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
(江漢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適用理論探討
孫遠
(江漢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心理咨詢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起來。網(wǎng)絡心理咨詢與面對面心理咨詢在便捷性、匿名性、咨訪關系等方面都有區(qū)別。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比較適用的理論有:敘事心理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意義療法、一次單元咨詢模式。
網(wǎng)絡心理咨詢;敘事心理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網(wǎng)絡的介入,利用網(wǎng)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也在國內(nèi)逐漸發(fā)展起來。網(wǎng)絡心理咨詢是指借助于網(wǎng)絡,運用咨詢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協(xié)助當事人解決其心理問題的過程。就國內(nèi)現(xiàn)階段而言,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主要是通過QQ等即時聊天軟件、電子郵件、留言板等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少數(shù)會用到網(wǎng)絡電話、視頻等方式,本研究的網(wǎng)絡心理咨詢只限定使用較多的文字交談方式。
由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是借助網(wǎng)絡,通過書面文字語言來進行交談的,這就與借助口頭語言而進行的面對面心理咨詢有很大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方便快捷
網(wǎng)絡心理咨詢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只要有網(wǎng)絡和電腦,不管當事人身處何地,都可以尋找心理專家的幫助。這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有問題可以及時尋求解決,并且不必承受路途上的奔波。
(二)當事人較強的匿名性
目前國內(nèi)的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沒有強制當事人必須以真實身份登錄,當事人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真實姓名、性別、身份、外表形象等信息。這有利于當事人拋開顧慮,敞開心扉,全面而真實地描述自己的問題。
(三)便于思考分析和儲存
網(wǎng)絡心理咨詢由于要借助書寫,容許雙方有比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對方可以有耐心地等著[1]。而面對面心理咨詢需要即時領會對方的意圖并作出反應,如果思考超過五秒鐘就會覺得尷尬。這樣網(wǎng)絡心理咨詢就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時間,可以進行仔細思考和分析,同時通過書寫,當事人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想、促進反思、宣泄情感,從而增強對自己問題的理解和解決。
咨詢記錄的儲存在網(wǎng)絡上很容易實現(xiàn),這一方面有利于咨詢師進行督導和開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對當事人來說,咨詢結束后也可以隨時瀏覽與咨詢師的交談內(nèi)容,進一步領悟、學習。
(四)交談模式比較精簡
由于打字速度比不上談話的速度,不容許長篇大論,而且彼此都會利用對方打字的空檔接續(xù)傳送信息,所以網(wǎng)絡心理咨詢交談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比較簡要,咨詢師和當事人都會使用精簡的字句來表達和理解。
(五)缺乏當事人的非言語信息
面對面心理咨詢中,來訪者的外貌、手勢、語調和音調的變化、步調以及眼神接觸等都能給咨詢師一些有用的、補充信息,而在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缺乏當事人的一切非言語信息,這給準確把握當事人的狀態(tài)和情緒,及時恰當?shù)剡M行共情帶來了一定難度[2]。
(六)咨訪關系容易建立但不穩(wěn)定
面對面心理咨詢中咨詢師的專家性、權威性角色更加突顯,這樣的咨訪關系類似于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而網(wǎng)絡心理咨詢是在匿名條件下進行的交流,雙方的平等性更為突出,這有利于咨訪關系的建立。但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當事人的咨詢目的多樣,有的是為了消遣,有的帶有很大的試探性與隨機性,有的人只交談一次便消失了,這些都會損害咨訪關系的穩(wěn)定性,不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
基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獨特性,在實際的網(wǎng)絡心理咨詢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些理論比較適用,而另外一些理論的指導性、運用性不強。比較適用的理論有:敘事心理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意義療法、一次單元咨詢模式[3]。
(一)敘事心理治療
敘事心理治療是在后現(xiàn)代思想影響下而產(chǎn)生的,敘事就是“說故事”,是指咨詢師運用恰當?shù)恼Z言形式,幫助當事人找出在講述過程中遺漏的積極方面,并以此為契機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喚起當事人內(nèi)在積極力量的過程[4]。敘事心理治療的重點是如何協(xié)助當事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重新發(fā)現(xiàn)、定義生活的意義,進而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1.運用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
(1)重視語言的作用
敘事心理治療非常重視語言的作用,認為語言不一定描述了客觀事實,實際情況是我們有選擇性地使用語言,并自己賦予了其意義,在說自己故事的時候也是有選擇性的。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自己選擇性地運用語言而產(chǎn)生的,要想解決問題,就需要改變語言。敘事心理治療把治療比喻為“說故事”或“重說故事”,它是借助白紙黑字寫下經(jīng)過篩選的事件與意義,重申自己的生活與經(jīng)驗,并重新去創(chuàng)造新的、令人得以脫困的敘事。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主要是通過文字語言來進行交談的,可以很好地利用語言來實現(xiàn)這一點。
(2)治療關系的平等性
敘事心理治療打破了治療師是專家的模式,反對治療師以“專家”自居,認為治療師不應當是來訪者“除掉”問題的工具,而應是來訪者生活故事的參與者,咨訪雙方共同探討如何處理問題。敘事心理治療主張治療師采取一種“開放”的立場,通過無條件的傾聽,讓來訪者的故事自然展開,形成獨特的主題,并豐富其生活意義,治療師在傾聽中詳盡地了解當事人并引導當事人變成自己或他人的專家。這樣可以避免傳統(tǒng)的治療關系容易造成的對立情緒,也更符合網(wǎng)絡的平等性、去權威化等特點。
2.具體治療技術
(1)故事敘說
敘事心理治療主要是先讓當事人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治療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的主線故事從不同的角度來“重新編排”,成為一個新的積極的故事。敘事中的“故事”更貼切的表述應該是“信息”或“信息片段”,對生命中的“信息點”進行重組,通過重組能夠構建出生命的另一幅畫卷,產(chǎn)生與原來不一樣的面貌、意義和感受——這就是敘事的魅力。在敘事中,重視來訪者的支線故事與特殊意義事件,以及這些事件背后的力量與渴望。
(2)問題外化
敘事治療把“人”和“問題”分開。問題被看作是獨立存在的,被比作人生故事中的一個插曲,“問題”是當事人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理解和推進的過程中的一位不速之客,并不是其身上內(nèi)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敘事治療通過運用背景、命名、改換指稱等方式幫助當事人領悟到人和問題是不同的。透過探索技巧,提供當事人以機會,厘清自己與問題的關系[5]。治療師不僅要幫助當事人理解當前的問題敘事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要從根本上改變開創(chuàng)未來生活世界的敘事方式。
在進行問題外化時,咨詢師通過以下方式來促使當事人進行探索:
協(xié)調出獨特且接近真實經(jīng)驗的問題定義。治療師會在協(xié)商中支持當事人,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重新界定。通過協(xié)商,這些困境和問題被賦予多元樣貌。透過問題重新界定的過程,使當事人先前“遠離經(jīng)驗”“普遍”的問題定義,轉變成“接近經(jīng)驗”“獨一無二”的定義,也就是以當事人的說法、感受為主。
繪制問題影響的地圖。即描述問題在生活的不同領域造成何種效應或影響,并將所有復雜因素都予以區(qū)分。
評估問題行為的效應影響。比如詢問:對你來說這些活動是可以接受的嗎?你對這種發(fā)展有什么感覺?這種發(fā)展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或者都是、都不是,還是介于中間?對你來說這若是命運,你是否有疑問?
探索問題影響的動因。咨詢師通常會問:你為什么接受(不接受)這件事情?你對這樣的結果有何感覺?對此發(fā)展,你為什么會有這種立場(態(tài)度)?
(3)由薄到厚
敘事療法認為:當事人積極的資源有時會被自己壓縮成薄片,以至于視而不見,如果還原薄片,并在意識層面深入地覺察自己,逐漸由薄而厚,積極有力的自我概念就能形成。此療法不把人放入既有的模式中,或用既有的規(guī)則去看待每一個人,從而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求助者的資產(chǎn),縱使一開始此資產(chǎn)看來很小。治療師協(xié)助當事人分析這一個小的資產(chǎn)的來源和對來訪者的特別意義,能夠讓來訪者發(fā)掘出自身的力量。
3.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在此療法中,治療師的態(tài)度重于技術。治療師不是專家,而要抱著一個對故事好奇的態(tài)度,抱持欣賞的角度去和當事人討論那些例外經(jīng)驗,重視當事人那些少數(shù)不被問題所干擾的獨特經(jīng)驗,而不是一再被強調的多數(shù)偏差行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自己生命的專家。而敘事,就是聽故事與說故事的過程,一個帶著敘事態(tài)度的治療師要帶著好奇心和不知道的態(tài)度,去聆聽當事人的故事,一起尋找生命的潛能,欣賞那百分之一的例外與獨特事件,讓非主流的故事取代主流的故事,進而重新建構、重新書寫生命的故事。
(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一種短程心理治療技術,其核心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療法重視怎樣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強調以朝向目標的、朝向未來的、正向的積極態(tài)度促使改變的發(fā)生。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相信個體的力量、智慧和經(jīng)驗,認為每個人都能借此而產(chǎn)生改變,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獨特資源。
1.運用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
(1)咨詢歷程短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為事出并非一定有因,不需要大量探尋問題的成因,治療的目標是解決問題。治療的核心任務是協(xié)助當事人探索、分析他期望的情形是怎樣的,與目前狀態(tài)的差距在哪里,問題解決的必要條件是什么。這一直奔主題、快速解決問題的特點與人們尋求網(wǎng)絡咨詢高效率的期待相符合,同時也適合網(wǎng)絡咨詢中信息量少的缺點[6]。
(2)強調語言的魅力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治療手段主要依靠語言,咨詢師發(fā)展和關注當事人的例外經(jīng)驗和細微變化,通過持續(xù)贊美和鼓勵當事人的優(yōu)勢力量、成功和例外經(jīng)驗,不斷地推動其向前進步。當事人能用文字描述他當下的困境,同時咨詢師也引導其用文字描繪出美好的愿景、建設性的行動方案等。當事人創(chuàng)造了具體改變時,網(wǎng)絡上的晤談記錄可以被咨詢師截圖展示給當事人,以增強當事人有能力變得更美好的現(xiàn)實感和自信心,并可促使當事人將改變持續(xù)下去和類推應用到其他方面[7]。
2.具體治療技術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介入技巧是通過問句引導當事人的正向敘說。問句的設計隱含著對當事人本身潛在能力、優(yōu)勢和美好愿景的肯定,能引發(fā)當事人的正向思考和改變,有助于咨詢關系的建立。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使用成果問句、奇跡問句、假設問句、例外問句、評估問句、重新建構、贊美等技術,進行積極引導,逐步與當事人共同探討建設性的行動方案[8]。
3.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提問多為引導當事人進行正向思考的問句,當事人可能比較陌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認真思考后,才能以書面言語的形式作出回應。對于咨詢師提出的問題,當事人容易陷入思考與沉默,所以要求咨詢師有一定的耐心,增強對沉默的包容度,給當事人足夠的時間來思考[9]。
(三)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大類包括了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是通過改變個人非適宜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來減少失調情緒和行為,解決心理問題的一系列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這是一類有結構、短程、目標導向的心理治療方法,重點是改變不適宜的思維、信念和行為[10]。
1.運用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
(1)網(wǎng)絡咨詢中的文字溝通能呈現(xiàn)當事人的認知歷程
網(wǎng)絡咨詢借助于文字溝通,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當事人的認知歷程,也便于咨詢師帶領當事人瀏覽、回顧咨詢內(nèi)容,使其更清晰地知曉自己認知的不合理之處。
(2)咨詢記錄可以作為家庭作業(yè)的素材
認知治療常會請當事人回顧、閱讀咨詢內(nèi)容作為家庭作業(yè),以便鞏固學習,復習咨詢中所學到的知識。且網(wǎng)絡咨詢能夠方便地保存咨詢記錄。
(3)表情符號功能有助于咨詢師掌握當事人的情緒狀態(tài)
網(wǎng)絡咨詢中,當事人能夠方便地運用網(wǎng)絡中的表情符號功能,這便于咨詢師把握當事人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進行有效地處理。
2.具體治療技術
認知行為療法會運用各種認知、情感和行為技術,以使當事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如:蘇格拉底辯論技術、隱喻技術、核心信念作業(yè)表技術、建構新信念技術、給始作俑者寫信技術、合理情緒想象技術、角色扮演技術、完成和愉快評定表、活動安排表、寫治療日記等[11]。
3.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1)注意語氣、語詞的運用
在使用認知技術時,咨詢師不是直接批駁地指出當事人不合理的認知,而是運用一些方法,讓當事人產(chǎn)生領悟,發(fā)自內(nèi)心地知曉自己認知的不合理之處,這就要求咨詢師注意語詞的運用,注意語詞可能對當事人產(chǎn)生的影響,不能使當事人產(chǎn)生被指責、被批評的感受。
(2)考慮文化的差異
咨詢師要考慮當事人文化背景的差異,因為一些認知、行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不能生搬硬套。
(四)意義治療
意義治療是協(xié)助當事人從自己的生活中領悟生命的意義,借以改變其人生態(tài)度,從而積極地面對現(xiàn)實,樂觀地生活,追求生命的意義。意義治療法強調人存在的價值、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生命意義的追求。
1.運用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
由于網(wǎng)絡的匿名性,有時網(wǎng)上討論的話題會更嚴肅、更復雜,會涉及個人的深層問題?,F(xiàn)代人所遭遇的有關價值觀、生存意義、自由與責任等問題,特別是當事人在面對生命中的難題與掙扎時,將核心目標擺在生命意義的追尋上面,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生命的力量與勇氣,將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2.具體治療技術
意義治療法雖然不以技巧與技術見長,但是也有其一套治療方法。主要有:去反省、矛盾意向和態(tài)度改變。
(1)去反省
去反省是指把注意力從問題轉移到一些積極的方面。目的是改變注意的焦點,從而使生活的意義發(fā)生變化。咨詢師協(xié)助當事人發(fā)現(xiàn)新的生活意義、重新確立生活目標。
(2)矛盾意向
矛盾意向是指當事人被某一癥狀、觀念困擾的時候,不是去與之斗爭,而是采用相反的行為或想法,從而消除癥狀。比如對一個飽受失眠之苦的人不是幫助其試圖入睡,而是要求其盡可能保持清醒,結果問題迎刃而解[12]。
(3)態(tài)度改變法
態(tài)度改變法就是要改變當事人消極悲觀的生活態(tài)度,代之以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通過認知的改變,從而重新認識生活的意義,確立新的生活目標。
3.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1)當事人在實踐中自己發(fā)現(xiàn)意義
咨詢師的作用是鼓勵、引導當事人自己發(fā)現(xiàn)生活的特殊意義,而不是簡單告知他們。當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或藉由經(jīng)驗到的價值感與掙扎,在生活實踐中承擔自己的責任、義務來發(fā)現(xiàn)存在的意義;意義的追尋是間接獲得的,是人們通過投入工作、創(chuàng)作、愛或建設性的活動中而獲得的領悟。
(2)咨詢師的鼓勵與支持
在咨詢過程中,當事人放棄了原有的價值觀還沒有找到新的價值觀時,咨詢師要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使當事人能安心地嘗試新的價值觀念,重新體驗生活。
(五)一次單元咨詢模式
一次單元咨詢模式是臺灣的學者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是指咨詢師在咨詢服務過程中致力于以一次咨詢單元的成果為專業(yè)服務的努力目標,即使是單次的咨詢也要達到最大的咨詢效果。此模式以良好的咨詢關系為基礎,以問題解決導向的結構性咨詢程序為脈絡,尋求最大化的咨詢工作效果,每一個咨詢單元本身具有完整自足的獨立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與其他單元相結合[13]。
1.運用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可行性
基于網(wǎng)絡咨詢的特點,網(wǎng)上的咨訪關系不穩(wěn)定,有的人可能咨詢一次就不再出現(xiàn)了,有的人強烈希望能在短期內(nèi)解決自己的問題,甚至期待通過一次咨詢就能解決問題。咨詢師如何在次數(shù)相當受限,甚至只有一次咨詢的情況下,有效地協(xié)助當事人,便成為主要的關注點。一次單元咨詢模式能夠實現(xiàn)這一需求,目前的實證研究表明,在網(wǎng)絡咨詢中運用于人際困擾、焦慮情緒及網(wǎng)絡成癮的求助者,有較好效果。
2.具體治療程序
一次單元咨詢模式的結構性咨詢程序包含了八個部分,此八個程序基本上有其先后呈現(xiàn)的順序:
1)展現(xiàn)良好的治療態(tài)度以建立治療關系;
2)肯定當事人的求助行為與面對問題的勇氣;
3)強調改變的可能性與強化當事人對問題解決的信心;
4)找出此次咨詢焦點與選擇可解決的問題;
5)找出當事人的生命意義與力量;
6)提出當事人可具體尋求改變的任務與演練可能的解決方案;
7)肯定咨詢與當事人的努力成果;
8)追蹤或進行下一單元咨詢(可能進行或不進行)。
3.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在實際運用中,上述八個程序的先后次序并非是截然劃分與不可變動的,特別是其中第三、第四與第五個程序,是可以靈活加以調整與交錯應用的。不過在應用這種模式時,筆者強烈建議在一次咨詢單元中前面的七個程序都要完成。
[1]李成齊.網(wǎng)絡心理咨詢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7(5):86-91.
[2]崔麗霞,雷靂,藺雯雯,等.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療效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2):350-357.
[3]王智弘,淳斐.網(wǎng)絡咨商中可行的應用理論與實務技巧[J].輔導季刊,2001,37(4):20-27.
[4]翟雙,楊莉萍.敘事心理治療的特征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J].醫(yī)學與哲學,2007(11):55-57.
[5]高燕.敘事輔導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6):46-50.
[6]賈曉明.網(wǎng)絡心理咨詢理論與實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44-46.
[7]石倩.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模式在高校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的適用[J].高校輔導員,2015(6):52-54.
[8]尹海蘭,賈曉明.焦點解決取向治療在即時文字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應用的初探[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1):846-850.
[9]許維素.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代表問句[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1):45-49.
[10]周梅,吉?,?網(wǎng)絡心理咨詢中心理療法及其療效的現(xiàn)狀調查[J].社會心理科學,2012(7):860-862.
[11]鄧光浩.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咨詢可行的理論與技法[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1):110-113.
[12]胡可濤.尋找生命的支點: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學”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5:42.
[13]王智弘,楊淳斐.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概念與運用[J].輔導季刊,2006,42(1):1-11.
Discussion on Applicable Theories of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UN Yuɑn
(School of Education,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 on technology,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gradually developed.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face-to-face counseling have differences in convenience,anonymity and counseling relationship.In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applicable theories in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narrative psychotherapy,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logotherapy and a unit counseling model.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Narrative Psychotherapy;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B849
A
1009-8666(2017)05-0130-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5.020
[責任編輯、校對:李書華]
2017-03-27
武漢市市級重點學科“教育學”學科建設項目(2014JYX011)
孫遠(1974—),女,河南南陽人。江漢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