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璋
摘要:高職院?!断M心理學》原有的考核模式難以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專業(yè)能力,已不適應專業(yè)發(fā)展及市場需求,迫切需要找出考核模式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文章提出了考核模式改進的“能力本位”思想,將課程考核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結合起來,注重考查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整體素質提高。
關鍵詞:高職;《消費心理學》課程;考核模式
當前,高職教育與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專業(yè)課程考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
課程考核是測量和監(jiān)控教學活動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模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培養(yǎng)人才的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因此,必須基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職業(yè)能力的需要,對考核模式做出實質性的改進。以筆者長期從事教學的《消費心理學》課程為例,原有的考核模式難以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專業(yè)能力,已不適應專業(yè)發(fā)展及市場需求,迫切需要找出考核模式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
一、《消費心理學》課程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還是沿用基礎教育的考試方法,以期末卷面理論考試為主,考試過程“知識本位”的色彩濃厚,“能力本位”的考核理念還未確立,這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存在很多不適應,制約了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表現(xiàn)為“六個脫節(jié)”:
1.考試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
考核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沒有真正建立起與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符的考試模式,課程考核對卷面分數(shù)過于看重,不能同企業(yè)的人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
2.考試內容與職業(yè)能力脫節(jié)
課程考試內容是老師講什么,考試就考什么,而且局限于教材和課堂教學中的理論講授內容,技能與能力方面的考核沒有被重視,實踐教學還處于摸索階段。整體來看,今后要用的、學生應具備的重要能力在考試中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
3.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脫節(jié)
考試過于偏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以傳統(tǒng)知識性考試為主導的考核形式盛行,忽略了學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考核大多采用閉卷考試,卷面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平時成績只占30%,實訓、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基本上還是空白。重理論輕應用,重記憶輕分析,重知識輕技能,極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不利于檢查教學效果和評價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4.考試形式與能力培養(yǎng)脫節(jié)
考試方法極為單一,閉卷筆試占絕大多數(shù),操作和實踐性的考試幾乎沒有,不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水平,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限制了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
5.過程考核和結果評定脫節(jié)
學生最后的總評成績主要還是看期末卷面考試的情況,缺乏過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影響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6.考試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就卷面考試而言,題目大多來源于已有的試題庫,內容陳舊,明顯滯后于新經濟形態(tài)下的消費者行為模式,對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養(yǎng)成是不利的。
《消費心理學》課程考核存在的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老師及相應職能管理部門對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進不夠重視,沒有從戰(zhàn)略高度認識其在調動學生學習和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改進考核模式應當與課程建設的其他方面具有同等地位,并納入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真正完善課程建設和促進課改。
二、考核模式的改進措施
1.樹立以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導向的課程考核理念,將考試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是否實現(xiàn)對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是評價課程考核模式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這就需要樹立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以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導向的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理念,以適應社會對高職人才的特殊要求。教師應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入手,明確課程的考試目標,滿足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的考核要求。本課題所在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是面向商務、營銷、管理、貿易第一線的,培養(yǎng)具備良好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能夠從事公司經營活動的營銷組織和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由此,明確課程考試目標:一是知識目標,著重考查學生是否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企業(yè)經營管理理念,包括對消費者一般心理活動過程和個性心理的了解程度,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原理、社會群體(社會文化)與消費者購買心理和行為、商品設計心理、價格心理和廣告心理、營業(yè)環(huán)境設計原理及營銷溝通原理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二是能力目標,核心是考查學生洞悉消費者需求的能力,包括基本的廣告與營銷策劃能力、產品與品牌設計能力、定價決策能力、營業(yè)環(huán)境設計能力、營業(yè)溝通能力等,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情境問題來考查學生。三是素質目標,考試要注重對人的培養(yǎng)方面,考查學生是否具有將來開拓事業(yè),面對競爭所必備的基本職業(yè)素質,包括人際交流、工作態(tài)度和服務素質、自我發(fā)展和適時應變、應付壓力與自信等方面的素質。三個目標中,知識目標是為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服務的,知識目標的定位不應過高。
2.大力改進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突出職業(yè)能力方面的考核
考試考的是學生今后要用的、應具備的重要知識,而不是教材上講了什么、老師講了什么,就簡單地拿來考。從卷面考試的題目設置來看,純知識型問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題)分值權重應控制在卷面總分的30%以下,難度定位在容易題,考查的面應當廣,選取的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判斷題,名詞解釋、問答和論述等題型盡量不要出現(xiàn),降低對知識記憶考核的要求。技能方面的考題分值應保證在卷面總分70%以上,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洞悉消費者需求和購買動機、廣告設計、商品命名、定價決策、營業(yè)環(huán)境設計、客戶交流溝通等,選取的題型主要是問答題、操作題和案例分析題。題目設置的開放性要強,切入容易但深入有一定難度,答案不必搞標準化,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展現(xiàn)和潛能發(fā)揮。
考試的形式必須要完善,除筆試之外,增加實訓和實踐考試,以學生畢業(yè)后涉及的真實工作業(yè)務為載體,在六個學習情境中選取考試內容。包括廣告訴求點的設計、消費者購買動機誘導、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分析、運用各類社會因素變量細分市場、商品(品牌)設計、商場服務技巧的應用。實訓的考試可以是書面作答,也可以是作品設計加答辯,還可以是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形式可以多樣,但動手性要強,貼近實際的工作業(yè)務??紤]到本課的專業(yè)基礎課性質,實訓的考試還處于摸索階段,占總成績的20%為宜。
3.重視過程考核,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不論是卷面考試還是實訓考試,都只是結果評價,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針對當前過程考核和結果評定脫節(jié)的情況,迫切需要強化過程考核??梢詮膬煞矫嫒胧郑阂皇窃黾悠綍r的小考,考試內容分為卷面和實訓兩塊,合計為小考成績。二是圍繞教學項目進行課堂練習、問題討論、案例分析、現(xiàn)場展示、實地調研,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紤]到不同學生的興趣差異,可以由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項目參與進來。教學項目以六大情境為基礎來選取。
將過程考核納入進來,本課的考核評價體系包括三方面:一是過程考核,占課程總評成績的40%,其中小考成績(卷面和實訓合計)占20%,項目完成情況占20%;二是期末卷面考試,占總評的40%,卷面總分的70%以上要確保是技能型考試內容;三是實訓考試,占總評的20%,一般安排在期末卷面考試前一周進行。
4.注重考試內容的時效性,不斷更新考試內容
隨著經濟形態(tài)的演變,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行為也會隨之不斷發(fā)生變化,課程考試的內容應不斷更新。卷面考試中的技能型考題應每年適時更新,尤其是案例分析題的材料選取要具備時效性,符合當前消費者的心理特點和新的消費現(xiàn)象。實訓的考試內容也應不斷調整,具備實際的應用性。
三、《消費心理學》課程考核主要保障措施
1.完善課程考核的制度建設
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進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來保證實施。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在學期初制定的授課計劃中就應該將考核標準確定下來,包括過程性考核的內容及分值構成、卷面考試的出題說明及題目分值構成、實訓考試說明及內容、分值構成;二是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審核制度,教研主任或組長應對教師的出卷、實訓安排等進行審核,這種審核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按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把關;三是加強課程考核的常規(guī)化管理,教學管理部門應及時檢查課程的過程性考核完成情況,教師出卷時應填寫出卷說明書,說明考核的目標、題目、分值構成及預期效果,實訓考試應填寫實訓項目構成及對應的能力目標、分值構成,盡量細化。
2.建立激勵教師改進考核模式的機制
改進考核模式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有必要重新計算教師的過程性考核、卷面出題、實訓考試等工作量。目前,這方面的工作量計算很少,過程性考核幾乎沒有,出卷閱卷等工作量一般只計2-4個課時,實訓考試如果有,一般不另計算課時。因此,課時統(tǒng)計應在課程考核方面有所體現(xiàn),才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可以考慮組織關于課程考核方面的競賽,激勵教師參與。
3.加強考核結果反饋機制建設
評價課程考核模式改進的效果,需要加強對考核結果的反饋,撰寫考核結果的分析報告,分析過程中要考慮到班級、課程、專業(yè)、學院等要素,做出科學的評價。對于分析報告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要加強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以便挖掘出更好的經驗和措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4.教材建設要跟上,以適應課程考核模式的轉變
現(xiàn)有的課程教材大多是經過加工原來的本科院校教材而成,不能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考核要求。可以考慮出版高職院校專用的教材,內容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涵蓋過程性考核項目,配套實訓操作項目,方便學生訓練。教材的課后習題要大量刪除純記憶型的問題,增加技能型問題,通過平時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適應考核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馮宇.改革“消費心理學”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J].黑河學刊,2015,(1):113-114.
[2] 張穎.高職院?!断M心理學》實訓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6):154.
[3] 劉詠梅.基于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259-261.
[4] 楊學坤,王琳靜,諸剛,蔣曉,姚長永.高職院校課程考核改革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