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蕾
(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134)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制約因素及改善
花 蕾
(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134)
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的發(fā)展在我國越來越被重視。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學生身體體能和健康狀況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素質第一”“健康第一”等思想都推動了體育事業(yè)和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觀念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本文通過介紹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含義和教學模式,分析了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和問題,并根據(jù)所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推廣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的應用。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制約因素;現(xiàn)狀;改善策略
當前,高職院校重視實用性人才的培養(yǎng),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重點。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和發(fā)展趨勢要滿足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它對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指導意義。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以增強師生體質、提高師生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培養(yǎng)師生建立起健康、文明、和諧的體育習慣,教學如何讓體育舞蹈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將成為今后的教學重點。
體育舞蹈是時尚運動項目,通過展示藝術化的人體動作來表達人們的情感。體育舞蹈以其獨特的動作要求、動作力量、運動軌跡、身體姿勢,可以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第一,在高職院校進行體育舞蹈教學具有健身價值。有學者對參加體育舞蹈運動者的心理和生理變化指標進行了監(jiān)測。心理指標研究結果顯示,體育舞蹈能夠對調節(jié)心情、促進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生理指標結果顯示,長期進行體育舞蹈鍛煉可以瘦身減肥,起到健美的作用。第二,在高職院校進行體育舞蹈教學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體育舞蹈不僅含蓋了美學、人體科學、運動科學,還融匯了人文學和社會學的精髓部分,能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吸收時代的色彩,使其具有藝術的魄力,體現(xiàn)了藝術融會貫通的本質。
2.1 學生舞蹈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各師范院校的擴招,招錄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普通學生大多在進校之前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舞蹈訓練,但是高職院校中也有一些具有舞蹈基礎的學生,他們在柔韌性、力量等方面有過人的天賦,那些普通學生必須通過后天的刻苦努力才能達到跟別人一樣的成績,將一些天資優(yōu)越和條件不足的學生放在一起評比,不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
2.2 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滯后
體育舞蹈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新興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時還存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弊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愛好,雖然通過一定的機械化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也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此外,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評價依據(jù)還是學生最后的成績,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忽略了學生在運動中的發(fā)展和變化情況,沒有把學生看作是一個運動的、變化的、發(fā)展的個體,將一些天資優(yōu)越和條件不足的學生放在一起評比,不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
2.3 缺乏高質量的師資力量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發(fā)展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水平不高、動作不規(guī)范、教學工作態(tài)度不好,使得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得不到提高,教師的某些教學示范不正確,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學進度,還使得學生的參與性和興趣下降。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舉止行為、體育素養(yǎng)會影響到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現(xiàn)存的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都普遍缺乏對教師的素質評價和教師業(yè)務專項結構評價,這種缺陷不利于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發(fā)展。
2.4 缺乏建設經(jīng)費的投入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很多設施都跟不上體育教學的需求,很多舞蹈場地條件簡陋,很容易造成師生在運動期間受傷。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招生,學生和教師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因此現(xiàn)有的體育舞蹈教學條件已經(jīng)不能滿足全體師生的需求,使得學生對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印象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學生的鍛煉興趣。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興趣。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是我國今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一種趨勢,因此,有必要對其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總結,完善現(xiàn)有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理論,以更好地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進行推廣。
3.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滲透到各個學科。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也應當轉變教學理念,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教學依據(jù)。以生為本要求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必須十分靈活,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舞蹈種類和教師;以生為本要求教師必須重視項目的設置和教學活動的多元化,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增強參與性;以生為本還要求師生關系應當更加和諧,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得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更具有時代性、適應性和針對性。
3.2 內(nèi)外教學模式一體化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模式一直是以學校的舞蹈房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在今后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應以學生的自主性為主,盡可能將課堂內(nèi)外的體育活動融為一體,使其既是課堂訓練的主要活動,又能夠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運動。課堂內(nèi)外教學一體化的實施使得學生的運動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時間和場所,課堂內(nèi)外的緊密結合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3.3 完善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充分意識到加強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健全的運行體系,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從而保證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有序運作,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日常的考勤,并將考勤制度作為教師薪資待遇的發(fā)放依據(jù)。
3.4 重視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項目設置
早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初期,就有體育教育工作人員意識到應轉變高職院校中的體育教學目的和考核方法。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目標不同于絕對的體育競技,體育競技中強調的是要實現(xiàn)“更強、更快”,以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重在讓學生實現(xiàn)“學”的能力,而不是“賽”的能力,重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重視對項目的設置,使得運動項目既具有趣味性,又有適當?shù)奶魬?zhàn)性,盡量減少一些枯燥、單一、機械化的練習。
3.5 完善教學的組織形式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組織形式應分層次教學,增加學生的學習自由度。由于不同的個體存在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不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存在差異,還在身體素質、柔韌性、平衡性、運動技能上也存在差異,因此應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另外,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進行探究式、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上課內(nèi)容和時間,打破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限制。同時,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還應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意向安排好課程,以保證教師和學生隨時都能進行有序的練習。
3.6 加大師資力量
體育舞蹈教學中體育教師的素質對教學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師資水平是重要的建設內(nèi)容。除了應當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入高素質體育教師以外,還應當為現(xiàn)有的教師制定一套系統(tǒng)的培訓方案,使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了解體育的前沿發(fā)展,以為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體育教學不斷注入時代元素,以滿足學生對多元化體育學習的要求。首先,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該為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以促進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和學習最新的專業(yè)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然后,鼓勵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教師通過自費或者公費的形式外出深造,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科研能力,以促進俱樂部的科研教學;最后,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重視對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推翻以往體育行業(yè)中“越老越值錢”的傳統(tǒng)觀念,大力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使他們盡快投入到工作中,為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3.7 完善俱樂部的考核體系和評價模式
體育課程的評價應體現(xiàn)出與其他課程的不同。本文認為,體育教學不應再以考試為主,應與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和出勤率掛鉤,重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各方面技能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最后學生的成績應以教師的評價和學生互評為主。經(jīng)過體育教學讓學生完全達到同樣的水平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讓每個學生完成在自己努力范圍之內(nèi)實現(xiàn)自身的學習目標卻是切實可行的。通過這種完善的評價方式能夠對學生的進步程度有客觀的認識,此外,最后的評價也不應該是以百分制的形式記錄,而應是以“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來表示。
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一種擴展和延伸,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改革是近些年來體育教學的一個熱點和重點,體育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xiàn)人本主義,才能提高人才的整體素質。我國的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今后旨在將課堂內(nèi)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得體育由原來的教育性逐漸演變成具有生活性,為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模式,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1]魏巍,陳慧軍. 高職院校的體育舞蹈教學策略[J].藝海,2015(2):99-100.
[2]丁小燕. 淺談高職院校體育舞蹈師資隊伍發(fā)展對策[J].運動,2012(8):89-90.
[3]李潤. 淺談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育[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20-21.
[4]朱世國. 浙江省高職院校體育舞蹈課程現(xiàn)狀與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 (12):361-362.
[5]劉海霞.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262-263.
[6]唐麗君,徐金芳. 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20:261.
[7]馬紅棒. 促進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 (3):80-81.
[8]田來社. 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中國職工教育,2014(12):52-53.
G807.4
A
1674-151X(2017)02-13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70
投稿日期:2016-12-12
花蕾(1983—),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