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普政
劉備曾說過“豈因善小而不為,豈因惡小而為之”,意思是,再小的善也要去做;再小的惡也做不得。高先生到法院索賠1元錢,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但我認為即使是1分錢的官司,該打的也要打到底,因為這無關錢財,而關乎道義。豈因惡小而不懲?
停車問題,3年爭執(zhí),有人或許會說“讓他三尺又何妨”,但我認為不可以,因為這讓出的是對另一方為惡的縱容,讓出的是自己心中堅守的道義,你讓對方,對方或許不會悔改,甚至變本加厲,今日與高先生爭車位,明日又去損害李先生、劉先生、王先生的利益。所以只有嚴懲不貸,才能將對方的氣焰壓下去,才能為社會清出一片太平和諧。
豈因惡小而不懲?就像中國對待日本的反華政策一樣:日本反華勢力一再叫囂,無理取鬧,如果我們總是謙和退讓,這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更加無所顧忌,中國一貫講究和平共處,和平解決國際事務,而日本一些政客卻視中國為軟弱可欺,更加狂妄,變本加厲。中國人民忍無可忍,一旦擺出強硬態(tài)度,日本政客便開始服軟,釣魚島事件即為佐證。這告訴我們,面對這些不公平的對待,一定要有強勢的姿態(tài),這樣才能讓那些作惡者不敢繼續(xù)橫行霸道。所以,我堅持:1元錢官司,該打!
小區(qū)停車問題,可以說是極微小的事情,高先生與鄰居向女士卻爭斗了3年,本來和睦的鄰里關系也因此破滅,1元錢的索賠中蘊含的是什么呢?我覺得這是對不公平對待的反抗。試想,高先生一介男子理應禮讓向女士,但是,什么原因讓高先生如此憤怒呢?可想而知,其中必然有向女士的蠻不講理,讓高先生承擔所有過錯等。這一切都讓高先生無法忍受,也不能繼續(xù)忍受。就像央視最近播出的《永遠在路上》中的那些貪官,他們中的一些人職位雖小,但卻掌管著最基層的事務,所以一旦他們蠻不講理,獨斷專橫,欺壓百姓,雖然他們做不了太大的壞事,但侵害的卻是群眾最切身的利益,或許那幾百元的扶貧款你并不在意,就像在高先生打1元錢官司這件事情上,有些人不在意那1元錢一樣,但那些貪官的氣焰卻必須得打下去。因為他們損害的是人民的利益,有負于黨對他們的信任,對公平的信任,對正義的追求。所以,我堅持:惡雖小,必須嚴懲不貸!
豈因惡小而不懲?就算1分錢的官司,我們也要打到底。
本文先引用名言,引出材料問題,并明確表態(tài),指出其關乎道義不是錢財。接著進行闡述,一是“忍讓是對惡的縱容”,并結合材料做了分析,同時運用類比論證,列舉中日關系進行說理,靈動鮮活;二是深入分析三年爭斗——1元索賠背后的實質,并用《永遠在路上》的小貪官進行類比,論證小惡不小。整篇文章論證有力,就事說理,依理說事深刻,特別是類比舉例貼切,同時言語之中充滿浩然正氣,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