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天汾初級中學 周曉君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江蘇省啟東市天汾初級中學 周曉君
本篇文章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一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同時結合了筆者的自身經驗總結出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應用措施,其中包括深度挖掘文學語言中的德育內涵、合理運用名人名言來激勵學生進步以及學會使用“無聲教育”來突顯人文關懷等等,以期能夠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獻上筆者的一點綿薄之力。
語文教學 初中教育 德育滲透
在新課標中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大致內容如下: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基礎科目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愛國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水平等等,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通過這些新課標中的要求內容我們不難看出,新時期當中的初中語文課程并不再是單純的為了應付考試而存在,它被賦予了更多的現(xiàn)實意義與價值?;诖?,如何才能夠將德育教育在無形當中滲透到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里,是新課改向初中語文老師所下達的一項重要任務。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該去做到的一項任務,作為新時期的初中生來說更加需要去正視自己對于祖國的情感,并且將其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熱愛自己祖國語言的人,又怎能談得上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且充滿奧義,語文教師應該從漢語文字的角度來著手,引領學生進入到漢語文學的奇妙世界中,繼而達到提高學生自豪感以及學習積極性的最終目的。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語文教育者都忽視掉了開展語文課程的一個主要目的,那就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內涵與道德水平。而中國的文字具有著外形優(yōu)美、文化深厚以及背景豐富的特點,所以如果運用得當則十分有助于德育教學的內容滲透。
舉例說明,初中語文教材中名為《背影》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歌頌父親的偉大以及父愛的深沉。教育者如果能夠通過適當?shù)姆椒▉韼椭鷮W生從文字的角度來重新認知“父親”二字,則能夠為他們的心靈與思想帶來更加深層次的凈化與洗禮,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一次“孝文化”的學習,讓他們與文章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甲骨文中的“父”字是手持斧子或是權杖的形象,這也就說明了這個文字所代表的是有權利且能夠對旁人帶來保護的“領頭”者,由此可見,父字其實就代表具備力量且值得去尊重的人;而“親”字的最初形態(tài)是左邊為“辛”,右邊為“見”,這分別代表了責罰與探望,從字面來解釋,親的最初意義應該是“探望被監(jiān)禁的親人”,而更進一步的延伸則是受到血緣所牽絆的親密者。
語言就是人類在漫長的發(fā)展進程所留下的一項難以用金錢去衡量的藝術瑰寶,這些言簡意賅的名言警句為很多正處在迷茫期的年輕人指點了迷津,繼而讓他們可以不被成功沖昏了頭腦,不被失敗消磨了意志。在初中語文的教材中其實存在著非常多的優(yōu)秀文章,并且還在其中蘊含了大量短小精悍的名人名言,教育者如果能夠細心發(fā)現(xiàn)并得以利用,就一定能夠讓它們成為照亮學生人生之路的明燈,幫助他們獲得思想上的啟迪。
例如,在教授《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將孟子所具備的“舍生取義”思想傳播給自己的學生,讓他們認識到人世間的正義之氣是值得我們用生命去捍衛(wèi)的。另外,教師還應該將“魚”和“熊掌”這兩者之間的比喻關系向學生進行介紹,教導他們在面對生活為自己出的取舍難題時要學會選擇那些真正對自己有實用價值的。再例如教授《為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還要讓學生深刻的意識到時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徹底摒棄掉不勞而獲與不思進取的錯誤思想,進而更加認真的去學習、去生活。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文以載道”性質就能夠得出它同德育教學是難分難舍的“結合體”。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中其實都能夠找到有關于德育教學的內容。例如由莫懷戚所作的《散步》一文中,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尊老愛幼的高尚品德,深刻的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再例如由張之路所作的《羚羊木雕》一文就向學生傳遞出了“做人絕對不能夠重利忘義”;由高爾基所作的《海燕》,學生深深的明白了做人就應該像那只頑強的海燕一般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繼而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種種不公平,并把它們一一化作自己前進的動力。由此可見,語文教育者應該將德育教育巧妙的穿插在這些普通的語文教材當中,不斷地引導學生來發(fā)現(xiàn)并應用它們。
此外,德育滲透也不能夠在語文教學中隨意使用,教師必須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真實情況來進行適當?shù)恼{整,切記不能夠出現(xiàn)一些類似于諷刺和嘲笑學生個人習慣的現(xiàn)象,從根本上為學生帶來全面的尊重。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陳選玲.語文教學應重視人文教育——中學語文德育內容新探【J】.教師天地,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