J].中成藥,2006,28(9):1289-1293.
[10]鄭珊珊.一清顆粒噴霧干燥工藝的研究[J].海峽藥學,2009,21 (9):15-16.
[11]詹娟娟,伍振峰,王雅琪,等.中藥材及制劑干燥工藝與裝備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3):4715-4720.
[12]肖宏偉,黃傳偉,馮雁峰,等.真空冷凍干燥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0,31(7):30-32.
[13]王強,羅云,金城,等.干燥方式和條件對大黃水提液蒽醌和鞣質成分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8):893-896.
[14]劉偉民,江濱,曾元兒,等.不同干燥方法對決明子配方顆粒蒽醌含量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1):106-107.
[15]蔡紫陽.藥物凍干工藝的設計和優(yōu)化原理[J].求醫(yī)問藥,2012, 10(12):235.
[16]劉苗苗,葉利春,陳立軍,等.真空冷凍干燥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中藥材,2014,37(5):909-911.
[17]王潔,黃傳偉,安源,等.真空冷凍干燥的工藝流程[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2,33(9):90-93.
[18]龔行楚,瞿海斌.微波干燥在中藥制藥中的應用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1,13(2):374-378.
[19]郭盛,段金廒,吳達維,等.干燥方法對何首烏塊根中多元功效物質轉化的影響[J].中草藥,2014,45(4):498-503.
[20]萬治明,李春蓮.淺談干燥方式對葛根提取物藥劑學性質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298-299.
[21]梁新麗,張萍,廖正根,等.干燥方式對葛根提取物藥劑學性質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10,45(10):756-760.
[22]薛周山.干燥方式對葛根提取物藥劑學性質的影響探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4):38-39.
[23]張萍,付建華,梁新麗,等.不同干燥方式對中藥提取物粉體學性質的影響[J].江西醫(yī)藥,2014,49(12):1394-1396.
[24]陳丹丹,徐建國,薛桂蓬,等.番瀉葉提取物中番瀉苷B的熱穩(wěn)定性[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5):28-31.
[25]哈飛,李瑞明,張?zhí)m蘭,等.大黃濃縮干燥過程中活性成分的穩(wěn)定性[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6):10-12.
[26]李蕓,苗小樓,吳平安,等.不同產地加工方法對掌葉大黃藥材質量的影響[J].中藥材,2011,34(8):1196-1199.
[27]徐晚秀,李靜,宋飛虎,等.中草藥干燥現(xiàn)狀[J].中藥與臨床,2015, 6(2):114-118.
[28]趙潤懷,段金廒,高振江,等.中藥材產地加工過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干燥技術方法的分析評價[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3,15(12):1026-1035.
[29]李建軍.遠紅外干燥技術及應用前景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3, 29(3):58-59.
tQ460.6
A
1004-6879(2017)04-0339-04
2016-09-09)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