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摘 要:在當前形勢下,我國的經(jīng)濟正處于新的發(fā)展階段。此環(huán)境之下,相應地會針對性地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成為我國新形勢下的首要任務。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初中歷史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自主性,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習慣,所以可以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運用其中。那么,如何有效地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及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每一位教師所面臨的新問題。
關鍵詞:學案導學 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課堂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客改明確指出了學生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能夠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要牢固掌握書本上的知識,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意識以及學習能力,而學案導學模式正符合新課改的要求。[1]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解讀
學案,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作為載體經(jīng)過教師指導學生進而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最主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及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并且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意識,對于學生而言,亦是實現(xiàn)自我和發(fā)展自我最好的方式。新課改中對于教師的定義是引導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而這一教學模式則很好地詮釋了新課改的要求。
二、初中歷史課堂中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分析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是以教研活動形式為主,將學案之中各個部分劃分到各學校來進行完成的,這種形式的導學案,最后再發(fā)給所有教師進行使用。因為各個學校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不同,所以這種形式下所編寫出來的導學案未必能符合各學校的需求,也無法體現(xiàn)出每一位教師的特點,并且對于指導教學工作而言,也是沒有什么幫助的。這樣長期持續(xù)下去,對于教師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進而導致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如若教師未能針對學生的差異性以及特點來編寫學案,而是采用通用化的學案,這樣做的后果必然不會兼顧所有學生,不能實現(xiàn)因材施教。而教師采用自己編寫的導學案,能夠照顧所有學生,即成績優(yōu)秀的可以發(fā)散其思維,基礎薄弱的可以對其補強,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主要次要之分,所以在應用學案導學時必須注意這些問題。[2]
三、初中歷史教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1.編寫導學案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之前首要考慮的兩個方面是:1.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來進行,并且要對初中歷史教材進行仔細研究。2.對于每一位學生要做到充分了解,其中包括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所處階段的認知水平等。除此之外,還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原則:(1)主體性原則。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課堂之上必須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于課堂之中。(2)導向性原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即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必須要體現(xiàn)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這一功能去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3)層次性原則。這一原則的設置主要是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讓每一位學生學習,必須要堅持層次性教學原則。
2.導向學習
在導學案中關于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應該著重突出重點和難點,內容必須精而少。這樣做,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可以不斷地去探索學習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和達到教師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陳勝吳廣誅暴秦》這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在學案中問題可以這樣設置:① 秦的暴政是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嗎?主要表現(xiàn)為哪些方面?② 他們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有何意義呢?這樣一來,當學生遇到第一個問題之后就會開始對課文進行查閱,或者在課外對本問題的答案進行查詢,進而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此知識內容的掌握,并且能夠有效地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狀況,豐富其視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讓學生們去思考問題,進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們的一般性主動學習轉化為愛學習、好學習的主動學習。[3]
3.合作交流學習
在自主學習之后,學生已經(jīng)對所學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與掌握,所以在上課之初,教師應該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以及任務,之后以組為單位來對學案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討論。仍以《陳勝吳廣誅暴秦》這一文為例,各小組在遇到不懂的問題之后,可以向周圍小組進行詢問,如若有全體學生都解答不了的問題,就可以由教師出面來進行講解,這樣做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除此之外,還給學生帶來了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合作交流能力。在整體合作交流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巡視,并且針對一些小組還可以對其進行適當?shù)闹笇?,這樣做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普遍所存在的問題,對于后續(xù)講解非常有幫助。
4.畫龍點睛式的指導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學習之后,精妙地對其進行點撥,為他們的思考提供一個正確的思路。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安排已經(jīng)解決問題的同學擔當組長,之后再組織組長來進行講解。如若組長回答不夠完善,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補充或者自行補充。其次就是對于整體課文的精講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難度大和學生渴望回答的特性。
結語
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并不是將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在這個教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且在學習時不應僅僅滿足課本知識,還要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必然是非常成功的,這對于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世卿,邱烈.“學案導學”模式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4).
[2]朱麗娟,計志宏,晏燕.學案導學模式下的教學導入探析——以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例[J].在線,2010,(10).
[3] 劉愛杰.以“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大力推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J].現(xiàn)代閱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