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琳力
高歌迎春喜洋洋
—— 喬建軍·范雙燕獨唱重唱音樂會成功舉辦
文|陳琳力
12月的廣州,有了冬的寒意。27日晚,在黃埔區(qū)文化館劇場,來自廣東省聲樂協(xié)會的兩位歌唱家喬建軍、范雙燕老師為黃埔區(qū)市民帶來了一場高水平的獨唱重唱音樂會,也為即將到來的新年,獻上了美好的祝福。
范雙燕首先為觀眾送上一首湖北民歌《龍船調》,“妹娃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觀眾們大聲應和“還不是我來推你嘛”,音樂會現(xiàn)場立刻掀起了歡樂的氣氛。幾首不同地方風格的地方民歌《信天游》、《猜調》、《摘棉花》等各具特色,經典歌劇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味道十足。她的嗓音清澈,音色透亮,對每首作品的處理都非常細膩,瞬間將觀眾帶入美好的音樂中。
“因為我熱愛,所以我會一直堅持”。范雙燕回憶起歌唱之路,她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幸福的是她找到了適合自己歌唱發(fā)展的方向,幸福的是她能用歌聲來表達喜怒哀樂,最幸福的是自己遇到恩師穆紅教授。從2004年開始,她就師從穆老師學習民族聲樂,偶然一次機會在公修課“中國民歌模唱”中學習了一首《摘菜調》后,便深深愛上了地方民歌,于是就一直跟隨穆紅老師,研究和演唱了大量的地方民歌。學聲樂最基礎的就是模仿,范雙燕老師坦言自己是從模仿各地方言開始的。中國地域遼闊,地方語言之多自不言說,只有反復聽錄音、揣摩語言、增強語感、跟著模唱,唱多了,便能形成慣性,掌握風格,熟能生巧,觸類旁通?,F(xiàn)如今,她在聲樂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校連續(xù)13次獲得了專業(yè)考核第一名、榮獲第十屆全國音樂金鐘獎優(yōu)秀獎、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民族聲樂比賽教師組金獎、廣東省第八屆百歌頌中華金獎、廣東省高校聲樂比賽金獎等等,面對這些沉甸甸的獎項,她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不斷學習、教學、比賽、參加音樂會,通過這些方式去提高自己、磨練自己、超越自己。
喬建軍以一曲觀眾耳熟能詳?shù)摹恫菰埂穼⒋蠹規(guī)У搅诉|闊無垠的大草原。這首歌曾被稱為“東方小夜曲”,歷經40多年而久唱不衰。喬老師唱功深厚,氣息綿長。為大家他還演唱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等作品,與范雙燕合唱的《想親親》、《敖包相會》更是感情真摯,情真意切,博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喬建軍為人低調,雖身兼數(shù)職,仍不忘初心,至今依然活躍在歌唱的舞臺上。下部隊,到基層,到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每一次演出都精心準備,全力以赴。他是山西人,是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歌唱家,是家鄉(xiāng)的山水養(yǎng)育了他,給了他一副嘹亮的歌喉。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他都不忘家鄉(xiāng),多次應家鄉(xiāng)政府邀請,回鄉(xiāng)獻唱,他將歌聲獻給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為他們帶來歡樂。
喬老師不僅在事業(yè)上努力拼搏,對家庭也是盡心盡責。由于經常在外地演出,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深感歉意。當問及他會不會讓兒子以后也在音樂上發(fā)展,他很民主地說要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不會勉強,當下先學好鋼琴要緊。他也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尊重孩子的天性,一切順其自然。
擔任音樂會藝術指導的王順儀老師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她非常注意演唱者的歌唱狀態(tài),對每首作品的理解非常細膩。她和歌唱家默契的配合,為整場音樂會成功舉辦,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音樂會在歡樂祥和的《中國喜洋洋》歌聲和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本場音樂會是由廣東省聲樂協(xié)會與黃埔區(qū)文化館聯(lián)合主辦,也是2016年“黃埔之悅”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的最后一場演出。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祝愿黃埔區(qū)群眾文化更上新的臺階,在2017年能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