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城
【摘要】榕樹是我校最為常見的樹種。結(jié)合學校榕樹文化建設(shè),我校深入挖掘榕樹發(fā)達的根系、粗壯的枝干、茂密的樹冠中隱藏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并作為教師的學習資源,號召大家做具有深厚底蘊、健全人格和奉獻精神的好教師。
【關(guān)鍵詞】榕樹品質(zhì) 教師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52-02
管子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泵恳晃唤處?,從他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起,都希望將一個個懵懂無知的兒童,培養(yǎng)成參天大樹般的棟梁之才。在這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尤其重要。那要做具備什么素質(zhì)的教師呢?結(jié)合學校榕樹文化建設(shè),我校深入挖掘榕樹中隱藏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并作為教師學習資源,號召大家做具有深厚底蘊、健全人格和奉獻精神的好教師。
一、學榕樹之根,造就深厚底蘊
作為南方的常見樹種,榕樹給人的感覺總是郁郁蔥蔥。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載稱:“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正因為榕樹有著發(fā)達的根系,能夠儲備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不管是河涸海干的酷暑還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它總是坦然面對,依舊枝繁葉茂,蒼翠欲滴。
由于學生家庭背景、文化素養(yǎng)、教育條件、環(huán)境影響的不同,學生存在個體的差異。而學生個體的差異,又會給教師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要游刃有余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就必須如榕樹之根,想法設(shè)法汲取個人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從而成為具有深厚底蘊的智者。
1.善于學習造就文化底蘊
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教師的底蘊是靠書堆積的”。我想,這里的書不僅僅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籍,更包括各種知識?,F(xiàn)代課堂需要的是知識淵博、“上知天文,下識地理”、風趣幽默的老師,一個喜歡閉門造車、墨守成規(guī)的老師能勝任工作嗎?想想榕樹,為讓自己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也能生長,它善于學習其它植物根的優(yōu)點:學習高大的松樹,根在地下縱橫交錯;學習矮小的吊蘭,根在空中輕舞飛揚。教師亦是如此,要善于學習,與時代同脈搏:善于博覽群書,拜讀古今中外名著;善于關(guān)注時事,了解國際國內(nèi)大事;要善于縱橫網(wǎng)絡(luò),關(guān)注最新熱點;善于談話交流,走進風俗民情。在這過程中,與一位位名人心靈共鳴,與一位位大師交流對話,最終完成精神洗禮的過程,個人的素養(yǎng)得以提升,文化底蘊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深厚了。往講臺上一站,他的神采、他的目光、他的語言、他的機智,都能成為學生為之著迷的閃光點,都能成為學生學好其任教學科的動力。
2.善于積累提升自身底蘊
每一縷榕樹的氣根,都有扎根泥土、成為枝干的愿望,為此它善于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及養(yǎng)料,不斷壯大自身,也造就了獨木成林的奇觀。每一位教師,都有從畢業(yè)時的青澀蛻變成駕馭課堂的高手的夢想。這夢想能不能實現(xiàn),取決于老師能不能像榕樹氣根一樣善于積累從而提升自身內(nèi)涵。首先,要善于積累資料。學習過程中的資料,很多時候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素材。與其需要的時候再勞心費力地尋找,不如從平時就有意收集,科學規(guī)整,做到“閑時收集忙時用”。其次,要善于積累經(jīng)驗。不管是成功的體驗還是失敗的感悟,都是寶貴的財富,可以作為寫教育故事、論文的優(yōu)質(zhì)素材。通過總結(jié),不斷反思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失,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指明方向,讓自己工作更輕松。最后,要善于積累生活。生活是最好的體驗陣地,它能讓我們感受酸甜苦辣,并教會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社會中的人,教師平時就要加強,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實踐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培養(yǎng)個人良好習慣,才能在教育教學崗位中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個人魅力去贏得學生的喜愛。
二、學榕樹之干,培養(yǎng)健全人格
榕樹追求積極向上,有著心向藍天的夢想,在宋朝李綱的眼中,它“上蕩摩于高穹,雨露之所霪潤,雷霆之所震聳”【1】;榕樹又追求全面發(fā)展,有著福蔭一方的情懷,在現(xiàn)代文學大師巴金的筆下,被稱作“鳥的天堂”的那棵榕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整整籠罩了20余畝的水面。
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是塑造健全人格。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跟教師息息相關(guān)。人格健全的教師,容易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樂于接受,快樂成長;人格有缺陷的教師,容易形成一種對立壓抑的緊張氛圍,使學生消極對抗,泯滅個性。因此,要讓學生具備健全人格,首先要強調(diào)教師具有健全人格,像榕樹之干一樣,努力往縱向生長、橫向發(fā)展,具備愛國、正直、博學、仁愛等人格,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逐漸成長為受萬人景仰的好教師。
1.縱向生長——正直的人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正直的教師,容易受到學生的擁護,在學生群體中威信較高,從而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那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正直人格的教師呢?首先,要耐得住清貧。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注定不能錦衣玉食,也注定與大富大貴無緣。一個耐不住清貧的教師,又如何能站穩(wěn)三尺講臺呢?又如何能教出肯于奉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呢?因此,下海的弄潮兒中沒有他的身影,拿出大量時間理財?shù)娜巳褐袥]有他的身影,私自亂收費的違規(guī)人中沒有他的身影。其次,要受得了誘惑。時下,浮華的社會產(chǎn)生了一些不良思潮,部分家長想法設(shè)法給老師送禮,甚至要求老師為自己孩子進行有償補課。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更應(yīng)嚴守師德規(guī)范,不因財物而貪婪,不為名利而折腰,該扎實備課就扎實備課,該認真授課就認真授課,該努力導優(yōu)輔差就努力導優(yōu)輔差,從而做一個深受學生愛戴、家長滿意的好教師。最后,要守得住本心。一個正直的教師,其肯定是一個無私的人: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自己的行為踐行師德規(guī)范;教研活動時,他把自己的心得毫無保留地進行分享;同事取得成績甚至超越他時,他不會嫉妒,只會在為其高興的同時尋找個人差距,爭取進步;對工作上的矛盾,他不會斤斤計較,以豁達的態(tài)度與同事相處;在有需要他的時候,哪怕沒有任何報酬,他還是挺身而出。
2.橫向發(fā)展——健全的人格
北京師范大學高玉祥教授認為,健全人格是各種人格特征的完備結(jié)合。習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jié)前夕同北大師生座談時勉勵全國廣大教師,要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其中包含了教師所應(yīng)具備的健全人格。
正直人格是教師有道德情操的具體體現(xiàn)。正直人格是其它健全人格的基石,教師要用自己正直的人格去贏得學生的心,做到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愛國人格是教師有理想信念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只有心系祖國,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時刻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仁愛人格是教師有仁愛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面對一個個鮮活生命,教育便成了一項“仁而愛人”的偉大事業(yè):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才,因材施教,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雙邊關(guān)系;教師要理解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他們勇于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挑戰(zhàn),并報以最樂觀的期待;教師要包容學生,將每一個學生視如己出,用關(guān)愛的心態(tài)來分析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從而更好地改正不足。
博學人格是教師有扎實學識的具體體現(xiàn)。博學不僅僅指的是知識的淵博,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更號召每一個人要終身學習。教師不能自我滿足,學會抓住各種機會進行“充電”,不斷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探索適合信息化時代需要的教育教學方法,站在時代的前沿引領(lǐng)學生的新思潮,做學生的“百事通”,達到學淵善教的個人成長目標。
三、學榕樹之冠,弘揚奉獻精神
榕樹樹冠高大,覆蓋面積極廣,在其下方,往往自成一方樂土。清人施可齋曾贊曰:“每當盛暑之際,片云盡斂,微風不生,日火燒空,流金鑠石,輿者、行者、擔者、負者,揮汗如雨,噓氣若煙,頭昏目眩,俄欲渴死,趨就其陰而少憩焉,雖祛炎避暑之寶,不為過也?!薄?】無論貴賤,無論美丑,只要有需要,它都一視同仁,默默為大家遮風擋雨,遮陽蔽日。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選擇了教育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從執(zhí)教的那一天起,他猶如榕樹之冠,心里裝得最多的是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弘揚著奉獻的精神。
1.弘揚一視同仁的奉獻精神。每一位老師,在一個學年的教學任務(wù)中,至少要面對幾十個學生。而這些學生,從家庭環(huán)境來說,有富裕的,也有貧窮的,有父母屬于管理層的,也有父母從事最一線工作的;從個人層面來說,有乖巧伶俐的,也有好動愚笨的,有認真好學的,也有搗蛋厭學的。教師可以憑借個人喜好去對待學生嗎?答案是否定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也多次強調(diào):教師要“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此,教師更要發(fā)揚榕樹之冠一視同仁的奉獻精神,只要是自己的學生,就要不偏不倚,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希望,竭盡全力去教好他們,促進他們的成長。
2.弘揚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為人類、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一生的莊重宣言,也是每一位好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道德追求。正如榕樹之冠在“垂一方之美蔭,來萬年之清風”的過程中,從不考慮自己累不累一樣,教師總是默默地奉獻著:放棄午休時間輔導學生,只為學生成績哪怕一分的提高;利用下班時間入戶家訪,只為與家長達成教育的共識;周末時間閉門備課,只為每一堂課都吸引學生;寒暑假期間學習培訓,只為讓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有加班工資也好,沒有報酬亦可;辛苦得到肯定也好,沒有人欣賞亦可;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委屈有人理解也好,沒有人明白亦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總是甘愿犧牲個人利益,忘我工作。
3.弘揚因勢利導的奉獻精神。為更好地奉獻,榕樹因勢利導:樹冠下成為人類及地上動物休憩的樂園,樹冠上成為各種鳥兒及昆蟲生長的家園。教育的奉獻是否也需要因勢利導呢?答案是肯定的。君不見,重視教案規(guī)范性撰寫卻輕視反思的老師專業(yè)成長未必快;君不見,布置作業(yè)重視數(shù)量卻缺乏質(zhì)量的老師教學成績未必好;君不見,整天像保姆一樣繞著學生轉(zhuǎn)的班主任班級管理未必到位。這些老師對教育事業(yè)也是滿腔熱情,也投入了大量的個人時間,但效果還是差強人意。那如何因勢利導,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想,教師要重抓平時工作的落實,如:加強課后反思,教育的大量素材原汁原味,寫論文便有如神助,甚至些許年后有出個人專著的可能;精心挑選學生作業(yè),讓學生練到點子上,把自己也從“題?!敝薪夥懦鰜恚话l(fā)揮小班干部助力,在鍛煉學生能力的同時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一樣的投入,甚至更少的投入,卻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學榕樹之根,腳踏實地,造就深厚底蘊;學榕樹之干,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健全人格;學榕樹之冠,庇蔭學子,弘揚奉獻精神。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立己達人,做一個具有榕樹品質(zhì)的好教師吧!
參考文獻:
[1]宋李綱.榕木賦有序[A].卷七十五,榕樹.上海:上海書店,1985.
[2]清施鴻保.閩雜記[M].榕說.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