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濤
摘要:散文是大學生閱讀和寫作頻率最高的一種文學體裁,易讀、易學、易寫,幾乎所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大學生都有創(chuàng)作過散文的經歷,但由于散文寫作沒有既定之法,學生因為熟悉而最易忽視,寫作水平亟待提高。《寫作》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低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在散文文體教學中,關鍵在于教師引導學生多維度欣賞散文的抒情美、構思美、哲理美、意境美、語言美等,在文學作品的審美特質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關鍵詞:文學寫作;散文;文體教學;審美
中圖分類號:I0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1-0125-03
散文,素有“美文”之譽。散文,因其短小、聯想翩翩、縷縷情思、語言凝練,被譽為“文學的輕騎兵”。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的散文珍品,這些散文不但能開闊人們的視野,啟迪人們的思想,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散文也是大學生學習的誤區(qū)之一。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分析而缺乏審美賞析的散文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散文的欣賞流于技術分析和詞句學習,缺乏審美聯想和想象,對散文的語言美感反應遲鈍。因此,在大學階段的散文教學中,一方面要繼續(xù)強調散文的基本特色,介紹一些散文常識;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把握散文主要內容、細讀散文、開啟審美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并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和獨有的審美領域。
文學寫作中的散文教學,我們認為最核心之處就在于引導學生欣賞散文的美,感受散文的魅力,在聯想和想象被激活之時,思緒翩翩漫游于散文營造的藝術世界,在散文之美的陶醉與欣賞中,激發(fā)出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活力。具體而言,散文的美包括抒情美、構思美、哲理美、意境美、語言美等各方面。有的散文以一美取勝,更多的散文數美兼而有之。散文的審美教學活動,要教學生充分挖掘出其美的特質,知其美,且知其所以美。
一、散文的抒情美
如果說真實是散文的生命,那么情感的真實就是散文的靈魂。不論是納天地于心間,還是與時代、政治和人民血脈相連,散文一般以個人為主題,主要以描述個人感觸和情緒來抒發(fā)作家的真感情、真性情,是典型的抒情文學,因此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在抒情方面,詩歌、小說、戲劇這三者都不及散文表達的真實。詩歌重點在于凝練而沒有切實具體的內容;小說主要是敘述文本,戲劇將沖突放在首位;然而散文則運用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或闡發(fā)某種思想、主題,能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感情,散文的這個表現特征,決定了它必然要強化創(chuàng)作主體的感情抒發(fā)。
教師在教授學生散文過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用心靈感受散文所傳達的情感美,切實體會作者主觀感情流淌的過程,并探究其中的人生感悟,通過閱讀使學生能夠切實的融入到文章中去,感受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做到讀者與作者之間在心靈上進行溝通,充分體會到作者的心情,與其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碰撞。
現代散文情感強烈,作者心曲自然而然地噴涌,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我們不難把握,如冰心、楊朔、劉白羽的散文。但也有一些散文,每句都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只要你認真讀,很容易體會到作者的深情厚誼的,比如周作人《故鄉(xiāng)的野菜》,以故鄉(xiāng)的野菜為主要表現內容,用平和沖淡的格調、樸素自然的筆墨,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文章起筆說:“我的故鄉(xiāng)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xiāng)?!薄肮枢l(xiāng)對于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情分……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xiāng);現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xiāng)了?!苯o讀者一種故意淡化戀鄉(xiāng)之情的感覺,隨即由其妻買菜一事自然而然地引起對浙東的回憶。不難看出,作者骨子里早就將浙東化成自己夢縈魂牽的故鄉(xiāng),記憶不用刻意梳理就在背井離鄉(xiāng)十幾載的作者心中被激活:那里有春天常吃的野菜薺菜,清明前后掃墓時用來作供品“繭果”的黃花麥果,掃墓時常吃的一種野菜草紫。這些平凡瑣細不惹人注目的野菜,那些信手拈來的鄉(xiāng)村民謠、民俗風情,無不散發(fā)著濃濃的眷鄉(xiāng)念鄉(xiāng)之情。
二、散文的構思美
文章的結構不僅是藝術形式的體現,也是對其作品表達感情的凝鑄和外化,它關系著藝術概括和提煉的深度與力度,生動地體現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感情基調,關系著整個作品的得失成敗。散文的結構是各式各樣的,既可以人物為主題,也可以以事物為中心,并沒有特定的結構法則。如何體味散文的構思美?這要看每一篇具體散文的思路轉折和結構變化。
比如,郭楓的散文《老家的樹》,選取最有代表意義的四種“樹”——柳樹、榆樹、白楊、松柏。一方面,四種樹與春夏秋冬對應,表現一個年輪中父老鄉(xiāng)親在土地上耕作、收獲,努力擺脫又難以擺脫艱苦命運;另一方面,文章又濃墨重彩地描畫出樹的人格化思想意蘊:柳樹凸現其柔中有剛的嬌柔和呼喚春天的理想,榆樹凸現其憨厚樸拙和生命力的粗獷,白楊凸現其飲著秋風、挺立蒼穹的瀟灑風格,松柏凸現其迎霜傲雪、抗拒淫威的生命風范。通過描寫這些樹,使其人格化,主要目的就是體現當地人民的性格特點,表現出結構的嚴整美。
三、散文的哲理美
散文的深度追求是其哲理美的體現,主要表現對社會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宇宙萬物的深度關懷,是作者真實情感的表現,是對生活的獨特理解,是對充滿個性色彩的人格風范的表露,在深刻反思和歷史之美,尋求一個重大命題的深度意蘊,實現審美水平建設,意味著世界探索。
無思想散文是紙做的,縱觀古今,所有的優(yōu)秀散文都有深邃的思想。莊子散文亦如是,如《逍遙游》不僅是生命的存在,也是自由精神和人格的體現。蘇軾的經典之作《前赤壁賦》也是建立在巨大的精神結構的經典作品,文中既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的炫美景色描寫,又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的哲理思考,悲嘆短暫生命的同時又在羨慕長江的不盡東流,想挽著神仙結伴而遨游又想與明月相守而長存;明知遙不可及,故借簫聲將這無邊的遺恨寄托于悲涼的風中。這里,蘇軾通過赤壁河的月光、通過無限宇宙來體驗生命和自然,在同一時間進入到一個超然的生死觀。因此,憑借豐富的思想內涵《前赤壁賦》超越同類散文流傳至今,但如果這篇文章沒有超越個體的思想追問,文中句子哪怕再絢麗多彩,也只是華美的外衣一件,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思想境界和藝術穿透力。
散文教學中,講解散文的哲學美,可使學生在文學的語言美之外,領略到思想的魅力,為此要注意調動學生思考人生、探究生活的積極性。
四、散文的意境美
意,意念,想象、聯想也;境,境像、形象也。意境并非只有詩歌所才有,散文是一種自由多樣、但形散神不散的文體,用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句子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感慨或此情此景觸發(fā)心中特有的情感。自古就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的說法,再次說明意境美不單單詩歌才有,散文更有。
散文作家主張寫散文要寫的像詩歌一樣優(yōu)美,像詩詞一樣有著深邃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作家感觸到行進的人或動情的事,美侖美奐的風景、感觸到相同物或經歷,從而把心中的激情付諸于筆端,最后變成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到的人感到“寫景則在人耳目”,感到“寫情則沁人心脾”,想到“述事則如其口出”,品之“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這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所帶來的美感,也就是散文的意境美。
深邃、深奧的意境美就美在表達的含蓄上,散文常用的手法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也有人說是朦朧美,像霧像雨又像風。細讀文時,又還得有波平浪又起,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規(guī)律,就像梅花,以曲為美是異曲同工之妙。如把散文“拿著當詩寫”、“常常尋求詩的意境”的楊朔,其《海市》、《茶花賦》、《荔枝蜜》等散文,內容和形式都是曲徑通幽,使人在對深邃的意境的深入領略中,獲得美妙絕倫的感受與享受。
聯想和想象也是營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作家是“轉動著手里筆,筆帶動眼睛,眼睛里帶著精妙,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的想象力用從來沒人知道的東西構成形體,就像磁場一樣,能感受到,卻看不見,摸不到,但筆下又描出它們的狀貌,使虛無杳渺的東西,有了確切的寄寓與寓意”。楊朔就是一位“精騖八極,神游萬仞”而喜于聯想和想象的作家,面對生活,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通過聯想和想象,營造出美的意境來。從浪花、茶花、楓葉、蜜蜂等聯想出發(fā),完成了《雪浪花》、《茶花賦》、《香山紅葉》、《荔枝蜜》等散文的意境營造。尺幅千里,語短意長,在事物的精微之處窺出了常人不易看出的宏旨精義,使意境新穎而曲徑通幽。
五、散文的語言美
語言美是散文美感的重要因素。散文的語言,有的樸素厚實,有的典雅瑰麗,有的優(yōu)美凝練,有的雄渾恢宏,有的纖巧娟秀,有的俊逸瀟灑。當人們漫步散文這塊園地時,目睹朵朵賞心悅目的鮮花,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散文的語言美,絕不是簡單的堆砌優(yōu)美的詞藻,而是根據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恰當地使用有文采的語言。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這樣一段: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里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朱自清先生運用“偷偷地”“鉆出來”這些詞語描寫春天的小草,就像孩子捉迷藏時從暗處鉆出來,形象生動的描寫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接著,借孩子們在草地上盡情玩耍嬉戲來寫出春草的生機與可愛,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一連串動詞無不童趣盎然?!皟蓚€”、“幾腳”、“幾趟”、“幾回”這些數量詞都是不定量的,表明孩子們在天然的運動場上隨意玩耍,直到盡情盡興為止?!拜p悄悄”寫出了春草的柔和,“軟綿綿”寫出了春草的柔嫩,同時也把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勁兒表現出來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孩子們?yōu)榇汗庠鎏頍o限生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躍然紙上。
可見,散文的語言美,首先表現在寫人敘事繪景狀物能把內情和外物、心聲與天籟和諧地交融為一體,通過語言文字和色彩鮮明的畫面?zhèn)鬟_出作家獨特的感受和情趣。其次,恰當地運用疊詞、成語、詩詞、佳句,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反問、對比、夸張、排比、反復、通感等修辭手段,也是增強語言美感的常用方法。
優(yōu)秀的散文家都十分注重語言的運用。因此,語言的鑒賞,應作為散文文體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語言的鑒賞分析,使學生獲得語言運用的借鑒,豐富其創(chuàng)作實踐中的語言表達。
總之,散文之美,確實是豐富多彩的。如學生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散文之美,才能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美的散文。散文的寫作教學應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劉安海,孫文憲.文學理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周作人.周作人散文集[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8.
[3]郭楓.老家的樹[M].臺北:新地出版社,1985.
[4]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五幕第一場.莎士比亞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5]朱自清.朱自清散文全編[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
[6]李敬.中學散文教學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7.
[7]楊敬麗.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散文寫作教學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11.
[8]殷春蘭.論初中散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D].蘇州大學,2013.
[9]方希文.合理定位初中散文教學內容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Essay Teaching in Literature Writing: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Essay
XU Jiang-tao
(ZhiX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11,Chinna)
Abstract:Essay is a kind of literary form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It is easy to read,to learn and to write. Almost all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ave the experience of creating essays. However,as there are no established methods on essay writing,students often easily ignore it because they are too familiar with it. As a result,it's i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level. "Writing"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the low-grade stud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In prose style teaching,it's the key for teachers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appreciate its lyrical beauty,conceptual beauty,philosophy beauty,artistic beauty and language beauty from different angles,and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enthusiasm i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Key words:literature writing;essay teaching;aesth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