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志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具體體現(xiàn)。學生習作時,常感到無話可說。分析我們的習作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們在教學中只注重“怎樣寫”,而忽視了“寫什么”。學生習作是要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通過評議與文字表達出來,離開生活這個源泉,就如同沒有原料的工廠生產(chǎn)不出產(chǎn)品一樣。
積累寫作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那么怎么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積累習作材料?我在多年的習作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其實強調(diào)了作文教學應該生活化,要求我們跳出課堂,把語文還原于生活本身,把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個體的需求和發(fā)展當中。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必須落實“生活本源”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天下事、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將自己通過觀察所得的真情實感記錄下來。
(一)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如“猜燈謎”游戲,運動會、流動紅旗評比、廣播操比賽、“六一”才藝大賽等,學生都參與活動,非常開心?;顒舆^后,學生口頭敘述活動過程,談談對活動的感受,都特別興奮,語言也較流暢。接著可以順勢引導,讓孩子們把這些有趣的活動寫下來與別人分享,他們自然都非常愉快地投入到寫作中來了。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搭建平臺,讓學生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和搜集素材,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親身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有機地進行整理和組合。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寫作素材的處理能力,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常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作為老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培養(yǎng)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新穎的事情,學生非常感興趣,只要我們好好引導,都可以稱為學生習作的“佳肴”。
(三)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在家庭中開展娛樂活動,豐富了家庭生活,加強了孩子同父母的感情。如:走親訪友、接待客人,在父母生日時寫一張生日賀卡,重陽節(jié)為爺爺奶奶寫祝壽詞……把學生引入濃濃的親情中,既受到傳統(tǒng)禮儀的熏陶體驗了親情和友情,同時也為寫作提供了素材,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對生活產(chǎn)生新的認識,從而進行愉快寫作。
(四)走向綠色的大自然,走向社會大舞臺。假日里可以引導孩子們?nèi)ジ惺艽笞匀恢衿?,去探索奧秘,去充實人生,去感受社會之博大、生活之艱辛,關(guān)注社會焦點,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我們?nèi)绱艘I(lǐng)學生去感悟,他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豐富多彩,也就有了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了,作文何愁沒有“源頭活水”?
二、引導學生在讀書筆記中積累素材
(一)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
閱讀對寫作有多方面的意義?,F(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習作要能更迅速廣闊地反映現(xiàn)實,否則就會目光短淺、兩耳閉塞、觀念陳舊。
1.課內(nèi)閱讀積累
教科書是學習語文的載體,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豐富,貼近兒童的生活,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有介紹風土民情的;有介紹英雄故事的;有童話寓言故事,還有科普知識介紹……教師可充分利用它們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地讀、精細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熏陶,在讀中完成積累。
2.課外閱讀積累
我們的學生需要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還必須開發(fā)利用其它信息資源,拓展課外閱讀面。怎樣閱讀才有利于寫作呢?
首先要選擇優(yōu)秀的書籍??梢酝ㄟ^教師推薦、家長協(xié)同挑選的方法,這樣能避免學生良莠不分的濫讀。古今中外的童話故事、神話傳說、科學小品、中外名著等等都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好書。為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最好能預設閱讀進程,結(jié)合生活實際、或?qū)W習進程,把好書介紹給學生。其次,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通過一些活動,促使學生去讀書,培養(yǎng)讀書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經(jīng)常開展讀書匯報活動,開展朗讀比賽,開設談天說地課等。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
讀書不動筆墨,就會影響記憶效果,使讀書效率降低。魯迅先生也曾提出過,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這進一步啟示我們:讀書要勤于動筆墨。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又是一種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讀書動筆,既能夠幫助記憶,又有利于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個人的分析綜合能力。下面是我對讀書動筆墨的點滴思考。
讀書是一個過程,只有邊讀邊思、邊讀邊寫,才真正的構(gòu)成了閱讀的方式?!皠庸P墨”的過程,既是反復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理解的過程,又是幫助頭腦建立資料庫的過程。讀書動筆,讀書效率就會越來越高,書就會變成營養(yǎng),被吸收,被運用。
如果我們讀書的過程中能堅持把自己瞬間的靈感、偶得的感言、真實的收獲等隨筆而錄,積少成多,就會集腋成裘,不僅理清了生活中的千頭萬緒,鍛煉了語言的書面表達能力,形成了思考、寫作的習慣;而且還能夠逐步加深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也能錘煉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認識生活的敏感度。
三、啟發(fā)學生在欣賞中提煉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除了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外,還包括從影視、廣播、書刊等媒介中獲取間接經(jīng)驗、知識和思想。利用集圖像、聲音、樂曲為一體的電教媒體,為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栩栩如生的畫面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提煉素材。例如:組織學生觀看歷史紀錄片時,在觀看影片之前,先布置學生親自去獲取一部分這方面的知識;在觀看影片的基礎(chǔ)上,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老師講解有關(guān)的歷史記載,讓學生又進行討論,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再結(jié)合語文教學,利用課余時間,放揭示某種植物生長過程的科教片或動物生活片,讓學生根據(jù)看到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進行作文。
總之,積累寫作材料的途徑遠不止這些,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引導好學生,引領(lǐng)他們不斷地摸索,靈活運用,試著寫出真情實感,學生的習作一定會靈動、鮮活起來。生活中處處是素材,信手拈來,再斟酌組織,恰當運用積累的詞句,習作不過是家?!靶〔艘坏保⒆觽儠矚g上習作,一定會寫出精彩紛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