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玲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的識字呢?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的先進理念為指導,積極進行教改實驗,運用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識字興趣的新路子。
一、趣編故事,激發(fā)興趣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孩子們的好奇心很強,想象力豐富,故事恰恰滿足了孩子的這一心理需要。把課文編成動聽的故事,隨故事學習生字,學生們特別感興趣。如在學習《字與畫》時,我這樣設計:把褐色的紙剪成石頭狀,反面有畫、字,貼在黑板上。我手里拿著一個玩具孫悟空,開始講故事:孫悟空和小猴子們在花果山上玩,突然發(fā)現一個水簾洞,洞里有石凳、石桌。大家搬來搬去,很高興,突然孫悟空發(fā)現一些石頭,上面有畫,他不知道是什么,就去問觀音娘娘。現在孫悟空飛走了,我們趕快把石頭拿來,看看是什么?把一塊“石頭”翻過來,猜猜是什么?只見學生們兩眼放光,十分投入:“是太陽”,“是一個曰字”,故事是動聽的,心情是愉悅的,識字當然是快樂的。
二、參與游戲,激發(fā)童趣
現在的教學手段非常多,多媒體教學效果特別好,但每課都用不太現實:自制教具效果也很好,但太費事。因此,掌握一些短小活潑的小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教師比較省力,學生又愛參與,效果也很好??v觀這幾年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堂課都有小游戲。有借一鑒的,有自編的,怎樣順手怎樣來。
如:碰頭游戲,這并不是真的碰頭,而是兩個人把頭輕輕靠在一起,去讀生字,這樣能更清晰地聽到同桌的讀音是否正確,如果同桌錯了,你就替他舉手,這樣一下子就能查清誰讀的不熟練,而且增加了識字的興趣。
三、卡通形象,直觀有趣
縱觀許多公開課、示范課一律把生字稱為“字寶寶”,這非常恰切、形象,接近孩子生活,給人親切感。但都用了,如課課用,就有點俗了,沒有創(chuàng)新感了。我就想:小“攔路虎”,以前用過,現在提得少了,它有什么不好呢?生字就像攔路虎一樣齜牙咧嘴,攔住你讀下去的路。因此,上課時,我常問學生遇到幾個“攔路虎”?敢不敢挑戰(zhàn)它?接著出示卡通小老虎的形象,反面有生字。啟發(fā)學生:“怎么戰(zhàn)勝它?”學生則答:“和老師一起戰(zhàn)勝它?!薄昂屯酪黄饝?zhàn)勝它。”“請拼音來幫忙?!边@樣,不僅使學生愛學.還增進了師生同學間的情感.實現了師生平等,他們覺得老師和同學是戰(zhàn)友,是朋友,一定會戰(zhàn)勝“小攔路虎”。
四、借助拼音,調動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把拼音定位在識字的工具上,也就是說拼音是一種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的用具。所以,在學了拼音之后,既不能抓住拼音不放,又不能把拼音放置一邊.為了讓它發(fā)揮識字的工具性,我常常這樣設計:把音節(jié)先出示出來,作為生字的家,然后讓學生給生字寶寶找家。上臺的同學一邊找一邊說,如給“亮”找家,“亮,亮,回家吧!”如果找對了,臺下的同學齊答:“亮,亮,回來了?!比绻义e了,臺下的同學齊說:“亮,亮,找錯了!”這樣,不僅將音、字對起來,還訓練了字的讀音,學生們對此非常感興趣。
五、情景交融,寓教于樂
教材文美、景美、圖畫美.詩情畫意,朗朗上口。一篇美文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靈動的詩,如果在這美麗的詩畫中識字,真是情趣盎然,事半功倍。如學習《插秧》一課,一邊讀一邊出示簡筆畫:有高山,有綠樹,有水田,然后讓孩子們在水田中插秧,這綠色秧苗就是用綠吹塑紙剪成秧苗狀的字卡;孩子們自愿上來當老師,一邊教字音一邊插秧,要求插得整齊美觀。等字學完了,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也出來了,我趁機問:“農民伯伯種田辛苦嗎?”學生們經過剛才的努力,當然知道插秧是挺不容易的。這樣,孩子們不僅感受到識字的樂趣,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生字:而且體驗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從而會更加珍惜糧食,熱愛勞動和生活。
總之,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學時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識字興趣,引導孩子快樂識字,努力做到:愉快與學習一同實現。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東縣靈官鎮(zhèn)中心小學 4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