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化明
摘 要:隨著“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提出,各大高校也在不斷地深入貫徹該思想,并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的奠基石,并且通過“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本文主要從“中國夢”的指導思想入手,重點分析了實現“中國夢”途徑及意義。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230-02
“中國夢”的思想主要來源于中共十八大中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最初“中國夢”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后引申為“中國夢”的核心是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人類的每一次發(fā)展都離不開夢想的存在,夢想能夠帶來希望,每個人都有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的追求,它是我們繼續(xù)發(fā)奮圖強的不竭動力。中國夢是全國人民對未來的憧憬,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棟梁,是未來中國的領軍人物,成為了實現中國夢的圓夢者,所以對大學生從“中國夢”的角度不斷地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一、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現實意義
中國夢不僅僅包含著歷史的沉淀,再經過現實社會的不斷洗禮,就有著了對未來召的喚內涵。中國夢更是包含著責任、理想及不斷地奮斗的精神。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懷揣夢想的年紀,高校更是大學生追夢的舞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持久的教育工作,在“中國夢”的指導下,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他們樹立科學的遠大的奮斗目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感和歷史使命感
中華民族有著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描繪了精彩的畫卷,在各個領域都有涉及并且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文明成果,這些都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另外,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升時期,“中國夢”實現的腳步也在逐漸加快,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奮斗,因為如果放棄了奮斗就相當于放棄的夢想。大學生作為當下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群體,是能夠肩負起社會主義使命的一代,將自己的“青春夢”與國家的“中國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夢。
(二)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奮斗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但在這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和觀念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和洗滌,偶爾會擁有一定的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以及歷史虛無主義等等的影響,從而導致大學生的人生目標發(fā)生偏移,使得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缺乏。對他們在思想政治上進行“中國夢”教育,就是要增強他們的理想信念,明確人生目標,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歪路,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塑造,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自我發(fā)展,達到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tǒng)一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大學生的人生夢想也就實現了。
(三)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念
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則是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遵守的,將這種理念融入大學生的人生理念中去,有助于實現高校教書育人的目標,有助于實現科教興國的人才戰(zhàn)略,有助于把他們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中國夢”的不斷推進,當代大學生的認知主流和當今的“中國夢”在主導思想上基本一致,而且大部分大學生非常關注中國夢的內涵和給人們帶來的改變。在情感上,當中國夢的這一指導思想被提出時,大學生對中國夢很感興趣,對中國夢的實現也很有信心。大學生不僅理解和支持中國夢,而且很多大學生還在不斷地自覺踐行這一理想,努力成為實現中國夢的踐行者,十分想做中國夢思想上的巨人。
目前來說,對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雖然在各個高校都在如期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基本相同,一般來說都有“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愛國教育”等,大學生對于每項教育內容的滿意度也是有所不同,但在主流上大學生對于這種“中國夢”的教育內容還是比較認可的,也有少部分表示還需要改進教育內容。
(二)影響因素
隨著目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對于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國夢的態(tài)度還是比較認可的,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育環(huán)境。首次,在教育結構方面,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方面僅僅能夠達到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對中國夢的本質理解不深,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教育結構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廣度和深度上對中國夢很難有一個透徹的認識。其次,在于教育內容,大學生對于四項教育內容還是比較認可的,也有少部分人表示不認可,這主要是因為教育內容滯后,內容缺乏新意,一成不變,使得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所以從中國夢的角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內容上還是需要改進的。最后,在教育途徑和教育環(huán)境上,在教育途徑上不能很好地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理論聯系實際上做得不夠,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堂教育及校園文化教育不能夠達到一致,這就大大削弱宣傳效果。在教育環(huán)境上,有些社會的負面因素對大學生正確的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中國夢”視角下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從教育現狀和教育影響因素來看,推進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三個方面。首先是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一直是高校中進行思想教育的重點教育內容,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時時刻刻把握著“中國夢”這一主題,每個高??梢越Y合自己高校的特點,開設相應的課程,編寫相應的教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中國夢”這一理想。其次是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能否發(fā)揮高校的校園文化傳播功能的關鍵。所以高校要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并且將“中國夢”這一主題始終貫徹在校園文化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比如在高校中可以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做好有關“中國夢”的校園文化的宣傳。最后是不斷強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將“中國夢”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因為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還可以感受不同行業(yè)不同職位對“中國夢”的理解與認識。高校要不斷開展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思想道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包括各種志愿者活動、愛心互助活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不斷受到“中國夢”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了解到當今的和平與安定來之不易,從而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意識。
綜上所述,夢想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有了夢想才能夠有奮斗目標和動力,才能夠更好地踐行“中國夢”。對于當代的高校大學生來說,在實現中國夢的路途上,我們都不能做一個旁觀者,而是要深入其中,將自己的夢與國家、民族夢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本文從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和現狀及影響因素三個方面重點分析了在“中國夢”的視角下對高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可以看出,從“中國夢”的角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對實現理想的信心,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認識,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最終使他們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
參考文獻:
〔1〕趙揚,李雙軍.“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2).
〔2〕齊麗麗,耿婧.基于“中國夢”視角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求知導刊,2016,(02).
〔3〕阮海龍.關于中國夢價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6).
〔4〕宮建偉.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4,(01).
〔5〕任志鋒,楊曉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轉換的歷史軌跡與發(fā)展趨勢[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
〔6〕高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6).
〔7〕唐韜.“融入”視角下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梧州學院學報,2012,(03).
〔8〕鄒紹清,李國安,李偉.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
〔9〕姜春英,周昌芹,姜聰敏.“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成為忠誠的愛國者[J].北京青年研究,2014,(02).
〔10〕莊志英,陳少平.加強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2).
〔11〕劉華軍.以中國夢指引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12〕胡慶娜.“中國夢”背景下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析[J].青春歲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