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吳學東,李紹波,劉仁貴,王寧,繆錚
(大理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大學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的體會和改進
楊立,吳學東,李紹波,劉仁貴,王寧,繆錚
(大理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大學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中存在著師生間交流溝通有障礙,留學生對知識理解有偏差,教材的豐富性和實用性不夠,教學形式和方法單一,教學紀律渙散等問題。采用提高教師英語交流能力,豐富教材、教學方法和模式,建立制度約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等措施,能明顯改善大理大學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的效果。
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溝通障礙
大理大學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學科教學任務的良好完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留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達到的實踐水平仍與教學目標存在差距。這與教師的初期教學能力欠缺、教學條件和經(jīng)驗不足有關。經(jīng)過對近3年教學過程的初步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師生交流有障礙,學生理解出現(xiàn)偏差一方面,南亞留學生發(fā)音不同程度上都帶有一些地方口音〔1〕,與我們熟悉的英語發(fā)音差別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師生間的交流難度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同時,交流障礙也影響留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帶教老師的自信心受挫。另一方面,帶教內(nèi)容的英文表述常源于中文理解后譯成英文,并非來自于英語母語的思維方式,因此帶教內(nèi)容的英文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中文的表述習慣。帶教過程中常存在以下情況:表述句式不清,讓人誤解其中強調(diào)內(nèi)容的重點;詞匯運用不當,導致難以理解或不能理解。如果學生不提問,教師可能認為原來的講述就是既定的表述;如果對所教授的內(nèi)容不能圍繞主題反復陳述,則學生難以掌握要點。課后會有學生對有些問題或操作要點不理解,經(jīng)常要通過深入繪圖來進行圖示交流后才能掌握,這實際上反映出在講授交流過程中因為表述上的習慣或差異導致留學生理解上的偏差。上述的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外科操作的規(guī)范化程度,甚至導致操作錯誤,給留學生在未來臨床實習階段的操作習慣欠規(guī)范埋下隱患。
1.2 教材不夠豐富且實用性欠缺目前我們的外科實踐帶教教材是根據(jù)中國學生使用的實踐教材按照內(nèi)容章節(jié)進行翻譯后形成。對于思維較為活躍的南亞留學生顯得單調(diào)和缺乏實用性,且教材中不可避免存在語言“不地道”等問題,留學生讀起來也比較晦澀。而國外的英語原版教材和專著都較為權威,內(nèi)容豐富且說理透徹,圖示較多,講解到位,但其對于我們的教學目標和實際使用卻缺乏應有的針對性,且價格昂貴,也難以普遍使用。留學生的想象力和直覺感性思維很豐富〔2〕,他們??勺孕挟媹D進行表述,而現(xiàn)有的教材直觀繪圖較少,有質量且能涉及實質內(nèi)容和要點的圖示缺乏,基本上是語言文字的描述,導致學生難以理解甚至出現(xiàn)理解偏差。因此選擇或編寫適合的外科實踐教材會直接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1.3 教學形式和方法單一實際上留學生在實踐課堂上的專注度較高,但因其對實踐內(nèi)容抱有迅速掌握的心態(tài),所以其并不適應我們“平鋪直敘”式的帶教模式。而中國學生一直以灌輸式學習模式為主,即使在外科實踐課堂上,仍以教師為中心的分析式教學為主〔3〕,導致中國大部分學生欠缺相應的主動思考和提問能力。對于留學生的外科實踐帶教,仍沿用對待中國本科生的單一模式,有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留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接收的角色而導致適應性下降,注意力逐漸分散,開始私下交談別的話題。這些現(xiàn)象從側面也反映出兩國學生個性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另外,在實踐帶教中,我們常習慣針對每個學生進行輔導,“手把手”式進行教授,由此易產(chǎn)生帶教疲勞和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帶教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4 課堂教學紀律渙散大理大學大多數(shù)留學生個性張揚、紀律渙散、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烈且較少顧及旁人感受,在實踐教學的課堂中他們的紀律認識較淡,常把自身想法和情感自由發(fā)揮。具體表現(xiàn)為上課遲到或拖沓,課堂中時而竊竊私語,自發(fā)討論而不顧及課堂紀律及對旁人的影響,尤其在實踐帶教過程中私下通過其母語交流并顯現(xiàn)出較為投入的狀態(tài)。帶教老師無法判斷其討論內(nèi)容是否與課堂有關,帶教思路經(jīng)常被打斷。一些學生在外科實踐帶教過程中突然打斷老師講述,或者在老師給別的同學進行教授時不停呼喚幫助或提出問題,甚至有的學生隨意進出,或者玩笑打鬧、偶有夸張言行等等。這些行為均可影響課堂紀律,老師帶教情緒和思路常被干擾。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實踐課堂的教學紀律成為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關鍵。
1.5 留學生整體學風欠佳南亞留學生學習氛圍相對自由,隨意性較大,且常結伴成群,同伴之間影響較大。南亞留學生普遍缺乏復習和練習的習慣,即使課堂上對基本操作掌握較好的學生,仍然缺乏課后鞏固的習慣。這在小課中對某些知識點的掌握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比如對于無菌理念的貫徹,上一節(jié)課已經(jīng)強調(diào)其重要性、如何操作及注意事項,但下一節(jié)課留學生在課堂中仍然會犯同樣錯誤。再如外科基本操作中縫合和打結的學習,許多學生的技能操作生疏、夸張和不規(guī)范,極個別學生非常認真,也能及時溫習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但這類學生似乎又不能合群及擁有“人氣”,可見留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如何使留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風,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素質,調(diào)整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上述留學生外科實踐帶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教學做了以下改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 提高教師的交流和溝通能力要從心理上接受并嘗試營造良好交流氣氛,相信留學生絕大部分是樂于學習和交流的。教學活動本身是老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4〕,其中教師在活動中起到主導作用,教師的態(tài)度和情感對留學生的影響都比較大。在交流中應尊重留學生的各種文化和習慣,拉近師生距離,消除留學生對我們的陌生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彌補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另外教師應盡量提高自身英語能力,提升專業(yè)素質:首先,要熟悉英語教學口語。通過觀看國外教學視頻和觀摩雙語教學,掌握醫(yī)學專業(yè)英語的常用句型和口語化的表達模式,盡量使用簡單句型和常用的、易于理解的詞匯。必要時給予手法或圖示進行解釋,力爭表述到位。同時針對某個內(nèi)容,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將其講授透徹。其次,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專業(yè)醫(yī)學詞匯,在授課之前進行發(fā)音的強化訓練。同時反復練習情景反饋以記住帶教過程中有可能所運用的詞匯。最后,養(yǎng)成良好的規(guī)范表述習慣,反復實踐訓練反復糾正,注意積累和記憶,課后深入查閱和拓展學習。另外,如果條件許可,可與學生互留聯(lián)系方式,平時可適當進行交流,這樣可以適應相互的語感。
2.2 豐富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和模式教材是留學生教學所依據(jù)的基礎和標準,選擇適合的教材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應參照外文教材圖示豐富的特點,盡量收集各種教學圖片,并將圖片穿插在編譯的實踐教材當中,并仿照外文教材的模式進行總結及提出問題,以利于留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和重點內(nèi)容。而自身教材的編譯則應在大量閱讀各種版本的中英文資料后,提煉其中的精華和經(jīng)典內(nèi)容。自編教材的統(tǒng)一和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能結合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并容易達到所預期的效果。另外,目前較為豐富的網(wǎng)絡資料和外文網(wǎng)站也為提供了較好的原始資料,我們可以下載或截圖,并把它們放入實踐課件中,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的重點。
在教學內(nèi)容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則是考慮如何調(diào)動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用合適的語言、方式將學生吸引到外科實踐課堂中來,達到教學互動。對于外科學課程的帶教,因其操作要求較多,可以利用動作傳導教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語言交流的局限。可以適當在帶教課堂上利用幻燈和錄像等多媒體講解操作技能,并把錄像提供給留學生課后反復觀看。在教學方法上,近年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及小組討論與活動(Seminar)等的多元化教學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5〕,也適合應用于留學生外科實踐帶教課堂。另外,我們針對不同基礎和學習能力的留學生還適當運用差異化教學法〔6〕,讓留學生逐步融入濃厚的學習氣氛中并能體會和理解到我們帶教的付出,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外科總操作試驗和臨床外科見習帶教中,我們?nèi)匀粓猿直M量統(tǒng)一教學內(nèi)容,突出教學重點和基本外科操作技能。尤其在臨床見習帶教中,盡量減少病例數(shù)量,重點將典型病例講透徹,并在內(nèi)容上作一定程度的延伸。除了嘗試多種方法的指導,我們還建立微信群進行專題討論,通過自媒體渠道播放外科操作視頻進行鞏固復習,激發(fā)學生熱情,提高其接受知識的效率,從而使其牢固掌握外科操作基本技能。
2.3 建立約束制度,培養(yǎng)良好習慣紀律管理和制度約束,是帶教過程的必需,與學業(yè)激勵共同作用。學習態(tài)度、學習紀律直接關系學習效果〔7〕。在留學生帶教過程中,由于教育背景、文化方式、思維習慣的差異,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都體現(xiàn)出個性張揚、喜歡參與的特點。留學生一般在實踐課堂中組織紀律性較差,但對于喜歡的課程內(nèi)容或考核管理嚴格的某節(jié)課,他們的課堂紀律又較好,出勤率也較高。鑒于此,我們將原來的學習期末進行測試改為外科實踐帶教訓練后隨機測試,且時間和形式多樣,即平時就實行出勤點名與隨機考核相結合,基本能維持良好的實踐帶教紀律。另外,良好課堂氣氛的養(yǎng)成和課堂紀律的維持不能完全依賴考核和強制性約束,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課堂氣氛較為緊張,反而壓抑留學生的學習熱情。健康的課堂應該是基于師生間的相互尊重,在強制約束和尊重之間尋求平衡〔8〕,在平等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
留學生平時的行事習慣和風格較為隨意,且個體差異較大,整體學風和學習習慣難以養(yǎng)成。但他們相互之間還是存在相互影響的可能。對此我們可以進行同伴教育,在留學生當中利用一部分人的榜樣力量來影響他們周圍的人〔9〕。因此我們在帶教過程中可以適當樹立正面典型,積極表揚認真操作或對操作技能掌握得較為熟練的學生,鼓勵其與周圍同學多溝通、相互學習,從而帶動整體實踐課堂的學風建設。另外,針對留學生普遍缺乏復習和練習的習慣,除了平時課堂上的督促和不定時考核之外,我們還布置了課后任務和獎懲。在正式的小課堂授課前,將講義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學生預習,以便學生在實踐課堂中有一定準備。適當時候在課堂上將課后布置任務進行限時考核。這種任務驅動法〔10〕使課堂帶教節(jié)奏緊張,同時限定任務完成時間,通過高強任務負荷促使學生把精力集中于帶教內(nèi)容的同時,實際也促進了學生在課后進行外科操作的復習訓練。
外科實踐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在課堂中所應用的醫(yī)學專業(yè)術語相對理論課要少一些。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將課間內(nèi)容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講解和演示?;趯W生的特點,在留學生教學中展開思路及改進方法成為必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帶教老師素質的提高。外科實踐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臨床基礎技能和初步臨床思維分析習慣。要達到上述目標,臨床帶教老師需要不斷地摸索教學方法和策略,用心思考,開拓思路并付諸實踐,探討出適合實際教學情況的留學生外科實踐教學方法。
〔1〕莊艷.印度英語的形成、發(fā)展和特征〔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98-101.
〔2〕李明松,龔偉,姜泊.外國留學生臨床醫(yī)學教育的挑戰(zhàn)和機遇〔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4):21-22.
〔3〕劉堅.論經(jīng)典學習理論對“以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187-190.
〔4〕楊啟亮,楊媛媛.教學有法,法無定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6(7):5-9.
〔5〕宋彥,李艷君,金瑋,等.聯(lián)合應用PBL、CBL和SP以提高留學生外科學教學水平〔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18(2):131-134.
〔6〕郭辛陽,步玉環(huán),張銳,等.基于差異化的專業(yè)課實驗模塊化層次性教學〔J〕.實驗室科學,2016,19(2):113-115.
〔7〕孫立芬.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5,10(30):244.
〔8〕陳興.淺談醫(yī)學留學生的課堂管理〔J〕.大學教育,2014,13(7):179-180.
〔9〕丁雄,王羽,汪林,等.同伴教育模式在醫(yī)學留學生外科臨床實習中的作用〔J〕.2010,9(10):1364-1366.
〔10〕郭偉,趙寧,張忠濤.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留學生外科手術學教學中應用的回顧性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10):41-43.
Experience and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Practic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at Dali University
Yang Li,Wu Xuedong,Li Shaobo,Liu Rengui,Wang Ning,Miao Zheng
(Clinial Colleg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situation of surgical practic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Dali University,we have found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needing to be solved,such as lax discipline,communication barrier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foreign students'poor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the monotonous teaching form and method,etc.After feedback and summary,the followings solutions have been recommended:improving the teacher's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establish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helping students form good study habits and intensifying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form andmethods.Our study proves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measures have indeed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foreign students;surgical practice;barriers to communication
G640
A
2096-2266(2017)08-0094-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8.023
(責任編輯 劉英玲)
大理大學第五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V-53)
2017-03-30
2017-04-30
楊立,講師,主要從事泌尿外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