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艷
(廣東海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途徑探究
黃 艷
(廣東海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根據(jù)生命教育的特點,總結(jié)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中的重要意義,提出將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觀點。介紹生命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從時代性、實效性等角度論述生命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密切聯(lián)系,并指出將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途徑。
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
1.生命教育的含義
生命教育是指在生命活動中通過對生命個體的教育,使之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和不可逆轉(zhuǎn)性,從而思考其存在的價值,并在人生實踐中得以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價值包括珍惜生命、豐富和發(fā)展生命內(nèi)涵、升華生命境界并追求生命真諦三個層面。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弘揚生命價值,使生命個體都能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
2.生命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現(xiàn)狀
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探討必須關(guān)注人的生長發(fā)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在隨后的幾十年里,生命教育實踐在全球得到迅速發(fā)展。從美國學者在加州創(chuàng)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到1989年日本制定新的《教學大綱》,再到1997年底臺灣教育行政部門開始推動生命教育,并在2000年設立了“生命教育委員會”以及2002年12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這也是中國實施生命教育的開端。此后,各地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如上海市制定并出臺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遼寧省制定了《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于2005年12月在北京主辦了中國首屆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2006年12月又舉辦了第二屆;北京大學在論壇上發(fā)布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項報告》。其實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先后出臺了8號文件和16號文件,指出要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科學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活動,并將生命教育納入全民素質(zhì)教育內(nèi)容中。隨著實踐的發(fā)展,我國生命教育已經(jīng)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社會各界積極配合的發(fā)展趨勢。21世紀教育改革越來越多地關(guān)注生命,它是人類在教育觀念上的一次根本性變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生命教育是辯證統(tǒng)一、相互滲透的關(guān)系。首先,它們的教育對象都是人,在教育過程中兩者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理念,都在尋求個體生命的完善發(fā)展,即教育主題相一致。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含了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標,因為一切教育都要以生命為基本前提。同時,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再次,兩者相互促進、彼此滲透。一方面,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此來正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加深對生命的認知、不斷拓展生命的內(nèi)涵,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生命教育中的生命蛻變思維有助于學生對自我生命價值進行反思,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實施生命教育提供了有效平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確要求辦好高校思政課。結(jié)合新形勢,教育部門對高校思政課給予了大力支持,無論在組織上還是指導思想上,都有助于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1.有利于充分體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性
時代在發(fā)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也需要與時俱進。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到一個高速發(fā)展階段,工業(yè)化進程突飛猛進。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對整個社會都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當前社會的思想政治發(fā)展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樣化和復雜化,老一代革命先烈、中年一代和青年一代都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國際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傳遞也影響著年輕一代,使得本土文化受到了較大沖擊。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調(diào)整思想政治導向值得深思。
經(jīng)濟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是必然的,中國歷史上已經(jīng)多次引入國際文化并成功地將其本土化,國際文化已成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來自于天竺國(古代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統(tǒng)稱),卻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發(fā)展壯大。馬克思主義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且正在進一步將其現(xiàn)代化,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代化很重要。只有充分體現(xiàn)時代性,符合新生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才能使其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和傳承。而生命教育關(guān)注生命本身并且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它符合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益補充,具有較強的時代性。
2.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追求的目標是促進每一個生命個體自由而全面地發(fā)展。因此,如何既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既要保持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又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需要我們深刻思考并著力突破的焦點。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不容樂觀,成效也不盡如人意。主要問題在于課堂上缺乏情感和人生體驗的融入,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將生命教育融入、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認知生命科學的思想方法,尤其是對于加強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培養(yǎng)具有一定助推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不僅僅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更重要的是關(guān)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生命質(zhì)量,從而幫助其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人生價值。
3.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高校是大學生人生的轉(zhuǎn)折站。他們要走出以父母、親情為主的家庭式生活,逐漸獨立面對百態(tài)人生。這就意味著大學生需要更多的擔當、更大的勇氣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與打擊。目前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自主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等都相對薄弱,而大學生又恰好處于人生中最矛盾的時期,青春期面臨的升學、戀愛、就業(yè)、成家等問題接踵而至。殘酷的社會競爭使他們的心理很容易變得脆弱,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和道德觀念對大學生也有影響,導致他們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近年來,高校學生的極端事件屢有發(fā)生,并呈上升趨勢。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也成為威脅大學生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科學的生命觀,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勇于面對現(xiàn)實,擁有陽光心態(tài)助推自己成長成才。
1.轉(zhuǎn)變教育教學理念
“教育非它,乃是心靈轉(zhuǎn)向”,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一句名言。按照柏拉圖的語境,研究結(jié)果是使心靈轉(zhuǎn)向愛、轉(zhuǎn)向善、轉(zhuǎn)向智慧,這才是教育的真諦,也是人類普遍的價值標準:真、善、愛、美。在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變革的今天,如何回歸教育本質(zhì)顯得尤為重要。生命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前提,也作為教育的最高追求,它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guān)懷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深刻明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不僅僅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教師就有責任、有義務把“生命至高無上”的觀點傳遞給他們。只有使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他們才能活出真我,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真正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2.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高校思政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要不斷挖掘生命教育元素,使生命教育能夠有效滲透到思政課中。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應教會學生辯證地看待生命,接受、尊重并熱愛生命,能夠正確處理生命個體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關(guān)系,能夠?qū)⑸母行耘c馬克思主義的理性緊密聯(lián)系,樹立起正確、健康、積極的生命觀,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并為之努力奮斗,最終實現(xiàn)個體的生命價值,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要向?qū)W生滲透負責任、勇?lián)數(shù)纳熑我庾R,使他們明白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取決于他們的生命質(zhì)量。要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打下烙印,激勵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國夢而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要滲透歷史人物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拼搏精神,激勵青年一代活出生命的激情、喜悅和尊貴,要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tǒng)一,從而升華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諦,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首先,教師要改變以文本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效結(jié)合起來,改變目前重知識、輕情感的現(xiàn)象。例如,在講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guān)資料,課上進行講解演示并由教師進行點評。同時,教師還可在課上組織一些團隊游戲,使學生在參與中切身體驗感恩、付出、信任、負責任等品質(zhì),這樣師生間不僅有很好的情感互動,而且也達到了教學效果。其次,要采取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各種電子媒體。例如,利用圖片展示生命的美好與寶貴,使學生學會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使他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代價都換不回來;通過視頻播放名人故事,使學生領(lǐng)悟生命的獨特,不斷超越自己,樹立“我是最好的我自己,我將綻放生命獨一無二的精彩”信念;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播放自己制作的PPT或者視頻音頻資料,將自己的學習成果、生活感悟、興趣愛好等展示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再次,增加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梢越M織學生到紅色革命基地參觀學習、去貧困地區(qū)體驗生活、積極參與“生命萬里行”等公益活動,使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中親身體會生命的寶貴,從而領(lǐng)悟生命的內(nèi)涵及價值。最后,借助工具。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人生成果樹(夢想看板)、我的生命計算、平衡發(fā)展測試圖等工具,將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中。
4.打造一批生命教育導師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要向?qū)W生傳輸課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生命個體的生命關(guān)懷和情感互動。因此,學校應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有關(guān)生命教育的培訓體驗課程,定期進行學習分享,從而激發(fā)提升教師內(nèi)心的教育熱情,感受為人師表的意義和樂趣,提升自身生命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教師將陽光心態(tài)帶到課堂上,并注入學生的內(nèi)心,使每一位教師都向生命教育導師的方向發(fā)展,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用燃燒的生命激情點燃學生夢想的火炬,不斷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生命,為學生樹立人生榜樣,成為引領(lǐng)學生綻放生命,暢享美好、喜悅、尊貴、幸福人生的導師。同時,教師要加強研究,加強對生命教育、學生和課堂的研究,積極探索生命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切入點,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最大化,真正發(fā)揮育人作用。
教育就是生命與生命的邂逅,生命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有必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只有轉(zhuǎn)變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下足功夫,努力打造和培養(yǎng)一批生命教育導師,才能使生命教育扎實、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積極呵護生命、努力提升生命質(zhì)量、不斷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
[1]邊疆.生命教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陳飛.論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教育的契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戴世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滲透生命教育的對策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6):176—178.
[4]劉偉偉,王磊峰.試論大學思政課中生命教育的實施[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2):123—125.
〔責任編輯:錢曉玲〕
Approach Exploration on Life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Yan
(College of Marxism,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educa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integrating life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life education, then from the angle of times and effectiveness, discuss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ducation and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 last, the paper points out several possible approaches.
lif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4.003
2017-01-17
黃艷(1983—),女,寧夏中衛(wèi)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6714(2017)04-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