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北
(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小學,廣東 東莞 523400)
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研究
陳定北
(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小學,廣東 東莞 5234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現(xiàn)狀進行研究,以期找出現(xiàn)階段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根據(jù)小學籃球課堂特點合理安排學生訓練時間和內容的方法。
小學籃球;教學;體能訓練
項群訓練理論認為,籃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該項群運動員在比賽的進攻和防守中身體對抗強,運動員如果沒有很好的體能作保證很難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Sememick(1986)曾提出籃球運動員應具備的體能是爆發(fā)力、速度、肌肉耐力、肌力、敏捷性。同時也有研究者提出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還包括協(xié)調性、節(jié)奏韻律以及心肺耐力等。從以上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籃球運動員要想有好的技能發(fā)揮,除了熟練和優(yōu)異的基本動作外,更加需要有出色的體能作為基礎。在Stone和Kroll(1978)的研究中特別指出,籃球運動所需要的技能和體能與戰(zhàn)術運用所占的比率各為 50%,從中可以看出體能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性。作為一項同場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具備了良好的體能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該項目的技戰(zhàn)術水平。
本文通過研究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現(xiàn)狀與方法,以引起體育教師對小學籃球體能訓練的重視,豐富學校小學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為小學籃球教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東莞圖書館圖書和期刊,以及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等遠程電子資源為獲取文獻資料的主要來源。以“體能訓練”為關鍵詞,搜索了50多篇相關文獻,重點閱讀了體能訓練應用到學科教學的文獻,加深對體能訓練的了解。查閱了運動訓練學、集體項目的體能訓練、核心區(qū)訓練、動態(tài)拉伸訓練、集體球類項目科學化體能訓練研究等相關書籍,通過各類文獻資料的分析,為本文的研究設計、構思、分析與討論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觀察法 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間,先后10次觀摩了小學籃球教學課,對小學籃球課中體能訓練所包含的訓練內容、時間安排、訓練的方法和手段等進行了詳盡的統(tǒng)計,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系統(tǒng)梳理、歸納、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1.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訪談有關專家為本教學實踐的設計提供建議,并獲取關于體能訓練方面的建議和指導。
2.1 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時間和比重安排
2.1.1 體能訓練時間安排 筆者通過對授課教師的訪談了解到,學生的體能訓練大多被體育教師安排在技、戰(zhàn)術訓練結束之后的課課練中。這樣的安排存在較大的弊端:在技戰(zhàn)術訓練結束后,學生由于體能下降,精神很難再次高度集中,容易出現(xiàn)懈怠、偷懶等現(xiàn)象,體能訓練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通過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后,學生身心難以快速恢復,影響到下一節(jié)文化課的學習,加大了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的矛盾沖突。
2.1.2 體能、技戰(zhàn)術訓練在課堂不同部分的比重安排 通過現(xiàn)場觀察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不同部分的體能訓練和技戰(zhàn)術訓練所占比重不同:在準備部分,以體能訓練為主;在基本部分,體能訓練和技戰(zhàn)術訓練的比重出現(xiàn)明顯改變,技戰(zhàn)術訓練所占的比重顯著提高,體育教師普遍認為基本部分的體能訓練不利于運動員技戰(zhàn)術的學習;放松部分的目的是消除疲勞,調整、放松運動員的身心狀態(tài),體能訓練基本結束。
2.2 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內容安排
小學籃球教學中體能訓練重點應是速度、耐力、靈敏、力量及柔韌等5方面的體能素質,根據(jù)籃球運動的項目特性,速度素質十分重要,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別是耐力和靈敏。
2.3 小學籃球教學體能訓練方法
2.3.1 柔韌素質訓練 柔韌素質訓練主要進行動態(tài)拉伸與靜態(tài)拉伸的練習,動態(tài)拉伸要在準備部分進行,代替?zhèn)鹘y(tǒng)的徒手操練習,快速達到熱身的效果,預防損傷的發(fā)生。靜態(tài)拉伸應在結束部分進行?;@球運動中經(jīng)常進行起跳、加速跑、變向跑,動態(tài)準備活動能夠快速、全面充分活動身體,在準備活動中主要進行動態(tài)拉伸練習:提踵走、腳跟走、腳外側走、持棒蹲舉、手足爬行、蜘蛛爬、提膝踏跳跑組合、屈踝踏步、雙腳跳沖刺、屈蹲退步走、10m移動組合(向前直線跑10m——轉身向后向右滑步10m——向左側向滑步10m——屈蹲退步跑走10m——右側交叉步10m——左側交叉步10m)、交叉擺臂。在課的結束部分,要以靜態(tài)拉伸練習為主,以消除疲勞,調整放松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靜態(tài)拉伸練習方法有:對頸部、手腕、踝關節(jié)的靜態(tài)拉伸練習;對手臂、肩、腿的靜態(tài)拉伸練習;對軀干肌肉的靜態(tài)拉伸練習。
2.3.2 速度素質訓練 速度是籃球運動的靈魂,速度素質訓練應安排在課的基本部分中,嚴密與技戰(zhàn)術訓練結合起來,加強訓練近似籃球比賽的運動能力。由于場地限制和技戰(zhàn)術特征,在訓練中應優(yōu)先發(fā)展學生的啟動速度和加速能力,而不是最大速度。小學籃球教學中速度練習的方法主要有:(1)各種步法訓練: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左右交叉步、跨跳步跳、原地快速小跑、左右滑步跑、上步加跨步跳及綜合的練習;(2)限時跑:1.5~30m的短距離計時沖刺跑;(3)利用標志物的跑:X形、Z字形、折返跑;(4)信號刺激跑:在原地或移動時,當聽或看到教師發(fā)出的信號后,突然起動做各種距離的快速跑練習;根據(jù)教師發(fā)出的信號,做有球或無球的快速起動、沖刺;看到信號后,搶遠處地上的球;(5)結合球的各種跑:場地內跑動中自拋自接球;2人1組互相拋球;隊員從球場的端線開始,運球3~4次后上籃練習;2人1組,全場快速進行3~4次傳接球上籃練習;各種快攻練習。
2.3.3 靈敏素質訓練 靈敏素質訓練應在安排每組技術練習間隙中,小學籃球教學中靈敏訓練方法主要有:(1)各種軟梯腳步訓練;(2)有球移動訓練:在錐桶前做運球變向、急停急起、背后運球急轉彎等練習;(3)禁區(qū)內訓練:對角線側向并步移動、X形運球練習;(4)榴蓮球練習:利用榴蓮球插桿做不同路線的繞桿運球;(5)不同形式的變向跑。
2.3.4 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人體神經(jīng)——肌肉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練習應安排在課課練中,在籃球教學中進行力量訓練的方法主要有:徒手練習:仰臥兩頭起、交叉腿側身斜起坐、俯臥撐、立臥撐、仰臥兩頭起練習。用實心球進行各種拋接球練習。使用輕啞鈴進行身體不同姿勢的模仿飛鳥訓練、模仿劃船練習、手持啞鈴推肩練習。使用籃球進行仰臥夾球提膝、頭后持球仰臥起坐等練習。彈力帶(彈力繩、彈力圈)練習:手肘伸展、肩關節(jié)水平內收、膝關節(jié)伸展等。
2.3.5 耐力素質訓練 籃球運動屬于有氧和無氧混合供能的同場對抗性項目,有氧耐力是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持續(xù)運動的體能基礎,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生普遍欠缺的身體素質。耐力素質的練習高度與技戰(zhàn)術訓練結合起來,耐力素質訓練方法主要有:(1)持續(xù)訓練法。這種訓練采用勻速跑、變速跑和超越跑,長時間快攻、防守步法練習,折線跑、8字圍繞、連續(xù)碰板練習等。(2)Tabata訓練法:它是由日本科學家 Izumi Tabata博士創(chuàng)造的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方案。Tabata訓練法將高強度訓練與短時間的恢復相結合,不但大大縮短了訓練時間,而且還提高了訓練效果。Tabata訓練法要求練習者選取單一動作4min內進行8組練習,每組20s,每組間有10s的時間休息。例如,臺階跳:20s+間歇10s×2臺階跳20s+間歇10s×2——仰臥起坐:20s+間歇20s×2+2min動態(tài)放松仰臥起坐20s+間歇20s×2——臺階跳:20s+間歇10s×2臺階跳20s+間歇10s×2——仰臥起坐:20s +間歇20s×2仰臥起坐20s +間歇20s×2。(3)變換訓練法。變換訓練法是指在變化的條件下進行反復練習的方法,如變換比賽要求、變換比賽時間、變換傳接球練習方式等。(4)Crossfit訓練法: Crossfit綜合了田徑、體操與舉重的多動作進行無間歇練習,它把幾個動作作為一組,不間歇或者稍微間歇的以最快的速度在規(guī)定時間下完成盡量多的組,或者在規(guī)定組數(shù)下盡量少時間完成。例如,沖刺跑——滑步——換腿跳——快速挺舉——軟梯——收腹跳——運球投籃等連續(xù)動作組合一起,一次性完成,中間不休息。
3.1 結 論
3.1.1 當前小學體育教師對現(xiàn)代籃球運動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認識還不夠全面,過于注重技術和戰(zhàn)術的傳授,而忽略了體能的訓練。
3.1.2 體能是學生掌握籃球技戰(zhàn)術的重要基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重視籃球運動體能的訓練,全面發(fā)揮該運動項目育人功能。
3.2 建 議
3.2.1 通過開展不同途徑的培訓,提高小學體育教師對籃球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高度認識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體能,才能更好地掌握籃球的技戰(zhàn)術。
3.2.2 準確掌握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根據(jù)籃球運動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及靈敏素質進行科學訓練。
3.2.3 在籃球教學中把體能訓練與技術有機結合,設計全面、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在每次課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進行體能訓練,使體能素質與籃球運動技術相互促進。
[ 1 ] 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及其應用[ J ].體育科學,1990(6).
[ 2 ] 楊世勇.體能訓練學[ 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 3 ] 張繼池,陳德心.青少年男子籃球運動員速度耐力素質研究[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3):69-71.
[ 4 ] 潘力平.籃球專項靈敏素質的特征及其研究現(xiàn)狀[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3.
[ 5 ] 王保成,匡魯彬,譚朕斌.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內容[ 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3): 32-33.
[ 6 ] 蔣剛強.論普通高校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 J ].體育科技,2001(3):38-40.
[ 7 ] 全美籃球教練員體能協(xié)會.NBA體能訓練[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49.
[ 8 ] 喬秀梅.中小學生體能促進理論與實踐方案研究[ 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G841
A
1674-151X(2017)13-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62
投稿日期:2017-05-18
陳定北(1973—),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