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家榮
走出哀傷
——小學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錢家榮
危機干預;哀傷輔導;小學
設計理念:
死亡帶來哀傷,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它既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個過程。如果哀傷反應過于強烈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會直接影響當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或者深深地自責與內疚;或者感到失控無助、恐懼不安、行為紊亂、抵抗力下降;或者感到孤伶苦悶,出現(xiàn)強烈的孤獨感;或者情緒低落,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和以往的朋友逐漸疏遠,不愿見人,什么都不想干,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如果各種情況累加,給當事人帶來的就不僅是一般的短時的心理困擾,可能是長久的嚴重的心理問題。
哀傷輔導是針對當事人在生活中受到外在打擊而導致的創(chuàng)傷進行的輔導,通過向當事人提供心理應激支持,讓他們在合理范圍內表達哀傷情緒,釋放哀傷,克服障礙,恢復身心狀態(tài)和社會功能,提高重新適應新生活的能力。哀傷輔導一般是由專職的心理咨詢師或有資質的團體輔導者實施,或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
輔導目標:
本課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該校四年級一名女生在體育課上因心臟病突發(fā)不幸離世,造成該校相關教師,包括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課教師及該班部分學生產(chǎn)生認知、情緒以及行為上的困擾。通過心理班會進行團體哀傷輔導,協(xié)助教師和學生處理由此產(chǎn)生的喪失和哀傷,幫助他們釋放哀傷情緒,恢復正常狀態(tài),強化社會功能。具體輔導目標是:
1.宣泄釋放哀傷情緒并合理處理這些情緒;
2.通過宣泄與祝福等方式來放松心情舒解哀傷、恐懼和壓力,重拾希望;
3.學會珍惜生命,收獲心理成長。
輔導對象:小學四年級學生,有相關困擾的副班主任、任課教師、該班原班主任等教師。
輔導過程:在心理專家指導下,由班主任主持。
一、第一階段:澄清事實,說明目的,導入主題
輔導活動一:開場白
輔導者以簡潔的語言說明那天在體育課上發(fā)生的事件以及學生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介紹這次哀傷輔導的專家團隊;說明輔導目的,明確本次哀傷輔導是要協(xié)助學生處理因班里同學的去世而引發(fā)的各種情緒困擾、身心不適,并為其提供其他心理支持和幫助。
設計意圖:師生們不愿接受同學離去的事實,看起來平靜,但內心的痛苦只是暫時壓抑著。只有在接受死亡的真實性、確定關系的終結之后,學生才能把投注在死者身上的情感移開,才能重新找回生活目標。因此,承認死亡的事實、接受死亡的結果,對于哀傷輔導極為關鍵。
二、第二階段:再現(xiàn)回憶,理清事件發(fā)生過程
輔導活動二:心有余悸
輔導者:讓時間回到星期三下午的體育課上。發(fā)生意外的那一刻,你是在什么地方?當時你在做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老師在做什么?看到這樣的情況發(fā)生,你當時是什么心情?身體有什么反應,是驚嚇、害怕、迷惑,還是悲傷、著急?或者還有其他的感覺嗎?事件發(fā)生后你做了什么?你腦中想到的是什么?請你仔細地去回憶它、體會它,講給大家聽。
學生1:我看到了她倒下去。
學生2:我看到了體育老師幫她做按摩。
學生3:大家都呆了,我去叫班主任。
學生4:我看到了救護車來學校。
學生5:我很害怕。
……
輔導者:在面臨這樣的事情時,任何人都會有反應,雖然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但這都是正常的,請你們不用擔心或害怕。請其他同學補充。(引領大家對每一位發(fā)言者給予握手、拍肩、擁抱等動作進行安慰支持)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說話。任課教師也需要參與回憶。只有不斷補充、不斷修正,才能完整地還原故事;也只有故事完整,學生的心靈才能得到修復。
三、第三階段:追憶過去,分享交流,釋放哀傷
輔導活動三:往事如風
輔導者:下面讓我們共同來講講她是怎樣一個人,交流分享她跟同學們在一起的歲月。
學生6:她很漂亮,樂于助人。
學生5:她朗讀真好聽,她跳舞真好看。
這時候輔導者只是鼓勵學生說,不要評價,采取的方式是復述學生的談話:啊,我聽說了……有補充嗎?
學生2:有的同學忘記做值日,她留下來跟我們小組一起掃地。
學生7:她學習好。
學生8:她輔導我做家庭作業(yè)。
學生9:她幫助我撿文具。
輔導者:(請學生9坐到這個椅子上來)現(xiàn)在你就是××同學,請你回憶一下她當時是怎樣幫助你的?
(桌子上的文具掉到地上,學生9模仿逝去的××同學,把文具撿起來)
輔導者:××同學,我聽說你們住一個小區(qū),一次下雨天你沒有帶傘,她一路帶著你。請你到前面來,也來回憶一下當時你和她是怎么做的。
學生10再現(xiàn)當時兩人合撐一把傘的情境。
設計意圖:追憶過去,分享交流,可以更好地釋放哀傷。運用“空椅子”技術讓當事人在不同的椅子上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表達不同的情感,可以使當事人更好地體驗情感。
輔導活動四:情緒爆破
輔導者:聽到她死亡的消息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心情怎么樣?你的學習和生活受到影響了嗎?
學生1:我很害怕。
學生3:我很擔心。
學生10:我看到她家的花圈,我控制不住,我特別難受。
輔導者:這是正常的哀傷情緒反應,同學們可以表達自己的痛苦情緒,想哭就哭出來,不要強忍。(也鼓勵任課教師把哀傷情緒與學生一起表達出來)當然表達哀傷只有哭泣是不夠的,要了解哭泣的意義。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心理聚焦,引發(fā)大家的回憶和悲傷體驗,完成正常的悲哀反應過程。而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能讓其他學生感同身受,認識到自己的反應是很正常、很普遍的。輔導者的傾聽、共情、解釋、提醒、鼓勵,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識別并宣泄自己的情緒,負面能量得到了化解。哀傷輔導的實質就是讓學生了解哪些情緒(如悲傷、憤怒、愧疚、自責、焦慮、孤獨感、驚嚇、無助感、麻木等)、哪些認知(如否認事實、困惑、思念、感覺逝者還在、幻覺等)、哪些行為(如沒有胃口、恍惚、夢魘、退出交往、哭泣等)、哪些生理表現(xiàn)(如睡眠失常、疲倦、胃不適、無力等)是正常的哀傷表現(xiàn),并讓學生了解到,哀傷表現(xiàn)不是疾病,不是心理出了問題,不是不可恢復的障礙。哀傷必須經(jīng)歷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它既不可能被回避,也不可能被壓抑,它需要正確的恰當?shù)谋磉_。如果悲傷持續(xù)的時間過長或者悲傷的強度過大,個體因不能承受而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則需要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
四、第四階段:儀式化告別、走向新生活
輔導活動五:我的心聲
輔導者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白色A4紙。
輔導者:請把想說給××同學(離世學生)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11:祝福你!
學生8:謝謝你!我們愛你!
學生12:你安息吧!
……
學生41:我多想永遠停留在夢里和你一直待在一起!
學生42:我們全班同學都愛你!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像你一樣做好學生!
輔導者: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紙折成紙鶴,放到這個大信封里,封起來作為禮物交給××同學(離世學生)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通過寄送祝福,協(xié)助學生逐漸接納和認同該同學離世的事實,回歸現(xiàn)實生活,完成分離,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和懷念。
輔導活動六:儀式化告別
輔導者引導全體學生對著離世同學的照片深深地鞠躬,集體默哀一分鐘。然后班主任帶著大家一起說“愿你一路走好!”的祝福。
輔導者:大家抬起頭,轉過身來,你眼前是一條陽光大道,眼前有老師、爸爸、媽媽。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讀書、學習,一起過好今后的日子。我相信有大家的陪伴、支持,你不會孤單。在大家的陪伴下、幫助下,你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設計意圖:缺乏必要的儀式化告別不利于學生心靈創(chuàng)傷的修復,不利于他們以健康的方式再建立新的關系,所以組織集體告別儀式相當關鍵。因學生年齡較小,所以默哀時間不宜過長。
輔導活動七:放飛希望
輔導者向學生發(fā)放彩色紙、彩色筆。
輔導者:經(jīng)歷了這一事件,你對自己、對同學、對生活有什么心里話要說,請寫下來,或者畫出來。
學生完成后,相互傳看,可以給出點評與反饋。
輔導者:各位同學拿好自己的紙,把它折疊成紙飛機。紙飛機承載了我們對生命及生活的渴望,承載了老師、同學對我們的愛與囑托,代表了我們的人生期盼與希望。讓我們一起放飛紙飛機,放飛希望吧!
設計意圖:通過內射表面化、儀式化的哀悼告別、放飛希望等,可以幫助學生平復由喪失帶來的痛苦,調整創(chuàng)傷和行為失調,給學生的哀傷畫上休止符。同時幫助學生與逝者完成健康的分離,引導新的出發(fā),恢復社會功能。
教學反思與建議:
1.哀傷輔導是學校類似事件處理的必要一環(huán),需要專業(yè)技術支撐,要加強哀傷理論與技術的普及。青少年在哀傷或其他災難發(fā)生后大多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任由負面情緒蔓延滋長,或者試圖強迫性自立堅強,嚴重者可導致心理疾病。而很多學校領導、教師,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處理此類問題時只會忠告、勸說,但沒有同感,如常常說一些有道理而沒有效果的話:“要振作些”“節(jié)哀順變”“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你看誰誰多勇敢,都沒哭”“你應該感到難過,因為你倆曾經(jīng)如此要好”等等。事后也極力回避談論該事件,或以太多的其他字眼代替“死”字,有的允許獨自哀悼,但不允許公開談論。這些傳統(tǒng)的方式并不能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反而讓學生背負著事件所引發(fā)的多重創(chuàng)傷情緒生活,給以后的生活造成困擾。哀傷輔導理念和技術有必要普及,只有讓教師接受哀傷輔導培訓,才能更系統(tǒng)地做好學生的輔導。
2.學校哀傷輔導不能遺漏教師及相關人員。在此次事件中,班主任、副班主任、體育教師、其他學科教師,甚至原班主任都有不同程度的哀傷,通過哀傷處理,他們的恢復情況是較理想的。所以特別提醒,在團體哀傷處理過程中不要忘了他們,特別是本案中的體育教師和原班主任,體育教師是直接的當事人、經(jīng)歷者,感觸深刻。
3.哀傷輔導需要科學評估并提供持續(xù)的心理支持。與逝者分離在心理上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為了給當事者提供持續(xù)的支持,團體哀傷輔導活動結束后,仍需要關注學生,如有異常情況要及時聯(lián)系老師。輔導結束一周、半個月后分別進行評估篩查,對個別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心理援助,特別嚴重的要及時轉介。像本案中的相關教師,也最好在輔導結束半個月后,讓他們聚一聚,交流交流,以獲取持續(xù)的支持力量。
G441
B
1005-6009(2017)88-0056-03
錢家榮,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教科室(江蘇蘇州,215104)心理健康教師,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