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徐頌峰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體育賽事選擇與確定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探析
李 兵,徐頌峰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對體育賽事運作管理階段進行劃分,從體育賽事組織者的視角,以社會體育賽事為藍本,兼顧大型賽事的運作,闡述了體育賽事運作者在選擇和確定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和應該注意的重要事宜,以期幫助他們把握賽事運作的脈絡,為賽事的成功舉辦奠定基礎.
體育賽事;選擇;確定
體育賽事是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載體,而且可以帶動當地旅游、餐飲住宿、場館建設、體育培訓等的發(fā)展,2014年國務院下發(fā)了《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取消體育行政部門的審批,鼓勵社會各界舉辦或承辦體育賽事.如何選擇并確定一個體育賽事是成功舉辦體育賽事的關鍵.
體育賽事具有壽命周期, 根據體育賽事特點,科學劃分體育賽事的運作管理階段,明確各階段的任務,對于體育賽事的成功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體育賽事運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體育賽事運作階段不同,工作任務也不同.按照社會體育賽事本身規(guī)律與籌備組織工作的時間節(jié)點,將社會體育賽事運作的階段劃分為五個階段,即選擇階段、確定階段、籌備階段、舉辦階段、收尾階段.其中選擇與確定體育賽事是辦好體育賽事的前提[1,2].
賽事決策者做出是否應選擇體育賽事的決策過程我們稱之為體育賽事選擇階段.選擇體育賽事要堅持各方有利、條件可行、過程可控的原則.這一階段主要任務如下:
2.1明確賽事參與者對賽事的需求
各類組織對體育賽事的需求不同,選擇體育賽事的動機也不同.當前體育賽事早已超出體育自身的范疇,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緊密聯系,使各類組織在選擇賽事的動機方面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個性化的特點.
2.1.1 政府對體育賽事的基本需求
體育賽事的舉辦能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因此各舉辦地政府都高度重視體育賽事.政府機構對體育賽事的選擇,通常是將體育賽事視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在選擇體育賽事的過程中會考慮舉辦地區(qū)的體育傳統因素、地理和人文因素、經濟實力等.一般來說,舉辦地政府對于體育賽事的利益需求主要體現在賽事的商業(yè)價值和經濟收益、賽事的社會影響力和長遠發(fā)展.我國舉辦賽事的各級政府對體育賽事市場開發(fā)的目標為:政府少花錢,市場籌大錢,不向百姓攤一分錢.對于群眾性體育賽事、單項或小型的體育賽事來說,經濟影響輻射的范圍有限,因此政府的需求主要體現在賽事的社會影響方面,如體育事業(yè)等公共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投資者對城市的信心等.
2.1.2 公民對體育賽事的基本需求
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豐富人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賽事也是促進人們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體育賽事項目的選擇應以滿足社會公民的需求為目標.社會公民主要指的是參與者與觀眾.在參與者的基本利益需求中,運動員的需求表現為商業(yè)價值和個人實現價值;對于大眾體育賽事的運動員來說,商業(yè)價值并不像職業(yè)運動員那樣高.裁判員的利益需求主要表現為經濟收益、提高專業(yè)資質、發(fā)展個人事業(yè).觀眾對于體育賽事的利益需求主要在于賽事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參與性.
2.1.3 企業(yè)對賽事的需求
體育賽事選擇中的企業(yè)主要是指營利性機構.盈利是企業(yè)經營的最終目標,因此,企業(yè)在選擇賽事時注重經濟效益,即期望通過賽事的運作獲得利潤,具體表現為提升企業(yè)的知名度,美化企業(yè)形象,進入目標市場.完善現代社會的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強調企業(yè)的社會公民意識,并約束和限制企業(yè)行為的“唯利是圖”的行為,使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和法規(guī)、制度,因此,企業(yè)在選擇體育賽事時不可忽視社會效益.不同的企業(yè)對體育賽事的需求不同,同一企業(yè)在不同時期對體育賽事的需求也不同.
2.1.4 事業(yè)單位對賽事選擇的需求
事業(yè)單位不以利潤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和價值不直接體現或主要不是可估計的物質形態(tài)或貨幣形式.政府機構的選擇事件動機和動機是相似的,即社會效益作為首要目標;但考慮具體內容不同,如殘疾人體育協會的活動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是促進殘疾人員的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協會活動選擇的關鍵是提升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促進環(huán)境保護的發(fā)展.雖然機構不是為了盈利,但它們的生存和發(fā)展也需要確保金融穩(wěn)定,持續(xù)經營.因此,機構在選擇體育賽事時也應考慮到經濟效益,至少需要保持收支平衡.
2.2對賽事進行全面評估
2.2.1 對賽事選擇的必要性進行評估
賽事選擇必要性評估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項目是否能夠為實現既定的戰(zhàn)略目標服務.體育賽事是一個特殊的活動,那么它具有體育或者政治、社會的內容.我們評估體育賽事的必要性的時候,要根據現有的市場和條件,圍繞著通過體育賽事,是否能實現政治目的、經濟目的和社會目的,然后判斷賽事項目對于舉辦地來說是否必要來進行相關的評估.對于體育賽事選擇必要性的的考慮須從宏觀角度分析把握各個領域中賽事項目如何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對于體育賽事選擇必要性的評估不應只包括體育領域的專家,還應包括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各領域的專家和學者[3].
2.2.2 對賽事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大型體育賽事可行性評估主要包括舉辦國家或城市的政策是否允許賽事項目的正常運營、舉辦城市的社會經濟基礎是否能滿足賽事項目的要求、舉辦地的各種條件是否能保證項目運行需要.這種賽事項目的可行性評估需由相關專業(yè)專家完成.群眾性體育賽事中需評估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政治環(huán)境.現今的政策與方針是否對賽事有利,開展的賽事能否得到政府或審批領導的認可和保護.二是社會文化環(huán)境.包括地區(qū)或小區(qū)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審美觀點和價值觀念;三是經濟環(huán)境.舉辦地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和微觀經濟環(huán)境是否制約賽事活動的開展.四是外部特殊的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五是評估賽事所需的人力資源.六是比賽場地的設施、規(guī)模.七是評估賽事活動的經費.
2.2.3 對賽事組織者能力與水平進行評估
體育賽事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專項賽事,須交給專業(yè)的人員來做,這就要求體育賽事組織者專業(yè)化.對于一項體育賽事來說,賽事的組織者是否有能力對賽事實施全過程有效控制和管理影響著辦賽水平與規(guī)格.評估體育賽事組織者的能力和水平時應從賽事組織者的職業(yè)素質方面進行,如組織者是否具有積極主動的工作態(tài)度、抗工作壓力的心理承受力、良好的團隊精神 、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一定的組織能力、接受新事物和學習的能力.
2.3決策論證
賽事選擇階段任務的終點就是為賽事決策者提供參考依據.在決策論證時,賽事決策者要根據體育賽事項目的運行環(huán)境、體育賽事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等方面,決定是否在該地區(qū)舉辦某一體育賽事項目.政府機構作為價值主體的代表(包括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體育賽事的選擇,通常是將體育賽事視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通過體育賽事規(guī)劃引導未來體育賽事項目的舉辦,以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為目標.不管是大型體育賽事,還是群眾性體育賽事決策論證的準則都是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公眾對體育賽事的需求.
賽事決策者通過對選擇階段全面評估和論證并選擇體育賽事后,通過申辦、批準方式向賽事的審批者爭取舉辦權,獲得賽事承辦資格的過程稱之為體育賽事確定階段.
3.1對選擇階段評估報告再次論證后,作出舉(承)辦賽事的決定
體育賽事確定階段是在賽事選擇階段后,由決策者對體育賽事選擇階段的評估報告再次論證后,決定要申辦、自辦賽事.賽事決策者對選擇階段的評估報告再次論證時,應重點考慮賽事各個相關利益者的需求、要實現的目的、賽事舉辦環(huán)境、舉辦城市的社會經濟基礎、賽事的風險等等,作出舉(承)辦賽事的決定.一旦賽事決策者綜合考慮作出辦賽決定后,接下來就要考慮通過什么途徑獲得賽事的舉(承)辦權.
3.2通過申辦獲得賽事的舉辦權
國際重大體育賽事如奧運會、足球世界杯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均已形成申辦體系并建立了較為規(guī)范的申辦程序;國內主辦的重大賽事,如全運會、青運會、省(市)運會、大學生運動會、農民運動會等都是通過申辦獲得,也有規(guī)范的申辦程序,有專門的“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申辦辦法”;由各級體育政府部門主辦的單項賽事和群眾性賽事,按照政府職能轉變管辦分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投標,社會組織競標,表面上不需要審批,實質上競標的過程也是申辦的過程.國內主辦的重大賽事申辦一般是按誰主管誰審批,誰申辦誰主辦、誰相關誰協助.
在申辦過程中,賽事組織者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務:
(1)組成申辦委員會(小組).各類組織通過對體育賽事的選擇,一旦決定申辦體育賽事后,獲得申辦資格,應立即組建申辦工作組,調配專人負責申辦工作,著手制定申辦計劃,必要時須向上級主管部門呈報申辦事項.
(2)撰寫申辦報告,作出總體策劃.體育賽事申辦報告是一份相當重要的文件,它既是申辦單位組織賽事的主體方案,也是體育賽事所有權機構評估申辦單位的申辦工作并對其承辦能力進行分析的主要依據之一.申報報告必須如實反映單位的現狀,客觀地陳述其申辦賽事的動機、承辦賽事的計劃,并對賽事作出總體策劃.一旦申辦單位申辦成功,其申辦報告視同于申辦單位向體育賽事所有權機構及公眾作出的承諾.
(3)向賽事審批者提交申辦報告,組織申辦的公共關系活動.申辦單位應在體育賽事所有權機構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照內容、格式要求向主辦單位遞交申報報告.如奧運會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遞交,亞運會向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遞交,國際單項比賽向所在的各國際(洲際)單項協會遞交,國家體育總局或省市體育政府部門主辦的按奧運項目設置的綜合性賽事須向國家體育總局或省市體育行政部門遞交,行業(yè)舉辦的非奧運項目如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向行業(yè)組織遞交申辦報告,單項體育賽事向國家體育總局,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購買服務投標的賽事應向相應的體育行政部門遞交申請報告.
申辦賽事的公共關系活動旨在向公眾傳遞賽事申辦單位信息,展示賽事申辦單位的實力、人文,協調賽事與公眾關系的各種文化、藝術、教育、體育、娛樂活動.申辦單位一般通過新聞發(fā)布會、拍攝宣傳片、主題活動、與民眾互動等開展一系列公共關系活動,建立賽事與環(huán)境間的融洽,獲得正面評價,樹立良好賽事形象.
(4)接受賽事審批者的檢查與評估.申辦者遞交申辦報告后,就要接受審批者的檢查.體育賽事所有權機構視具體情況派專家組對申辦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主要考察申辦單位應具備辦賽的基本條件和辦賽能力,考察組對申辦單位進行考察評估后,形成考察報告.
(5)通過民主投票或審批,最終獲得舉(承)辦權.賽事審批者通過會議方式確定舉(承)辦單位.由申辦單位介紹申辦情況或宣讀申辦報告,由考察委員會介紹考察情況或公布考察報告,實行公開、公平競爭,經過民主協商后,由主管部門綜合研究決定或通過投票決定.國際賽事如奧運會有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投票決定后即獲得承辦權,國內大型賽事確定承辦單位后須報賽事主辦單位的主管部門審批,最終獲得舉(承)辦權.
3.3通過批準獲得賽事的舉辦權
一般商業(yè)性賽事和自辦的群眾性賽事,雖然根據2014年國務院下發(fā)的《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取消體育行政部門的審批,但這些賽事還是要經過賽事主辦單位領導最后審批.像潛水、攀巖等高危體育項目,申請人須獲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行政許可后,持許可證到相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相關登記手續(xù)才可經營;涉及跨地區(qū)國家組織的賽事(如友誼賽、訪問賽、對抗賽等單項賽事除外)先由國家體育總局審批再提交該項目的國際組織審批,涉港澳臺的體育賽事須先報同級政府及港澳臺辦公室,同意后再由體育行政部門審批;企事業(yè)單位及行政單位自己組織的比賽報本單位領導審批,如大、中、小學,醫(yī)院;本小區(qū)的比賽報業(yè)主委員會審批;本村組織的體育比賽報村委員會審批等等.
通過批準獲得賽事主辦權的賽事組織者在確定階段要完成如下工作:
(1)成立策劃小組.賽事策劃小組較通過申辦獲得舉辦權的申辦委員會要簡單,尤其個別單項體育賽事或者自辦賽事的策劃小組通常只進行一個項目或者是小規(guī)模的比賽,工作比較單一,涉及面比較窄,工作量相對較少,因此策劃(機構)盡量精干.籌備小組成立后,調配專人負責申辦工作,著手制定舉辦計劃.
(2)撰寫賽事舉辦報告,做出總體策劃.策劃小組開始撰寫舉辦報告,內容擬注明比賽的名稱、時間、地點、規(guī)模、經費來源與保障、舉辦單位概況、辦賽基本條件、接待條件、電媒保障、籌資計劃以及舉辦和參加體育競賽的經驗及組織管理水平,撰寫后召開籌策論證會議,修改完善,報賽事決策者審批.總體策劃擬通過將體育賽事主題,與展示、互動活動等相融合進行有目的的策劃,使一項平淡的或者并無特殊新聞點的活動充滿激情、互動性強、關注度高的賽事.
(3)向賽事審批者遞交賽事舉辦報告,通過批準獲得舉辦權.按格式和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向賽事審批的相應體育政府職能部門或自辦單位的領導遞交賽事舉辦報告,由審批單位批準.如果自辦賽事是股份制公司,經營的賽事通過股東大會表決.合伙公司經營的賽事經過合伙人協商決定.自辦賽事涉及到高危等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審批的項目,還需按程序審批.
體育賽事選擇與確定階段應注意以下問題:
4.1論證評估一定要準確
體育賽事的論證評估是賽事組織者獲得項目融資的憑證和依據,也是促進項目提高和管理的方法,更是政府機構開展宏觀經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正是因為體育賽事的獨特性、目的性、一次性、不確定性、制約性等特征,所以體育賽事的論證評估一定要準確,論證評估力求客觀、準確地將與體育賽事有關的資源、技術、市場、財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數據資料和實況真實、完整地匯集呈現于決策者面前,使其能夠實事求是地做出正確合適的決策,為今后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奠定基礎.如果體育賽事的論證評估不能準確、客觀的話,賽事組織者在體育賽事的運作過程中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甚至實現不了各利益群體的需求,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
4.2對財務預算進行評估要留有余地
體育賽事的財務評估是一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過程,主要是對體育賽事項目財務費用和效益的識別,結合一定的預測方法對賽事項目財務費用和效益進行預測和分析,再結合賽事項目財務報表的編制進行體育賽事財務評估指標的計算,最終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確定體育賽事項目財務可行性.特別要注意的是預算要積極可靠,靈活主動,預算指標不能過高,過高實現不了,等于廢紙;也不能過低,過低了就失去指導和控制的作用.預算要留有余地,分層掌握,避免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被動.
4.3對體育賽事的風險進行評估
從社會體育賽事參與的主體來看,由于整個賽事參與人員廣泛,既有組織的,也有群眾自發(fā)的,并且存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不同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外加上有些社會體育賽事所涉及的場館、器械、設施等因素較為龐雜,這些因素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導致風險的發(fā)生.因此對體育賽事進行風險評估是非常必要的.體育賽事常見的風險有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流行疾病、暴力犯罪、體育騷亂、重大火災、事物中毒以及政治事件.風險評估就是盡可能地識別體育賽事過程中潛在的可能對賽事產生負面影響的不確定性事件,對它們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評估,制定應急計劃采取措施使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或者使其負面影響降到最小程度.
[1]劉清早.體育賽事運作管理實務[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秦椿林,張瑞林.體育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張林,黃海燕.體育賽事事前評估[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AnalysisonMainTasksoftheSelectionandDeterminationofSportsEvents
LI Bing, XU Songfeng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operation of sports management into several stages, and with social sports and major events operation as study objects, elucidates the main task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stages of se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ports ev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events organizers,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for sports events organizers to grasp the operation method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 of the game.
sports event; selection; determination
G812.1
A
1008-4681(2017)05-0154-04
2017-09-11
湖南省科技發(fā)展項目(批準號:2010SK3061).
李兵(1967— ),男,湖南岳陽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yè)、體育社會組織.
(責任編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