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娜, 韓 鵬
(北京市隆福醫(yī)院 消化內科, 北京, 100010)
70例老年肝硬化并發(fā)食管靜脈曲張首次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分析
彭 娜, 韓 鵬
(北京市隆福醫(yī)院 消化內科, 北京, 100010)
肝硬化; 老年人; 食管靜脈曲張; 破裂出血
肝硬化可引起門靜脈高壓,導致門靜脈及其屬支血管靜力壓上升,側支循環(huán)形成,約50%~70%的肝硬化患者伴有食管靜脈曲張[1]。肝硬化常可并發(fā)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GVB), 發(fā)病較兇險,初次出血30 d內病死率可達到20%, 是常見的消化道出血病因之一。手術是治療肝硬化EGVB的主要方法,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g止血成功率可達70%~96%, 食管靜脈曲張控制率80%~100%[2]。本研究探討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GVB患者的治療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齡60~84歲,平均(68.4±5.2)歲。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肝肝硬化20例,丙肝后肝硬化6例。Child分級肝功能: A級10例, B級45例, C級15例。經胃鏡檢查:胃底靜脈曲張Sarin分型CEV1型31例, CEV2型24例, IGV1型8例, IGV2型7例?;颊呷朐呵? d~2個月,出現(xiàn)無明顯誘因乏力、便血、腹脹等癥狀,入院診斷為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14例患者伴有脾功能亢進。11例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精神較差。胃鏡檢查存在獲得性出血點34例。合并高血壓24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2例,無結核病史, 6例有腹部手術史,無輸液史。體格檢查發(fā)熱2例,心動過速11例,低血壓10例。合并營養(yǎng)不良34例。部分患者出現(xiàn)黃疸、皮疹等并發(fā)癥。入選標準: ① 經臨床表現(xiàn)、病史、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肝硬化; ② 年齡≥60歲; ③ 有出血表現(xiàn),如血容量下降、嘔血、便血等; ④ 知情同意; ⑤ 臨床資料完整。
1.2 方法
患者入院時均了解病史,所有患者都定期復查肝功能、間斷服用保肝藥物。入院進行胃鏡檢查,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進行實驗室生化指標檢測,給予降門脈壓、抑酸、止血等對癥治療。常規(guī)治療:補液,擴容,止血,抑酸,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糾正貧血等。① 生長抑素,3 mg+生理鹽水60 mL, 持續(xù)泵入5 mL/h; ③ 44例低蛋白血癥患者,輸注白蛋白,以改善血流動力; ② 抬高下肢,頭偏一致,鼻導管吸氧,給予依據血容量氯化鈉+碳酸氫鈉快速補液擴容,靜脈輸注紅細胞、血漿升壓,給予抗休克治療,靜脈輸注間羥胺20 mg+多巴胺40 mg+5% GS 250 mL升壓; ③ 給予奧美拉唑抑酸,靜脈注射凝血酶止血,輸注門冬氨酸鳥氨酸或者杜密克灌腸預防肝性腦病。積極治療后,病情得到初步控制,血壓回升,神志好轉,體溫上升。會診后,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或病情加重,轉院接受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斷流術等手術治療。次日,患者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血壓回升,但血常規(guī)提示血紅蛋白、血小板仍偏低,繼續(xù)給予生長抑素降壓止血,輸注紅細胞懸液,同時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降血氨等基礎治療。待止血成功后,停止生長抑素,給予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肝治療藥物,聯(lián)美常安等腸道保護劑, 32例患者腹脹復發(fā)或加重,聯(lián)合退腹水治療,復查凝血功能、血尿常規(guī),部分患者進行反復利尿治療腹脹明顯,藥物清除內毒素,抑制炎癥介質釋放。
1.3 觀察指標
患者14 d死亡率,住院死亡率。入院時、12周后,部分生化指標檢查結果,包括AST、TBIL、IBIL、BUN、LDH、CK, 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WBC、HB、N、PLT)、凝血功能指標。統(tǒng)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統(tǒng)計,采用柯爾莫哥羅夫-斯米爾諾夫(Kolmogorov-Sminmov)檢驗法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若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統(tǒng)計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描述統(tǒng)計,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住院時間19~29 d, 平均(23.1±6.2) d, 腹水消失時間(8.4±1.3) d, 止血成功時間(1.3±0.5) d, 18例患者轉普外科手術治療, 3例患者死于大出血休克、腸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呼吸衰竭。并發(fā)肺炎5例,皮膚潰瘍1例,多發(fā)器官功能衰竭2例,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3例。7例患者入ICU內監(jiān)護治療。出院后隨訪6~24個月,平均(8.4±1.2)個月,再出血9例。住院期間再出血4例,再出血發(fā)生時間1~14 d, 中位時間4 d。
21 d后, AST、TBIL、BUN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1 d后, WBC、HB、N、PLT低于治療前, PTA、PT、APTT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21 d后部分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表2 治療前、21 d后血常規(guī)與凝血功能指標變化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3.1 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VEG特點
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VEG并不難診斷,患者出血可急可緩,患者多數有數日的黑便史,出現(xiàn)不明原因導致的意識障礙、乏力等癥狀,在問明病史后、癥狀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后,基本可確診,采用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胃鏡下可見積血,部分仍有活動性出血,鏡下見不同類型、嚴重程度不一的胃底靜脈曲張。超聲檢測門靜脈血流動力學、解剖學特征,對于疾病的治療、再出血預防具有重要意義。EVEG治療方法基本成熟,內科保守治療包括補液、擴容、止血、抑酸、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糾正貧血等,大量研究證實內鏡治療止血效果好,還可預防再出血,本院未開展內鏡治療,患者早期均考慮內科治療。結果顯示患者止血成功時間(1.3±0.5) d, 死亡率為4%, 處于較低水平。死亡原因均為大失血導致的腸道內菌群紊亂、毒素釋放,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器官功能障礙[3]。
3.2 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VE治療
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VEG保守治療基本成熟: ① 一般處理,糾正低血容量,預防感染、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預防誤吸誤咽,體征檢測,少量出血可普通病房監(jiān)護,體征不穩(wěn)者進入ICU。② 恢復血容量,快速輸血,擴充血容量,考慮到基層醫(yī)院取用血較困難,應采取其他方法擴容。需注意的是,為避免血容量過高導致的血壓上升過速,擴容需適度,考慮到血小板消耗較大,需積極采用成分輸血。③ 早期應用降門靜脈壓藥物,主要包括血壓加壓素及其類似,大量的Meta分析、薈萃分析、系統(tǒng)評價[4-7]顯示這些藥物較常規(guī)治療都有助于增進療效,患者可明顯獲益, β受體阻滯劑風險較高,可能誘發(fā)血流動力學紊亂,不建議使用,為預防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還可聯(lián)合擴血管藥物、硝酸甘油等,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降壓藥物可聯(lián)合使用,生長抑素失敗后還可聯(lián)合加壓素[8]。④ 為預防腸內感染,還需短期使用抗生素,減輕腸道負擔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等抑酸藥物,許多前瞻性、對照研究、系統(tǒng)評價顯示,這些藥物可使患者獲益,且不會增加再出血風險,但長期應用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考慮到老年人耐受差,用藥需慎重。
3.3 老年肝硬化首次并發(fā)EVE再出血
EVE存在再出血風險,本組患者出院后隨訪(8.4±1.2)個月,再出血率12.9%, 住院期間再出血率5.7%, 中位時間4 d。大量因素分析[9-10]顯示,再出血與飲食、心理狀態(tài)、肝硬化嚴重程度、食管靜脈曲張程度、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等因素有關,需做好風險預測,采取手術等積極的措施預防再出血。
[1] 李曉萍, 蒲友敏, 屈紀富, 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3, 13(18): 3499-3502.
[2] 李敏然, 徐小元.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研究[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5, 23(4): 247-249.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內鏡學分會.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防治指南(2015)[J]. 中華胃鏡內鏡電子雜志, 2015, 2(4): 1-21.
[4] 張亮, 張建東, 程永明, 等. 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對于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療效的Meta分析[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5, 44(12): 1424-1427.
[5] 王華富, 丁汀, 商振球, 等. 奧曲肽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維持治療的Meta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2, 17(7): 768-772.
[6] 楊 拯, 李曉嬌, 咼金海, 等. 國產醋酸奧曲肽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系統(tǒng)評價[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0, 18(22): 2365-2369.
[7] 范春蕾, 丁惠國. 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預防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研究進展[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3, 93(6): 474-476.
[8] 李佳婧, 陳道榮. 特利加壓素與生長抑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療效 Meta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6, 32(2): 170-173.
[9] 趙紅, 張紅芳, 李海濤, 等. 以Rockall積分評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程度給予針對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 2014, 7(4A): 142-145.
[10] 楊艷, 樊艷華, 房龍, 等. 內鏡治療食管胃靜脈曲張早期再出血的影響因素分析[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3, 9(3): 178-183.
2016-11-10
R 657.3
A
1672-2353(2017)03-193-02
10.7619/jcmp.20170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