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新學期開始,對于從未經歷過集體生活的新入園的幼兒來講哭鬧是最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常常讓家長心疼不已。因為他們從家庭走進了幼兒園;從自由自在的集體生活,走向有規(guī)律、有約束的集體生活;第一次長時間的離開親人,和一群陌生的大人和小伙伴在一起。當他們從懵懵懂懂地從對新環(huán)境的好奇中清醒時,一切新奇都變得難以接受了,不安感和不適感必然產生。于是,在與一向親近的人分離時就會產生一種恐懼狀態(tài),這就是分離焦慮,是孩子對所依戀的人和環(huán)境消失后的敏感性反應。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應該引起每一個教師的重視。在早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他(她)能力的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新入園時我班濤濤哭鬧嚴重、持續(xù)時間長,不哭的時候總是說:“我要媽媽,我要回家”。那么如何引導濤濤盡快走出入園的情緒低潮,適應新環(huán)境,怎樣讓他不哭便成了我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為此我展開了追蹤觀察,以便尋找出解決此類新生入園焦慮的方法和途徑。
二、案例描述
(開學前,老師就對新生濤濤做了一次家訪,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老師間接地了解到濤濤平時的一些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也意識到濤濤主要的依戀對象是媽媽,因此有意識地做了一些工作計劃安排。)
一天早上,媽媽抱著濤濤走到了教室門口,老師一看便迎上去,“濤濤,早上好!”可是濤濤一見到老師,頓時哭了起來,小手使勁地拽住媽媽,邊哭邊喊道:“我要媽媽抱,我要媽媽抱,媽媽我要回家,回家?!崩蠋熞姶藸顩r,便溫和地說:“濤濤最乖了,老師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呀!咱們上次有玩過你最喜歡的火車,今天我們再一起玩,跟其他小朋友也玩,那個可好玩了!媽媽現在有點事,中午吃過飯飯后就來接濤濤回家?!薄班?,是的,媽媽現在有點事去忙,中午飯飯吃好就來接你?!闭f完,老師抱過濤濤,媽媽笑著揮手告別。濤濤一見媽媽離開,就嚎啕大哭:“我要媽媽,我要我的媽媽,老師我要回家,你給我媽媽打電話?!崩蠋煴е鴿凉?,“嗯!老師媽媽給你打電話,濤濤想媽媽抱....老師媽媽抱你,現在就給媽媽打電話?”“好,我要媽媽....”,“老師幫你把書包放好好不好?”(濤濤不肯,一定要背著書包,好像生怕被別人拿走)于是老師拿來玩具,坐在濤濤旁邊陪伴他?,跟他一起玩,用他喜歡的玩具火車引開他的注意力。此時濤濤的哭聲雖然持續(xù),但音量逐漸減弱。
三、案例分析
(一)為了有效地與新生及其家長進行溝通,老師在開學初就對濤濤進行了家訪,初步地了解到濤濤平時的一些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也了解到濤濤平時主要的依戀對象是媽媽,因此這些提前的工作準備為接下來老師開展?jié)凉乃枷牍ぷ髌鸬健笆掳牍Ρ丁钡臏贤ㄐЧ?/p>
(二)其次,我們可以看到濤濤在最初入園時的焦慮情緒還是比較突出的:他先采用嘶聲裂肺的持續(xù)性哭鬧來緩解他的入園焦慮情緒,緊接著他拒絕放下書包以及一切屬于他的物品,這也是源于他對環(huán)境尚未建立一種安全感的表現。因此,這個時候我們老師要做的是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在還沒有和孩子建立感情前,老師只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接納,充分地尊重孩子,允許他的適宜行為,給予他等待的時間。
四、教育措施:
(一)家園合作的策略。我與家長做了認真詳細地交流,向媽媽詳細介紹濤濤在園的一日生活表現,使家長看到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家長主動配合老師的意愿。因此我向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1、近段時間離園時家長準時來接,離園后可在園區(qū)逗留一會兒,陪孩子玩玩地面玩具,到園區(qū)各個地方走走,邊走邊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真漂亮,玩具真多,真好玩?!薄案绺缃憬愕漠嬚婧每?,是老師教的,濤濤學了老師的本領,也會畫畫的?!薄囵B(yǎng)濤濤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家長還要在濤濤的面前經??淇淅蠋煟f老師溫柔、笑瞇瞇、本領大,盡快建立孩子與老師的依戀關系。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理性,不要溺愛,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管怎么哭鬧也堅決不能答應,逐漸培養(yǎng)孩子講道理、講文明的良好性格。
2、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理性,不要溺愛,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管怎么哭鬧也堅決不能答應,逐漸培養(yǎng)孩子講道理、講文明的良好性格。
(二)開學前開展親子活動。
在幼兒和家長到來之前,教師已經精心布置了教室,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溫馨、親切而富于美感的班級環(huán)境。如把幼兒家里的玩具和照片布置在活動區(qū)里,當幼兒來到班級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時會產生安全感和親切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教室科學地劃分為若干個小區(qū)域,如娃娃家、積木區(qū)、表演區(qū)等。伴隨著歡樂的音樂聲,在充滿溫情的親子游戲中,幼兒忘卻了陌生環(huán)境帶給他們的不安,他們在自然、寬松的氣氛中感到輕松快樂,從而激發(fā)起對幼兒園生活的興趣和向往。
(三)語言乃至肌膚,充分愛撫
新生入園時,教師的態(tài)度和肢體語言能對幼兒產生巨大的影響。年齡小的幼兒希望得到成人更多的肯定關愛,教師應多看到幼兒的點滴進步。除了對每個幼兒多用鼓勵、贊揚的語言刺激外,教師還應多抱抱、親親、摸摸幼兒,撫摸他們的身體。通過教師與幼兒的身體接觸與愛撫,讓幼兒感到教師像媽媽般的關懷,讓幼兒逐漸將對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
五、案例反思
每個人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各不相同,更何況是孩子。因此,當孩子從一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另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生活,他們對周圍陌生刺激物的恐懼情緒沒有一個適應過程是不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從心理方面進行入手以緩解孩子的焦慮。重視新入園幼兒的家訪工作。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較正規(guī)地步入的集體生活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師幼關系和班級氣氛會對幼兒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其中教師是關鍵。幼兒園要與家庭進行密切地聯系,才能具體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生活習慣,從而進行正確指導。我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關心、愛護幼兒,孩子們一定會很快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作者簡介:曹琴(1985-),女,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族:漢族,職稱:幼教一級,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