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牙克石市育才中學 畢春麗
淺析音樂教學的方法改革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牙克石市育才中學 畢春麗
自從素質教育推行以來,“五育并舉”,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成為了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然而由于長期教學評價機制的單一,導致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的課堂之中。所以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革新教學方式亟待解決。
革新 音樂 改革
音樂自古以來就是學生重要的學習科目,屬于“六藝”之一,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由于近些年單一性的成績評價機制,導致音樂教育停滯不前,時至今日其教育手段依然存在著很大的滯后性。為了發(fā)揮音樂這門學科的教育作用,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亟待進行。
下面筆者就借本篇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談一下關于革新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幾點做法。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同事上課的內容就是教學生唱歌,學生們學會了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不算是錯誤的,卻可以說是欠妥當?shù)?,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僅僅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發(fā)揮出音樂學科的教育作用。
音樂教育實質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它看起來是人的微觀教導,是人感情世界的東西,但它對人宏觀方面的建樹和成長,對人的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在初中階段開設音樂課,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也不是為了教會學生唱會幾首歌曲,而是要通過音樂教育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才能充分發(fā)揮出音樂教學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郁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基礎。然而在課本教材當中的內容,并沒有合適的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材當中的內容并不符合初中生的審美情趣,而流行音樂則能吸引學生們的目光和注意力,如果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則會大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有不少老師認為流行音樂是靡靡之音,會對學生產生諸多不良影響,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雖然有些流行音樂當中存在著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是這樣,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流行音樂是積極向上的。例如一些勵志歌曲、一些較輕松的純音樂等等。如果可以將流行音樂引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必定會讓學生們耳目一新,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自然而然的也就被調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中學音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沒有一種是普遍適用的,這就是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方法所適用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以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各種教學方法的特征,選擇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
常規(guī)的講述性教學手段,其直觀性有限,學生們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全憑個人在頭腦中想象,如果可以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當中,用影音視頻資料來豐富課堂內容,則會向學生們呈現(xiàn)出更具體,更直觀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啟發(fā)式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前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即“不憤不起,不悱不發(fā)”。在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應該扮演的角色也應該做出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是老師講學生學,而今天的教學模式則應該是老師引導學生學。老師角色應當從講授者轉變成引導者。
有一些“認真負責”的教師,在課上生怕學生們聽不懂,他們不肯浪費一分鐘課堂的時間,每分鐘都在向學生們傳授知識。這種精神態(tài)度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茖W研究表明,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只有30分鐘,超過了30分鐘就會出現(xiàn)疲勞的現(xiàn)象。如果在課上一分鐘不停歇的向學生灌輸知識,那么學生必定會出現(xiàn)疲勞的現(xiàn)象,如此惡性循環(huán),教學工作則會事倍而功半。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fā)、引導等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初中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品德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渠道,無論是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還是學習,都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為了保證音樂教學可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教育目的,革新教學方式勢在必行。上述的幾個方面,是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為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yè)提供一些幫助,盡上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