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zhèn)中心校 王 芳
提高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zhèn)中心校 王 芳
我指導小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完全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讓小學生積累詞句,涵養(yǎng)語言,讓小學生借助范文,學習習作訓練方法,讓小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習作,逐步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
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小學生留心生活、學會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涵養(yǎng)語言素質。在閱讀中學習習作的寫法,假以時日,小學生就能我手寫我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出屬于自己的習作,并逐步形成一定的習作范式。
1.重視積累詞語
通過卡片積累新詞。在閱讀中,小學生要把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摘抄在卡片上,隔一段時間再把摘抄的詞語按一定標準歸類。詞語歸類,是對詞語的梳理過程,也是識記和理解詞語、便于正確運用的過程。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的詞語會越來越多,詞語的儲備也越來越豐富,在習作過程中就能得心應手,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準確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小學生積累詞語,不要僅僅局限于閱讀過程中,在生活中聽到看到好的詞語,都可以隨手記下來,小學生要向老師、父母等自己身邊的人,以及凡是可以接觸到的人學習詞語,尤其要向老百姓學習生動活潑的詞語。
2.加強閱讀訓練
第一,加強朗讀,提高記憶。小學生朗讀課文,要入情入境,不要小和尚念經一般有口無心。我們要指導小學生圍繞重點句段學習課文,感受語言。朗讀語句、體會言行、揣摩情感、還原畫面。在朗讀中,調動多種感官,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讀,用心去想,把語言、情感和畫面糅合在一起。第二,重視復述,促進積累。復述課文是小學生記憶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的過程。不是讓小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讓他們去感悟課文的語言,理解課文的內容。是在作者和小學生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是小學生學習作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意圖,并形成自己的表達方法的過程。這里面有繼承和吸收,有自主和創(chuàng)新。尤其對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要重視讓小學生去復述課文、講述故事。《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英雄故事,小學生樂于復述這樣的課文,我們要因勢利導,促使他們在復述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1.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
我們指導小學生學習課文,要指導他們學習作者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表達情感、如何去布局謀篇、如何運用語言等習作方法,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和遣詞造句等能力,為小學生的習作構思做好準備。
2.比較同類課文寫法的異同
把同一類的課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寫法的異同。如《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鳥的天堂》同屬游記類的課文,但寫法各有不同。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作者按著一定的順序來寫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后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詳有略娓娓道來?!豆鹆稚剿纺美旖乃c大海、西湖作比較,抓住靜、清、綠的特點來寫,接著拿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作比較,抓住奇、秀、險來寫,重點突出,特色鮮明?!队浗鹑A的雙龍洞》作者依次寫了外洞、從外洞到內洞、內洞,不僅有沿路的見聞,還有作者切身的感受。《鳥的天堂》既有對大榕樹的描寫,還有對大榕樹上各種鳥類的刻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3.以范文引路,讓學生模仿
書畫要臨摹,作文也離不開模仿。讓小學生從模仿起步,慢慢進入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寫作。在教學中,我們以《桂林山水》為范文,讓小學生來寫自己的一次旅游經歷。同學們以《家鄉(xiāng)山水》為題,把家鄉(xiāng)的山水與桂林山水作比較,寫出了自己家鄉(xiāng)山水的獨特之處,盡管有些稚嫩,但寫得有條有理,這為他們日后獨立寫作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小學生的習作,一般是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的。限時作文,就是要求小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篇習作,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當堂完成習作。平時限定時間讓學生完成習作,可以避免小學生拖拖拉拉,培養(yǎng)小學生快捷高效的好習慣。小學生的習作習慣,與老師的培養(yǎng)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每兩周就要搞一次30分鐘習作訓練,不斷強化小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習作的能力,限時習作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從容地通過考試。
為了有效指導小學生當堂完成習作,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總起來看收效不錯。一是我特別重視教育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yǎng)成觀察事物、觀察社會的好習慣,每時每刻都要積累習作素材;我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醒小學生要觀察細節(jié)末梢,力避走馬觀花。要一邊觀察,一邊聯(lián)想,隨時隨地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下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寫《我的爸爸》這篇習作,我先讓小學生觀察爸爸的外貌特征,讓他們抓住爸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再讓他們觀察爸爸的典型動作,尤其要回憶爸爸的一兩件往事,以此來突出爸爸的愛好或者優(yōu)秀品質。小學生一般與爸爸媽媽朝夕相處,爸爸是生活在小學生身邊的人物,便于小學生去觀察、去了解,但有的時候小學生也會熟視無睹。小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人物開始觀察,由此及彼,慢慢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是我注重指導小學生做好習作前的準備工作。審題是寫好習作的關鍵所在,是小學生完成習作的第一步。審題,就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也就是所謂的題眼。由此確定習作的題材、選材的范圍和小學生所要表達得喜怒哀樂。在此基礎上,讓小學生去列提綱,確定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每一段內容的詳略安排等等,也就是為小學生的習作規(guī)劃一張藍圖,這樣就能盡量避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
總之,只要我們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做好小學生習作訓練的指導工作,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提高。
【1】鄭金忠,信寶英.小學“123”作文教學模式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
【2】陳麗.淺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方法【J】.讀與寫,2017
習作訓練 積累 涵養(yǎng) 范文 方法限時習作 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