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樊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院長、肝臟外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肝癌臨床診療技術的提高與轉移復發(fā)機制研究。在肝癌門靜脈癌栓、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fā)、肝癌轉移微環(huán)境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一項。負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共9項。擔任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分會肝臟外科醫(y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等重要學術職務。近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含共同)在知名SCI雜志如《Lancet Oncology》《J Clin Oncol》等發(fā)表132篇,共被引用4733次,最高單篇他引356次(JCO 2007),總影響因子811.6分。
他,是國內肝臟外科學界的頂尖專家;
他,是一家知名三甲醫(yī)院的“掌舵人”;
他,是病人眼中仁心仁術的好醫(yī)生;
他,是備受員工仰慕愛戴的好院長;
他,每周工作時間超過80小時,有“中山鐵人”之稱;
他,敢闖手術“禁區(qū)”,憑借高超的醫(yī)術挽救了無數(shù)肝腫瘤病人的生命;
他,潛心科研、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刷新著肝臟外科領域的“世界紀錄”;
他,謙和儒雅,平易近人,骨子里滲透著“想病人所想”的“中山精神”;
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院長、著名肝臟腫瘤外科及肝臟移植專家樊嘉教授。
每周四上午是樊嘉教授看門診的日子,當記者如約來到中山醫(yī)院特需門診16號診室時,樊嘉教授已經開始了忙碌的工作。雖然記者與樊嘉教授相識多年、采訪過數(shù)次,但跟隨樊教授看門診,還是第一次。
記者知道,除非下午有重要工作,樊教授的門診一般是不限號的,從上午八點看到下午一兩點是常有的事;記者也知道,樊教授在病人中的口碑極好、聲望很高,五湖四海的病人都慕名來到中山醫(yī)院,只為得到樊教授的診治建議。而經過這次“實地探訪”,記者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體會。
“火眼金睛”:源于24年肝腫瘤外科臨床經驗的積累
樊嘉:“從你的片子看,八九成是惡性腫瘤,還是盡快開刀的好!”
41歲的張先生來自溫州,兩年前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肝功能、肝病毒指標、肝腫瘤指標都是正常的。最近,他做了一次肝臟CT,雖然報告提示肝臟內有一個直徑3厘米的結節(jié),血管瘤可能,但他總覺得不放心,便慕名來到上海,找樊教授看病。
樊教授接過他的CT片,仔細端詳了一會兒,肯定地說:“還是開刀吧,看起來不是太好?!薄笆牵?,肝癌嗎?”張先生頓時慌了神?!鞍司懦墒菒盒缘?,但最終確診,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狈淌谀托牡亟忉尩馈!澳懿皇中g嗎?怕身體吃不消?!闭驹谝慌缘膹?zhí)珕??!笆中g效果最好,建議手術?!狈淌诳隙ǖ卣f?!昂茫覀兟犇?!”
“報告上寫著是血管瘤,為啥您一眼就覺得是腫瘤?”站在一旁的記者忍不住發(fā)問?!坝袝r候,報告不一定對,醫(yī)生主要看病人、看片子。”樊教授微笑著回答道。
“原來如此,看來張先生真是萬幸!如果他拿到這張‘疑似血管瘤的CT報告,沒有在意,也沒來上??床?,后果真的不堪設想?!毕氲竭@里,記者不由地為張先生捏了一把汗。
醫(yī)術高超:“開別人不敢開的刀”
樊嘉:“住院吧,你的肝臟腫瘤可以手術切除,難度不是太大。”
56歲的林先生千里迢迢從河南慕名來到上海,他在當?shù)蒯t(yī)院被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由于腫瘤位置不好,手術風險大,當?shù)蒯t(yī)生建議做介入治療。林先生經過多方打聽,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樊教授。
看過片子以后,樊教授對林先生說:“你的肝臟腫瘤可以做手術,準備住院吧!”“我們當?shù)蒯t(yī)生說開不了,風險太大?!绷窒壬雀吲d,又有點不敢相信。“可以做,雖然有點難度,但你放心,我們可以完成。手術切除,對你最好。”樊教授點了點頭,回答道。
“對你最好”是記者從樊教授那里聽到次數(shù)最多的話。從病人角度考慮問題,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或許這么做會增加一些風險、會增加不少工作量,但他也在所不惜。記者明白,這都是因為“樊教授的心里裝著病人”。
語重心長:權衡利弊,提出最佳治療建議
樊嘉:“你父親目前做手術風險大,還是先做介入治療,等腫瘤縮小后,再爭取做手術更好?!?/p>
一位中年男子帶著父親的病歷來看病,只見他眉頭緊鎖、神情焦慮,一邊拿出CT片給樊教授看,一邊小心翼翼地問:“樊院長,我父親平時身體非常好,這次體檢發(fā)現(xiàn)肝臟上面有個腫瘤,目前怎么治療比較好?我們平時在寧波工作,父親一個人在象山生活,唉,是我們疏忽了!”
樊教授仔細查看了老人的CT片,思考了片刻,說:“位置不太好,肝靜脈被腫瘤包裹,肝臟的三根主要血管都受累,現(xiàn)在做手術,風險太大。還是先做介入治療,等腫瘤縮小后再爭取做手術吧。”
“不能做手術,是不是意味著已經是晚期了。我們能不能爭取做手術?我父親身體很好,從來沒得過重病。”中年男子焦急地問。
“雖然手術是治療肝癌最好的方法,但我們也要考慮具體的情況。你父親的腫瘤太靠近血管,即便勉強做了手術,殘留的血管功能不好,以后會出現(xiàn)肝臟供血不足、肝功能衰竭等問題,不如先緩一緩,先做介入治療,以后再爭取手術。我們肝腫瘤內科做介入治療的任正剛主任今天也在門診,你去找他看?!狈淌谝贿吥托牡亟忉?,一邊幫他寫好了請任主任會診的字條。
“好的,那就聽您的。我們先做介入治療,謝謝您!”聽到這番通俗易懂的解釋之后,中年男子明白了樊教授的苦心,拿著樊教授親筆寫的會診單離開了。
樊教授向病人家屬耐心解釋病情
醫(yī)者仁心:有時候,“做得過多”反而會適得其反
樊嘉:“你母親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不適合做太多治療,還是以對癥支持治療,盡量減輕痛苦為主。”
“樊院長,這是我媽媽的片子,她在門口,她現(xiàn)在還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情況怎樣,能不能做手術?”一個年輕人神情凝重地問。樊教授接過片子,看到病人的肝臟有腫瘤,肺內有轉移灶,嘆了一口氣說:“你母親的情況不好,肝臟腫瘤已經是晚期了,腹水也有了,還有肺轉移。目前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介入等,都已經沒有什么大的作用了。”
“有沒有藥可以吃,或者其他治療?化療呢?伽瑪?shù)叮柯犝f還有靶向治療?”年輕人紅著眼眶追問道?!斑@些治療都沒有什么效果,目前對你母親最好的治療是支持治療,盡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如果強加過多治療,反而會讓病情雪上加霜,增加痛苦?!狈淌谔匾夥怕苏Z速,輕聲地說道。
“好的,明白了,謝謝樊院長?!蹦贻p人聽出了樊教授話語中的真摯和坦誠,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
“當面對無法治療的晚期腫瘤病人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醫(yī)學有時候很無力,我們能做的不多?”記者悄悄地問?!艾F(xiàn)代醫(yī)學還有很多沒有被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疾病無法被治愈,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進行科學研究,找到更多應對疾病的辦法。而在現(xiàn)階段,針對比較晚期的腫瘤病人,其實很多常規(guī)治療手段,比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效果已經非常有限,如果我們做得過多(過度治療),反而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速病人的死亡。病人不懂、家屬心焦,醫(yī)生就有責任和義務去告訴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狈淌诮忉尩馈?/p>
嘆息背后:首診首治非常關鍵
樊嘉:“你弟弟的肝臟腫瘤屬于多發(fā)性,由于他剛做了海扶刀治療,所以目前暫時不宜再做其他治療,兩周之后再來看看。”
“樊院長,請看看我弟弟的片子,他現(xiàn)在住在某醫(yī)院,做了三次海扶刀治療。我聽說您是權威,想再來問問,我弟弟還有沒有救,他才37歲,太年輕了,請您一定要救救他?!币晃恢心昴惺拷辜钡卣f道。
“為什么要做海扶刀?”樊教授看了看片子,不由皺了皺眉頭,問道。
“醫(yī)生說他已經不能做手術,可以做海扶刀,我們不懂,就做了三次?!敝心昴凶踊卮鸬?。
“你弟弟的情況很嚴重,肝臟上好幾個腫瘤。無法手術,做海扶刀也沒用,只能做介入治療,或者盡快做肝移植,把病肝換掉。”樊教授說。
“那現(xiàn)在怎么辦?”中年男子緊接著問。
“由于你弟弟剛做過海扶刀治療,暫時不適合再做其他治療,只能等兩周以后再來,看看是否有條件做肝移植。目前,他的病情很嚴重……”樊教授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樊教授告訴記者,很多惡性腫瘤病人求醫(yī)心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唯恐耽誤了時間。實際上,正確的首診首治直接決定了疾病的療效和預后,操之過急反而會增加后續(xù)治療的難度。
腫瘤早發(fā)現(xiàn):健康體檢“功不可沒”
樊嘉:“不少原發(fā)性肝癌病人是在體檢中被偶然發(fā)現(xiàn)的。如果腫瘤比較小、分期比較早,預后還是比較好的?!?/p>
來自安徽的李女士、來自重慶的王女士和來自云南的李先生都是在體檢中被偶然發(fā)現(xiàn)肝臟腫瘤的。幸運的是,他們的腫瘤都發(fā)現(xiàn)得比較早,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安徽李女士的肝臟腫瘤還能用微創(chuàng)(腹腔鏡)的方法進行切除,創(chuàng)傷更小,恢復更快。
“年年都詬病體檢是‘走過場,基本查不出什么病。但這三個活生生的例子,分明印證了體檢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記者忍不住說道。
“是的,早期肝癌沒有癥狀,容易被忽視,體檢是發(fā)現(xiàn)肝腫瘤的重要手段。肝臟腫瘤發(fā)現(xiàn)得早和晚,預后有天壤之別。”樊教授補充道。
肝移植:再給生命一次機會
樊嘉:“對嚴重肝硬化和部分肝癌病人而言,肝移植是一次可以爭取的機會?!?/p>
10個月前,60歲的馬先生因肝癌在中山醫(yī)院進行了肝移植手術。今天,他是來復查的。“樊院長,多虧了您,我才撿回了一條命??!我現(xiàn)在恢復得很好,藥每天都按時吃,感覺很好!”盡管馬先生戴著口罩,但記者依然能感覺到他在微笑。“樊院長,他現(xiàn)在忙著呢,正常上班了,有時還幫忙帶孫子!”站在一旁的馬太太笑呵呵地說?!半m然恢復得好,但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要按時吃藥、定期復查。”樊教授叮囑道。
目送馬先生和馬太太高興地走出診室,記者找機會向樊教授咨詢了有關肝癌肝移植的問題。樊教授告訴記者,對于部分肝癌患而言,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過去,只有單個腫瘤直徑不超過5厘米、多發(fā)腫瘤數(shù)目少于3個且最大直徑不超過3厘米,沒有大血管侵犯,也沒有淋巴結或肝外轉移的病人才能進行肝移植手術。2013年,中山醫(yī)院肝外科團隊提出了肝癌肝移植的“上海復旦標準”,認為只要腫瘤尺寸不超過9厘米就可以進行肝臟移植。經證實,符合“上海復旦標準”的肝移植病人的術后5年生存率達69%左右,肝移植適應證人群擴大了40%左右,使肝移植成為了部分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
嚴重肝損傷:又是亂吃“三七粉”惹的禍
樊嘉:“因為服用來源不明的三七粉而導致肝損傷的病例最近突然多起來了,您們媒體應當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
72歲的丁老伯因肝功能損害、大量腹水,被家人的陪伴下來就診?!胺淌?,我爸爸現(xiàn)在肚子脹得很,肝功能也很不好。他以前身體一直很好,最近吃了兩個星期的三七粉,就突然這樣了?!倍±喜呐畠赫f?!盀槭裁匆匀叻??”樊教授邊看片子,邊問道?!鞍?,我爸聽人說吃三七粉能活血化瘀,對心血管好。誰知道!”
“肝門靜脈血栓形成,考慮可能是藥物性肝病,要去看消化內科。小張,幫忙查查今天消化科誰看專家門診?”樊教授邊向病人解釋病情,邊讓助手幫忙聯(lián)系轉消化科門診事宜。
“今天消化科陳主任出診。”樊教授助手很快查到了準確信息。
“好,趕緊去消化科找陳主任看,以后不要再道聽途說亂吃藥了。”樊教授叮囑道。
“又是三七!前陣子剛聽說一位老年人因為吃三七粉導致腎功能衰竭的事情。他們吃的估計都是‘土三七,對肝腎都有損害。中山醫(yī)院王吉耀主任在數(shù)年前還專門在《大眾醫(yī)學》雜志上撰文提及此事??破招踢€是任重道遠!”記者不由感嘆道。
從上午八時到下午1時,樊教授連續(xù)看了70余位病人,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分鐘。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而樊教授卻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出正確診斷和最合適的治療建議,幾乎沒有“模棱兩可”的表述,不會讓病人聽得云里霧里、沒了方向,舉手投足間無不透出外科醫(yī)生的果斷與干練。而在“開與不開、做與不做”之間,更體現(xiàn)了一位大醫(yī)的仁心大愛與悲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