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厚愛,楊軍平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針灸康復分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4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06)
75歲以上腦梗死患者血清7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分析
陳厚愛1,楊軍平2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針灸康復分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4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探討75歲以上腦梗死患者檢測血清7項指標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臨床意義。方法檢測138例75歲以上腦梗死患者(實驗組)和127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的血清7項生化指標。根據(jù)合并癥情況將138例實驗組患者分為A組、B組、C組、D組,A組為單純腦梗死患者,B組為腦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C組為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D組為腦梗死同時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結果⑴實驗組血清Hcy、hs-CRP、FPG、TC、TG、LDL-C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⑵實驗組男性患者血清Hcy顯著高于實驗組女性患者(P<0.01),血清TC、TG、LDL-C顯著低于實驗組女性患者(P<0.01),實驗組男性患者與實驗組女性患者之間血清hs-CRP、FP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⑶A組、B組、C組、D組之間血清Hcy、hs-CRP、HDL-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組血清FPG顯著高于A組、B組、C組(P<0.05),C組血清FPG顯著高于A組、B組(P<0.05),A組、B組血清FP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組血清TC、TG、LDL-C顯著高于A組、B組、C組(P<0.05),B組血清TC、TG、LDL-C顯著高于A組、C組(P<0.05),A組、C組血清TC、TG、LDL-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⑷實驗組血清Hcy與hs-CRP、FPG、TC、TG、HDL-C、LDL-C之間無顯著相關(P>0.05)。結論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與患者性別顯著相關,而與腦梗死傳統(tǒng)高危因素如hs-CRP﹑血糖、血脂水平等無明顯相關性。
腦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血糖;血脂
心血管病已經(jīng)成為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死亡構成居第一位的疾病[1]。許多研究已經(jīng)證明,高Hcy血癥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的高危因素。腦梗死的傳統(tǒng)高危因素還包括高血糖,高血脂等,有關Hcy與腦梗死傳統(tǒng)高危因素的相關性研究較多,但是具體針對75歲以上腦梗死患者的研究還不多見。有鑒于此,本人針對75歲以上腦梗死患者進行了一個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下面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收集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針灸康復分院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8例75歲以上住院腦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66例,平均年齡(81.17±4.48)歲。再根據(jù)合并癥情況將上述腦梗死患者分為A組(81例)、B組(31例)、C組(18例)、D組(8例),A組為單純腦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0例;B組為腦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C組為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D組為腦梗死同時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收集同期我院體檢科75歲以上正常體檢人群127例作為實驗對照組,其中男性65例﹑女性62例,平均年齡(80.49±4.27)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樣本處理實驗組患者于入院后第2d天清晨空腹靜脈抽血5ml置于無抗凝劑的生化玻璃試管里,靜置20~30min后,于4℃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后上機,2h之內完成7項指標檢測;對照組體檢者早晨空腹在體檢科靜脈抽血5ml,后面的樣本處理與實驗組相同。
1.3 儀器與試劑德國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賽診斷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Hcy、FPG、TC、TG、HDL-C、LDL-C試劑盒,安微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hs-CRP試劑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兩組之間樣本均值比較用u檢驗,多組之間樣本均值比較用方差分析q檢驗,相關分析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7項生化指標的比較實驗組血清Hcy、hs-CRP、FPG、TC、TG、LDL-C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實驗組不同性別分組之間7項生化指標的比較實驗組男性患者血清Hcy顯著高于實驗組女性患者(P<0.01),血清TC、TG、LDL-C顯著低于實驗組女性患者(P<0.01),實驗組男性患者與實驗組女性患者之間血清hs-CRP、FP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驗組不同合并癥分組之間7項生化指標的比較A組、B組、C組、D組之間血清Hcy、hs-CRP、HDL-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組血清FPG顯著高于A組、B組、C組(P<0.05),C組血清FPG顯著高于A組、B組(P<0.05),A組、B組血清FP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組血清TC、TG、LDL-C顯著高于A組、B組、C組(P<0.05),B組血清TC、TG、LDL-C顯著高于A組、C組(P<0.05),A組、C組血清TC、TG、LDL-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實驗組血清Hcy與其它6項指標的相關性分析實驗組血清Hcy與hs-CRP、FPG、TC、TG、HDL-C、LDL-C之間無顯著相關(r分別為0.120、0.094、0.012、0.000、0.130、0.016,P均>0.05)。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7項生化指標比較(x±s)
表2 實驗組不同性別分組之間7項生化指標的比較(x±s)
表3 實驗組不同合并癥分組之間7項生化指標的比較(x±s)
Hcy是一種含硫基的非必須氨基酸,來源于飲食中的蛋氨酸,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轉化而來,是蛋氨酸代謝循環(huán)的重要中間產物。在細胞內它可以通過再甲基化途徑,重新形成蛋氨酸;也可以通過轉硫途徑使其被進一步代謝和分解。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則是這兩種代謝途徑中必需的輔酶,當這三者缺乏或機體攝入障礙時就會影響Hcy的進一步轉化,進而引起高Hcy血癥[2-5]。目前有許多研究證明高Hcy血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理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這三個方面[6]。Brattstrom L通過其研究發(fā)現(xiàn),Hcy每升高5μmol/L,相當于血清膽固醇升高0.5mmol/L,這些研究成果均肯定了高Hcy血癥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子[7,8]。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體內由肝細胞合成,是內源性免疫反應蛋白五聚環(huán)蛋白家族成員。hs-CRP能夠反映非常低水平的炎癥反應,從而彌補了CRP敏感性不足的缺陷。hs-CRP升高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相關,而其升高程度與腦梗死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病情預后密切有關系[9,10]。目前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僅是一個脂質在動脈管壁不斷聚積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低水平的周身慢性炎癥過程[11]。
糖尿病是導致腦梗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血糖可以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大多是由于頸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其管腔狹窄或硬化斑塊脫落而致病。血脂異常與糖尿病一樣是腦梗死危險因素之一,這2個因素均被《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概要列入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第3位和第4位。有研究顯示血清高LDL-C與低HDL-C是老年人腦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血清TC、TG、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血清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與梅燕萍等[14]報道一致。
本研究資料顯示,Hcy與hs-CRP、血糖、血脂無顯著相關性,這一結果與羅春華[15,16]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這說明Hcy在腦梗死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可能與hs-CRP、血糖、血脂等不盡相同。從國內外相關文獻得知,與控制血脂、血糖水平一樣,降低血清Hcy水平既可以改善腦梗死高危人群的生活質量,還可以減輕社會醫(yī)療負擔[17,18]。綜上所述,定期監(jiān)測腦梗死高危人群的Hcy、血糖、血脂水平,針對高Hcy血癥人群采用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等降低Hcy的舉措無疑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陳偉偉,蔣立新,高潤霖,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概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31(6):521-528.
[2]馬紅妮,顏飛,李再利,等.西安社區(qū)腦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分別特征[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8):830-833.
[3]鄭偉,孟冬婭,胡曉芳,等.hs-CRP、Hcy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2):143-212.
[4]陳梅,羅莉蕓,陳健珍,等.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癥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變化相關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6,34(3):371-373.
[5]李建寧,竇懷寶,朱琳璐,等.同型半胱氨酸在腦血管疾病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11):1785-1787.
[6]Lentz SR.Mechanisms f thrombosis in hyperhomocysteinemia[J]. Curr Opin Hematol,1998.5(5):343-349.
[7]張?zhí)m萍,王冬梅,馮恩航.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4):561.
[8]Brattstrom L.Common mutation in th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offers no support for mild hyperhomocysteinemia being a causal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1997,96(10):3805-3807.
[9]Kalita J,Kumar G,Bansal V,et al.Relationship of homocysteine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9,111(4):364-367.
[10]李雪梅,劉美萍,劉百波,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5,22(3):208.
[11]吳琳,楊蕊敏.老年腦梗死高脂血癥關系探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4):253-254.
[12]王冬梅,胡俊,傅冬梅.血漿中血脂類生化指標與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3):315-316.
[13]劉競麗,秦超.缺血性腦卒中血液生物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應用[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7(7):497-500.
[14]梅燕萍,何邦順,潘玉琴,等.血壓、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腦梗死發(fā)病危險性的關系[J].現(xiàn)代生物學進展,2014,14(36):7118-7121.
[15]羅春華,李國靜,劉敏,等.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血脂檢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30):3676-3678.
[16]任繼欣.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和血脂水平檢測在急性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2):2800-2802.
[17]Mustanoja S,Strbian D,Putaala J,et al.Association of prestroke statin use and lipid levels with outcome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13,44(8):2330-2332.
[18]Naess H,Nyland H,IdiculaT,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homocysteine predict long-term mortality in young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8):e435-e440.
R446.11+2,R743.3
A
1674-1129(2017)01-0081-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1.025
2016-09-14;
2016-12-09)
楊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