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著+王芳
摘要:文化要素導入語言教學已經(jīng)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實際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文化要素的導入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影響對外漢語文化要素教學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對實際教學進行參考。
關(guān)鍵詞:文化要素;對外漢語;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9-0224-02
一、語言與文化要素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具有文化的特點。從文化的內(nèi)涵來看,其概念內(nèi)涵廣泛,它包括人類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兩個方面。而語言正是人類在其進化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精神財富,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為人類社會所特有。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財富,語言也是如此,它為全社會所共有。
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但同時語言也必須受到文化的制約。文化要素首先是文化學的概念,指的是對龐雜的文化進行分類與歸納。我們認為文化要素是文化的分解部分,語言是一種文化要素,文化要素之間息息相關(guān),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合理導入其他的文化要素有利于語言的學習。
二、對外漢語文化要素教學內(nèi)容
對外漢語文化要素教學指的是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在語言教學中導入的文化因素教學。與之容易混淆的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文化教學指的是漢語的文化課知識性教學,包含了語言教學中文化要素教學。很顯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國文化都能作為對外漢語文化要素教學內(nèi)容。對外漢語文化要素,指與對目的語漢語的理解與表達密切相關(guān)的文化因素。在以往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往往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兩部分,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中都包含對外漢語的文化要素,就是說文化要素散落在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之中,相對比較零散。知識文化包括歷史、地理、民族、人口、政治、經(jīng)濟、哲學、宗教、法律、道德等,對外漢語文化課的開設以學習知識文化為主。交際文化往往與語言要素如語音、詞匯、語法等教學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被忽略。交際文化但它在一定程度中能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以及相應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內(nèi)在的審美情趣、道德規(guī)范、思維方式等文化內(nèi)涵。交際文化中很多內(nèi)容體現(xiàn)在漢語的語構(gòu)系統(tǒng)、語義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以及語用系統(tǒng)中,它們對漢語的理解應用表達有著不可或缺的規(guī)約作用。
查斯頓在1976年根據(jù)語言教學的需要,從語言言語、身勢語言、衣食住行、日常交往、社會人生五個方面列舉出44項文化要素作為教學綱要,我們認為是合理的,并且對對外漢語教學具有借鑒作用。
三、影響漢語文化要素教學的因素與教學建議
(一)教材
教材是文化要素導入的載體,“教材水平的高低不僅能反映教學理論和教學法的深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與學的效果”。[1]教材編寫的五原則(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系統(tǒng)性)中每項原則都需要文化因素的導入。適度科學的文化因素導入是評判一本好教材一項重要標準。我們對教材的編寫提出三個建議。
1.文化要素的分布的科學性。文化要素在教材的分布上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適度性,指的是每課的內(nèi)容導入的文化因素在量上適度,尤其應該注意不要過多的植入而導致其他要素比重相對大幅度地減少,文化要素導入的目的輔助語言教學,過多的植入會影響語言教學的進度。第二是適應性,指的是文化要素與語言難度相適應,語言的難度具有層級性,與之相適應,文化因素的導入也應該注重難度的層級性。
2.文化要素選用的趣味性。教材內(nèi)容與形式活潑生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習者興趣。由于學習者年齡差異、文化差異對趣味審美迥異,趣味性對于教材編寫來說很重要也很困難。目的語文化要素導入是教材趣味性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我們認為為增加趣味性而導入文化因素的要根據(jù)學生語言水平、內(nèi)容的相關(guān)性、交際的實用性各方面進行考慮。
3.與文化教材的協(xié)調(diào)性。中國文化要素范圍過廣,所以在教材編寫選取上存在困難。一般原則下選取與語言知識點息息相關(guān)的文化要素,由于主次原因,文化要素處于輔助語言教學的地位。我們認為,文化要素的選擇應該注重與專門文化課教材的相關(guān)性,這樣是符合學習者策略的,語言課上文化要素與文化課上文化教學相協(xié)調(diào),可對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都產(chǎn)生正強化作用。
(二)教師
1.積極的文化態(tài)度。文化要素導入語言教學被多數(shù)教師都認同,教師應該意識到語言與文化之間密切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公正文明的文化態(tài)度,對文化要素的導入產(chǎn)生積極的態(tài)度,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有意識的設計與語言相關(guān)的文化要素點,在課堂上也應該對學生產(chǎn)生的文化問題進行合理解釋,盡量不要回避。
2.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應該來自于自身的學習,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儲藏大量的中國文化知識,這需要教師自身的長期積累,還要在備課過程應該充分準備,大量查閱相關(guān)文化資料。教師在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也需要注重自身的教學技巧能力,比如教師語言流利準確、板書工整規(guī)范、教學設計科學有趣、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重視自身的手勢語與體態(tài)語等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善于開展各類第二課堂活動等。
3.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面臨的是多國別、文化差異大的學生群體,跨文化交際意識在文化要素的導入乃至整個對外漢語教學上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畢繼萬(2009)在《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中認為詞語的文化含義對比、禮貌的文化特征、思維方式的文化對比、跨文化非語言交際以及跨文化適應都與第二語言教學有緊密的聯(lián)結(jié)。[2]我們對此觀點非常認同,并且認為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在教師和學生群體同樣重要。
(三)學習者
1.跨文化適應。學習者需要跨文化適應,“跨文化適應是一個對新文化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指的是初居一個新環(huán)境的人,不斷克服文化休克的負面影響,從交際行為、生活習慣到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或改變,最終達到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和學會在新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交際的過程?!笨朔褡逯行闹髁x和刻板印象是文化要素學習的前提,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一般認為文化適應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蜜月期、文化休克期、恢復調(diào)整期、適應期。在此過程中學生自身語言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環(huán)境等都有利于克服文化休克,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者態(tài)度和適應能力。
2.積極心理與興趣。學習者對中國文化非常有興趣將有利于漢語的學習,語言的學習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者往往會感覺枯燥,文化要素的導入就是提高語言學習興趣的一個非常容易實施并效果顯著的辦法。中國的文化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非常新鮮并且充滿神秘色彩。我們認為在文化導入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文化的對比,注重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文化要素要貼近生活、反映主流文化,培養(yǎng)學生用客觀、積極的心理看待中國文化,激發(fā)探究興趣。
(四)測試評估
漢語水平考試(HSK)近年考試中語言知識的同時附帶文化要素的考察的比例并不低,特別是在高級水平考試中。文化要素在試卷中出現(xiàn)的比例、形式、內(nèi)容等都影響對外漢語課堂中文化要素的導入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化要素的重視。在測試評估中,特別是像HSK這樣大型水平能力測試更應該科學評估,測試中文化要素的難度、題型的設置、題量的控制都應該針對分析、量化研究再實施。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畢繼萬.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UAN Zhu1,WANG Fang2
(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2.College of Art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elements within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language teaching,cultural elements lead-in teaching exists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as the reference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cultural elements;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fluencing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