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晶++李金++任曉鋒
摘要:結合榆林學院的實際情況,詳細設計了《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Yulin University, this paper design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Retrieval in detail, and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網絡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實踐
Key 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retrieval;network course;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5-0222-02
1 課程設立的背景和目的
榆林學院是陜西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陜西省的能源化工人才培養(yǎng)基地,學校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工、管、文、理、農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科專業(yè)格局。
為了培養(yǎng)復合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我們項目組針對該校特色,開發(fā)的《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這門課程應用而生,它是一門科學方法課程,通過授課和教學實踐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索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了解到掌握各種信息檢索技術,學會運用各種檢索手段從現有的各類信息資源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課程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增強學生自學能力,為將來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的教學內容設計
目前,國內外的電子信息資源非常豐富,讓我們的學生如何充分利用電子信息資源就成為文獻信息檢索課的首要任務,自從1999年大學擴招以后,大學生數量成倍增長,與此同時的文獻信息檢索教師卻不可能以成倍增長,因此,網絡信息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一方面以國內外現階段電子信息資源發(fā)展情況為基礎,另外一方面結合榆林學院的實際情況,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擬定榆林學院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大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理論部分。主要介紹學科性質、地位,文獻及文獻檢索的基本知識,信息檢索工作流程,文獻檢索原理,檢索語言和檢索工具的相關知識。第二部分是文獻檢索部分。介紹利用手工的和計算機方式,進行事實、數據檢索和文獻檢索的方法和策略,是本課程最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文獻利用部分。介紹利用文獻檢索的結果進行自學和科學研究,特別是撰寫論文的方法。具體章節(jié)如下:
第一章:網絡信息資源檢索導論,主要介紹信息檢索這門課,為什么要學習信息檢索,信息檢索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本課程能學到什么,怎么學好這門課程。
第二章:網絡信息資源的識別。本章通過95份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開始,了解并統(tǒng)計了榆林學院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利用哪種搜索引擎及熟練程度等等;開始讓同學們系統(tǒng)學習網絡信息內容的概念、類型、特點等,介紹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網絡資源。讓同學們從現在開始認識、了解網絡,融入網絡信息環(huán)境。
第三章:搜索引擎的檢索原理與方法。旨在讓同學們建立搜索意識,掌握基本的搜索技巧,掌握利用搜索引擎解決問題的思路。內容包括搜索引擎的概念、檢索過程與方法、特色功能介紹。詳細介紹了谷歌、百度、必應、360搜索這四個當下常用的搜索引擎及他相應的特色功能。
第四章:免費學術資源的獲取。主要包括網絡免費學術資源分類、網絡免費學術資源獲取、重點免費學術站點推薦。介紹了幾個常用的學術搜索引擎,如google學術搜索、百度圖書、百度文檔搜索、cnki知識搜索等,讓同學們有針對性的、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的內容。對重點免費學術站點的推薦,主要有全球開放獲取的期刊目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開放獲取知識庫名錄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學術期刊出版與學術資源聯(lián)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等。
第五章:網絡信息的交流與發(fā)布—web 2.0及其應用。首先介紹web 2.0的概念,然后重點介紹web 2.0的典型應用,包括個人信息發(fā)布平臺有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信息的個性化定制與聚合有RSS、抓蝦、鮮果等;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平臺有維基、百科等;還介紹了Tag與社會化書簽應用、社群信息發(fā)布與交流、咨詢服務系統(tǒng)和答案搜索引擎。讓同學們通過書本學習主要是獲得知識,通過課堂學習主要是獲得學識,通過課外學習主要是獲得見識。
第六章:圖書館資源與服務介紹。根據現在大學生對圖書館越來越陌生的現狀,主要介紹榆林學院圖書館的各種資源與服務。包括圖書館能做什么、圖書館的基本概況、圖書館的書目查詢、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這幾部分,提高同學們的讀書量,同時了解我館訂購的電子數據庫資源,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
第七章:重點詳細的介紹榆林學院圖書館訂購的每個數據庫資源,文獻資源數據庫主要介紹中國知網、維普資訊、中國人大復印資料、超星圖書;多媒體資源主要介紹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口語伙伴、庫客、世界名校精品課視頻;模擬考試題庫主要介紹銀符考試題庫、正保考研視頻數據庫、北大法意題庫;最后還有榆林學院圖書館自建數據庫隨書光盤視頻資源和陜北文化特色資源數據庫。
第八章:榆林學院畢業(yè)論文的撰寫格式。內容包括學位論文的理解、學位論文的類型、榆林學院學位論文的格式、學位論文的寫作步驟。讓該校同學把前面章節(jié)學到的東西可以在最后一章里應用到,做到學以致用。
3 《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的教學實踐
3.1 建立了網絡信息資源課程的學習網站
在該網站中,包括課程詳細介紹、教學課件的學習、課后試題練習與測驗、在線考試等幾個主要模塊。學生通過課程的詳細介紹了解這門課程,然后再通過課件逐漸掌握這門課程,也可以下載本課的PPT課件自學,最后還可以進行網上試題練習,試題分析,對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不會受到時間、地點的局限性,大大的方便全校師生。該學習網站的平臺模塊劃分分如圖1所示。
3.2 在校園做好宣傳工作
每年的新生入校以后,是大力宣傳網絡信息檢索的最好時機,本館各學科館員都分別到各院系向新生介紹以圖書館基本知識為基礎,讓同學們知道如何利用圖書館,如何正確的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重點介紹我們建立的學習網站,讓求知若渴的大學新生一進校門,就可以輕松玩轉各種信息資源,利用好我們的網站平臺資源;同時,在每年的讀書節(jié)等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活動中,都充分宣傳我們的信息資源網站,讓更多的學生理解并利用好我們的學習網站。
3.3 緊緊和時代特點相聯(lián)系,制作有時代特色的電子課程
現階段主要的檢索方法以聯(lián)機檢索、網上信息檢索為主,所以我們重點介紹像CNKI、重慶維普、人大資料這類更適用于學生的檢索方法,還有當下時髦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吸引學生的眼球。以百度為例,我們不僅介紹百度的檢索方法和檢索技巧,還會介紹百度中對檢索結果的排序規(guī)則,還會介紹百度衍生出來的其他的檢索產品,如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百度地圖、百度閱讀等等針對同學們常用的檢索產品,我們都會詳細介紹。
3.4 根據各專業(yè)特點,適當增加有關知識內容的教學
針對不同的專業(yè),開辟一些相關專業(yè)的知識信息數據庫介紹,讓學生更方便了解其專業(yè)知識。以榆林學院能源化工院為例,該學科的專業(yè)技術性高,對文章的檢索信息范圍也更加廣泛,尤其是一些外國著名的檢索文獻,該院師生都需求量很大,我們?yōu)樵撛簩W生專門開設了SCI上檢索相關能源化工專業(yè)的高級文獻的檢索課程,受到了該院師生的一致好評。
4 小結
該項目從2012年啟動至今,從教學實踐的結果來看,我們的數據資源課程受到了我校師生的一致好評,通過“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這門課程,同學們對信息資源的獲取更加多元化,檢索工具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情報意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對網絡信息資源檢索的興趣更大了,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我們認為只要我們從專業(yè)需求為出發(fā)點,一定可以做出具有榆林學院特色的網絡信息資源檢索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邵理家,李幼蓉.高校藝術專業(yè)學生文獻檢索與利用的教學實踐[J].圖書館學研究,2003(8):94-95.
[2]葉建華.《網絡教育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圖書館論壇,2005(8):205-206.
[3]葉建華.《計算機信息檢索》的教學內容設計與實踐[J].圖書館建設,2001(4):77-78.
[4]鄧發(fā)云,等.基于網絡的信息檢索教學設計[J].圖書情報知識,2003(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