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詩韻
在丹麥生活了18年后,女大學生喬安娜·帕拉尼(Joanna Palani)小姐離開了首都哥本哈根—2014年11月,21歲的她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接受專門的軍事訓練,直面恐怖分子。她先加入了庫爾德武裝女兵組織,在緊靠土耳其邊界的敘利亞小鎮(zhèn)Kobane打仗。6個月后,她又加入由庫爾德地方政府組織的自由斗士軍,在伊拉克與庫爾德斯坦自治區(qū)幫助解放淪為性奴的雅茲迪女孩。
1993年,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期間,喬安娜出生在伊拉克的一個難民營,是這個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從伊朗西部山區(qū)克爾曼沙赫(Kermanshah)逃出的庫爾德家庭的第二個女兒。3歲時,她跟著父母搬到丹麥,但家庭一直保持著庫爾德傳統(tǒng),她的父親、叔叔、祖父都曾是自由斗士軍的戰(zhàn)士。9歲時,喬安娜開了人生中的第一槍。自那以后,她便央求父親教她射擊。
2015年,在敘利亞小城Manbij,為了保護平民逃離沖突區(qū),身為狙擊手的喬安娜曾連續(xù)9天端著SVD步槍和AK步槍,白天防守,晚上攻擊,用毛巾和毛毯蓋住自己,保持隱蔽,精神高度集中,手指一刻不離扳機。庫爾德武裝女兵組織宣稱她干掉了100名IS狂熱分子。
但喬安娜本人一直拒絕透露自己干掉了多少人,因為她不認為奪取他人的生命是一件榮譽。在Facebook上,她說做這些的動力是,“為了女權,為了民主,為了作為一個丹麥女孩在歐洲學到的價值觀?!?/p>
“說實話,我有時候在射擊敵人時,會向上帝禱告并向自己許諾,如果此刻我有幸存活,我會回到丹麥,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生很多小孩。但是現(xiàn)在還不行,我滿腦子都是庫爾德人的安危。”喬安娜說。
2015年9月,喬安娜從前線回到丹麥,一入境,警方便以“反恐條例”為由沒收了她的護照,給她下達了長達12個月的旅行禁令。丹麥警方稱此舉是為了“防止年輕人被圣戰(zhàn)者蠱惑,加入極端組織”。一條來自丹麥安全情報局的數(shù)據(jù)是,近5年來,至少有115名丹麥人前往敘利亞和伊朗戰(zhàn)斗,大部分加入了IS組織。
禁令讓她不解,“我參軍抗擊IS怎么會對丹麥、其他國家產(chǎn)生威脅呢?而且那是一支丹麥政府支持的軍隊啊!”她在Facebook上寫。
2016年6月6日,喬安娜不顧禁令,再回戰(zhàn)場。她無法忍受那些年紀比她還小的女孩身處戰(zhàn)火之中。她平靜地飛回了伊拉克北部,在夜間獨自穿行7個小時,越過邊境進入敘利亞北部,與女孩們團聚。這一次,她在戰(zhàn)場上堅持了4個月。
4個月后,她再回丹麥,不得不面對違反禁令的后果。她入獄3周,護照也被沒收。
2016年圣誕節(jié)前,喬安娜獲釋了。IS的懸賞令也來了:以100萬美元求喬安娜項上人頭。在丹麥街頭,她幾次遭遇死亡威脅,一次,受到了4個伊斯蘭教徒的攻擊?!吧畲_實艱難,尤其是有很多想要殺我的人還待在哥本哈根。”喬安娜表示。
為躲避IS的追殺,她每三天就要轉移一個住地,朋友的沙發(fā),商店,臨時旅館,四處躲藏。但“沒有什么能讓我放棄對自由的熱愛?!彼^續(xù)上課,繼續(xù)工作,向IS表明,“要打敗他們的就是我?!?/p>
對于違反了丹麥的法律,她的回應是,“我很抱歉,但是這是我的不得已之選。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來阻止IS前進的腳步?!?/p>
在去敘利亞前的一次訪談中她表示:“我愛丹麥,我成長于此,我愛它的自由。如果丹麥處在IS恐怖分子的襲擊下,我會做同樣的事情—把丹麥國旗系在肩膀上,奔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