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芬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新教材內容的不斷豐富與多元化,教師如何精準地闡明各個知識點,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流暢度,就成為了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都促使現(xiàn)在的教師們要想把課上好,上得精彩,在語言的組織上就必須考究一番?,F(xiàn)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及體會,對課堂教學在語言組織方面的要求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語言的運用和組織在教學中起到串聯(lián)的作用
一次正常的課堂教學需要好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而這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否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教師的語言組織就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教師作為該節(jié)課的參與者,就得在語言上下一番功夫,利用自己的語言積累和修養(yǎng),把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在一起,做到渾然一體,使課堂的教學程序不脫節(jié),才能讓學生在一個整體里,完成一個從教到學的接受過程,吸收該課堂所必須掌握的知識。而如何做好語言在課堂的串聯(lián),就靠教師自己平時的積累,多去吸取這方面的技巧和經驗。在教學實踐中多去錘煉和總結,遇到問題要多費心思去思考,遇到尷尬場合時要隨機應變,吸取各種的經驗教訓,做好總結,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讓自己的語言境界不斷升華。
二、課堂教學的語言要具備滲透作用
雖然父母是小孩的啟蒙老師,但是處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對學生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人格形成方面,還是在辨別是非的能力上,又或是在知識積累上,教師的話語都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影響很大。所以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語言的把握是很關鍵的。教師們務必在教學過程里通過語言滲透,達到教育的目的。
把握好語言的尺度,是課堂教學語言具備滲透作用的第一點。在教學過程中遇上開放性的話題時,話語權在教師這一方,把握好語言的表達尺度,做到適可而止是關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教育,而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課堂教學語言要具備滲透作用的第二點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F(xiàn)在的學生情感比較豐富,意志力比較薄弱,過激的言語容易對學生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通過適當?shù)恼Z言,在學生的心靈上滲透教育思想,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教師的用心良苦,從此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而教師也達到了教育目的。
體現(xiàn)課堂教學語言的滲透作用的最后一點是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語言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對教師的語言進行模仿,在不知不覺中將教師的語言掛在自己的口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規(guī)范恰當,防止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在學生的人格形成期,一種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師們應在言行上對學生負責,讓他們有更理想的受教育環(huán)境。
三、課堂教學的語言可以成為教學過程的“潤滑劑”
課堂教學是教師一種能動的表現(xiàn),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作為參與者的主動性,使整堂課能在一種流暢的情形下完成。這就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揮語言的“潤滑劑”作用:用恰當?shù)恼Z言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過渡,用幽默的語言使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用激昂的語言使低沉的學生興奮起來,用睿智的語言使迷惘的學生領悟人生……
課堂教學好比機器的運轉,加上潤滑劑會運轉得更加理想,效果會事半功倍。語言的積累和使用藝術是教師在備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潛在的教學手段。語言運用的恰當與否,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功或失敗。把握好課堂教學語言,教師可以輕松地完成教學,學生也可在愉悅中完成學習,這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的升華。
四、課堂教學的語言要具備兼容性
教學語言雖然受學科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學科與學科之間不再那么的涇渭分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內涵,改善自己在教學上語言單一的弊端。包容其他學科的特色語言,這是一種教學趨勢。在教學的實踐中,合理地運用其他學科的語言,能使得自己的教學語言更為豐富多彩。學生也不會感到學科的單調和枯燥,反而更有利于教學實踐。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吸收歷史、哲學方面的知識和術語,豐富課堂內容和意蘊,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墨守成規(guī),排斥其他的學科語言是不明智的,兼容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吸取其他學科的語言,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教學是教師們用苦心經營的一片天地,而精彩的課堂教學語言將引領他們開創(chuàng)這一片天地。藝術地發(fā)揮教學語言,會給課堂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因此,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不斷追求,不斷歷練,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