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在體育中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探討民族精神與體育精神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女排精神就是對中國民族精神的完美詮釋。本文將通過分析女排精神從而領悟競技體育中蘊含的中國民族精神,并將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反應了作為一名中國人應有的歷史責任感、時代擔當感和個人使命感。2016年8月20日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奪冠,勝利的消息使舉國上下陷入了狂歡,“女排精神”這四個字成為熱搜榜的熱詞,歡呼總會落幕,而歡呼背會帶給我們的深思確值得去探究。中國女排詮釋的精神正是競技體育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而在國民意識逐漸淡薄的今天,競技體育自始至終都表現(xiàn)了強大的民族精神為引領的民族向心力。
一、競技體育蓬勃發(fā)展的動力——民族精神
競技體育從最開始單一簡單的競技比賽發(fā)展到現(xiàn)在空前盛狀,不斷驅(qū)使它前行的動力就是時代精神,民族信仰。我們常說民族精神是民族崛起的動力,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民族精神滲透在競技體育中,競技體育之所以能在新中國困難時期艱難前行而未止步,也是因為我們始終相信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終能成功屹立于世界之巔。
二、中國女排演繹民族精神
(一)中國女排起步史----兼容并蓄、自強不息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競技體育開始起步,當時世界排球國際賽事主要是6人賽,而我國掌握的卻是9人賽技術(shù)、規(guī)則與比賽方法,因此需要從新學習掌握新技能,新規(guī)則與新比賽方法。絕地重生不是海市蜃樓,我國體育會積極安排男女排球運動員前往東歐各國學習、參加比賽,積累經(jīng)驗,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我國運動員發(fā)揮了儒家兼容并蓄的文化觀,和而不同的交際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迅速掌握了新比賽方式。
女排發(fā)展到60年代時,具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作為亞洲女排新勢力開始挑戰(zhàn)蘇聯(lián)女排的皇者地位,日本女排以強勁之勢,震驚世界,并引起中國排球界的關(guān)注,此時中國排球協(xié)會邀請了大松博文來華一個月,協(xié)助訓練中國女排,這個舉動使中國女排得到較為系統(tǒng)的訓練和制定了更為明確的發(fā)展方針。1976年,新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正式成立,袁偉民擔任主教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79年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以3-1擊敗前世界冠軍日本,首次稱霸亞洲。
中國女排從零開始,艱難起步,它的起步史中始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始終秉承成著儒家兼容并蓄的文化觀,和而不同的交際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女排以崇德尚學、自強不息的態(tài)度頑強拼搏著,女排的發(fā)展融攝著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支撐著其發(fā)展。
(二)中國女排騰飛史——堅韌不拔、奮發(fā)攀登
中國女排在袁偉民的辛勤指導下,在80年代開始以騰飛之勢發(fā)展,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中,中國女排在單循環(huán)賽制下,經(jīng)過7輪28場比賽,以7戰(zhàn)全勝的強勢,壓倒衛(wèi)冕冠軍的主辦方日本,奪得冠軍,成為中國三大球中首個世界冠軍。1982年在秘魯舉辦的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面對初賽對美國盤數(shù)0-3落敗的局面下,中國女排并沒有氣餒,在決賽中直落三局輕取主辦國秘魯,首次獲得世界排球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以壓倒之勢直落三局戰(zhàn)勝美國,血洗兵敗之辱,獲得首個奧運會冠軍,亦同時創(chuàng)造了中國女排三連冠的歷史。之后兩年內(nèi)女排堅持不懈,勇攀高峰,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壯舉。
從艱辛起步到飛速發(fā)展,中國女排始終以堅韌不拔,奮勇攀登的民族精神為指引,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用努力成就輝煌,用成績抒寫歷史,用精神鼓舞國人,用實力訴說中國騰飛是必然。中國女排用自己獨特的魅力成為中國民族精神強有力的繼承者,使競技體育精神與民族精神完美契合。
(三)中國女排重生史——剛健有為、逆水行舟
90年代,中國女排繼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奪冠后,女排人員選拔開始出現(xiàn)青黃不接的情況,之后在各大賽事中成績也都不如人意。直到2009年至2012年女排事業(yè)最低谷期,似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境遇籠罩女排,然而即使面對各方壓力,女排仍在低谷中前行,因為她們心中始終相信只要堅持夢想,未來終會收獲陽光。2013年郎平掛帥,開啟了女排的重生路,女排相繼在大小賽事中逐漸崛起再次成為不可忽視的強敵。2016年,這將是女排史上最戲劇性的年,當女排面對小組賽第四名艱難出線的情況下,一直以來被給予厚望的女排已幾乎無人看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女排姑娘們堅持著沒有選擇放棄,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在里約賽場完美開幕,驚心動魄的比賽,犬牙交錯的比分,女排姑娘終于激戰(zhàn)四盤險勝荷蘭,時隔12年再次獲得奧運冠軍。
一場遠在里約的比賽似乎似曾相識,這一刻國人不禁都會回想1981年,舉國上下似乎都被女排的再次完美演繹而歡呼沸騰,而這一刻的女排及教練卻在無以言表的激動下深深地明白:無論輸贏,這一刻的她們已經(jīng)成功了,因為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她們并沒有被局面所困,而是不忘初心,剛健有為,用平時的積累一步步完成每一次任務。女排精神在此刻再次成了一面鮮艷的旗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與價值便簽。
三、結(jié)語
體育是人類文明的產(chǎn)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體育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又是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有力手段和陣地??傊?,由體育的特點所決定的,體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它可以培育和激勵催人奮進的民族精神,塑造銳意進取的民族之魂。
(作者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