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興縣實驗小學(原單位)
浙江省長興縣太湖圖影小學(交流單位)翁一獻
創(chuàng)建快樂的音樂學習氛圍
浙江省長興縣實驗小學(原單位)
浙江省長興縣太湖圖影小學(交流單位)翁一獻
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的,本文根據自己的經驗淺談幾種愉快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 音樂節(jié)奏 愉快 自編自導自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深入學習的前提。在音樂課中,我常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音樂是最富于情境性的。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意識和情感體驗,能從情感上激起學生與教材的共鳴。
如上《蒙古小夜曲》一課時,我采用音畫結合的方法,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圖,畫面上是一片翠綠的草地,遠處羊群如珍珠般散落,牧羊人騎著馬,甩著鞭子,在牧放羊群。近處有幾個蒙古包,兩個蒙古族少年正在盡情的舞蹈,同時播放樂曲騰格爾的《天堂》,營造出草原的情境,把學生帶入了美麗的大草原。接著,我跳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動作,使學生從情緒和情感上產生共鳴,進而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的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一個新鮮的環(huán)境,制造懸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知道接下來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就會展現出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每每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將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其心靈中美好的東西。
節(jié)奏本身能獨立地表現一定的音樂意義,又是音樂、舞蹈和語言共同的基因,從節(jié)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貫通起來,融為一體。對于基礎音樂教育,節(jié)奏訓練顯然占有著許多獨特的優(yōu)勢,節(jié)奏活動與學生們的生理、心理節(jié)律有著直接的聯系,它樂感強,可以不借助任何器具,僅用“肢體活動”來表現,易于著手,易于被感受和領會。使學生們參與音樂活動的技術難度降至最低的限度。有時我把與該課內容相一致的節(jié)奏內容,作為其后教學的前引。一般先是進行朗讀與拍手同節(jié)奏的類型,進一步發(fā)展為朗讀與拍手,朗讀與踏腳,拍手與踏腳節(jié)奏互補的二重聲部節(jié)奏類型,最后可再發(fā)展為朗讀、拍手與踏腳的三重聲部節(jié)奏類型,再配合打擊樂器的使用,讓學生在多次反復中記住它。同時為了培養(yǎng)合作協調等“非音樂”的素質,或是為了使教學氣氛輕松活潑,也可加入一些不是本課的節(jié)奏內容。用各種趣味游戲,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感受節(jié)奏,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加上游戲比賽形式,更能滿足學生強烈的參與心理和競爭心理。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有表情地歌唱應該是演唱教學中的主要目標。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tài),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一些年代久遠的歌曲來說,教師光用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如我在教學生唱《啊!朋友》時,只領學生跟伴奏唱了兩遍,他們就會唱了。但由于學生無法體會歌中的“我”為了保衛(wèi)祖國視死如歸的決心,許多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我便播放了一段從電影《橋》中截取的電影片段,影片中呈現的是炸橋時的悲壯場面。學生們似乎有所感悟,頓時來了情緒,唱出了誓死保衛(wèi)祖國的堅定決心的情緒。接著我又讓他們比較歌曲中三段歌詞各自表達的情緒有什么不同,于是大家經過比較、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段“侵略者闖進我家鄉(xiāng)”要用憤怒的,決心保衛(wèi)祖國的心情來唱;第二段“如果我在戰(zhàn)斗中犧牲,你一定把我來埋葬”表現出“我”為了保衛(wèi)祖國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第三段“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都說啊多么美麗的花”表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要用贊美的心情來唱。這樣一比較,學生對歌曲理解的更加透徹,能用不同的心情演唱出歌曲中的不同情緒。
趣味的快樂教學能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展現學生的純真和豐富的想象力。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重新構建”,展開豐富的想象,開心地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積極主動地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造,還可以在音樂中動情地演一演,不斷激勵學生體驗音樂的美妙。
在欣賞教學中,我通常讓他們展開聯想,然后各自說說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學生往往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如在欣賞《百鳥朝鳳》后,啟發(fā)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語言描述出來,然后教師將學生想象的情景加以歸納整合,最后學生們創(chuàng)編出了一個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一棵異常茂盛的大樹上有一只鳥在叫,好象在說:“鳳凰要來啦!鳳凰要來啦!”路旁經過的兩只鳥兒聽到這話馬上停了下來,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鳥兒聚集在這里,公雞、母雞也來了,樹上的蟬也來湊熱鬧,“知了~~知了~~~”叫個不停,大家都在歡迎鳳凰的到來……學生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多彩,讓人贊嘆不已。還有的學生開始模仿公雞啼、蟬鳴等等,在這個快樂的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學生由“心動”到“行動”,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與音樂融為了一體,使整個創(chuàng)編和表演過程更具藝術性和審美性。在這個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開發(fā)了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開心、快樂地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同時也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
總之,音樂課教師要創(chuàng)設富有美感和啟發(fā)性的情境去感染學生,積極、努力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情景,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從音樂中找到快樂,體驗到音樂美,不斷的發(fā)現美,不斷的體驗到創(chuàng)造美的無窮樂趣,潛移默化的陶冶美的情操。讓課堂成為塑造美好靈魂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