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偉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一帶一路”形勢下高校外語教師角色定位及其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王耀偉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是“一帶一路”新形勢下首要任務,高校教師作為跨文化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引領者,自身應既具有扎實的跨文化專業(yè)知識,又有很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跨文化人才,助力中國走出去,形成真正的影響力。
高校外語教師;定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國家基于復雜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形勢下提出的,其中強調(diào)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跨越文明隔閡,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正符合高??缥幕逃饬x,面對新的挑戰(zhàn),高校應發(fā)揮智庫作用,深化交流。“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語言文化背景復雜,政治理念,宗教信仰各異,因此開展和平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十分關鍵,為推動世界文化進步,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外語教師,新形勢下應定位明確,成為人才培養(yǎng)主要引領者,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如扎實外語基礎,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新形勢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跨文化教學中,應重視高校外語教師的作用。傳統(tǒng)跨文化教學中,外語教師是文化信息的傳授者,但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提出后,外語教師定位要逐步與社會需求接軌,從原來文化信息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文化信息的引領者。
外語教師很難在跨文化領域保持絕對的中立,因為他不僅是語言教師,更是社會文化參與者。高校教師對自身角色有明確定位后,更要相應轉變教學手段。在掌握一定跨文化知識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通過收集整理資料,客觀研究目的語文化,借鑒一些跨文化交際技巧,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跨文化交際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跨文化二課堂活動,通過主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空間,通過模擬一些跨文化交際場景,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目的語文化特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實踐能力。總之,外語教師要審時度勢,明確新形勢下的角色定位,有效開展跨文化教學。
為適應新形勢下跨文化教學目標,外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學習和提高。
外語教師應不斷學習跨文化知識,尊重目的語文化,包括其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幾十種、上百種文化,跨文化教學中,對目的語文化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心和開放的態(tài)度,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敏感力的學生。同時,應不斷反思本民族文化,克服本民族主義思想,反思本民族文化對學生思維及行為方式的影響。教師還應具備培養(yǎng)這些情感的教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跨文化學習積極性,適度引導、提高學生跨文化水平。
在跨文化教學中,外語教師自身應注重積累,豐富和更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及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傳遞的快捷,要求外語教師應不斷進行跨文化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深化跨文化教育和教學理念,并將其應用于外語教學實踐中。同時,外語教師也應不斷加深對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引導學生認識母文化及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異同,培養(yǎng)一定的文化鑒賞能力。
外語教師自身認知能力的提高決定著學生跨文化認知水平。尤其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加深外語專業(yè)學生對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意義重大。我們既要更好了解其他目的語文化,更應深刻認識理解母文化,這是了解一切目的語文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促進中國外語專業(yè)大學生對母文化全面深入的認知和理解,培養(yǎng)他們向目的語文化成員傳遞中國文化的能力至關重要。對外語專業(yè)學生來說,了解母文化,將母文化精髓貫穿到跨文化交際中,強化學生價值觀,人文素養(yǎng),對推動世界文化進步,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
外語教師在跨文化教學中,應豐富自身的跨文化實踐經(jīng)驗,搜集整理跨文化教學材料案例。例如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各成員認真搜集整理相關跨文化案例材料,分析研究并學習案例中出現(xiàn)的文化問題。提升教師自我跨文化理論思考能力的同時,還能將理論有效融入到外語教學中,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跨文化素材。
在外語專業(yè)教師培訓中,不僅要注重加強教師外語水平和教學能力,同時應當提高教師的跨文化能力,以此推進教師能更好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F(xiàn)階段跨文化教學中,只有一小部分專業(yè)教師有過留學經(jīng)歷,親身體驗異國文化,而且大部分文化體驗來自歐美國家。
但“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提出后,涉及更多民族、文化,如東南亞、中亞、北非等,精通這些國家的語言、文化的人才少之又少。因此,高?;蛘块T應大力推進外語專業(yè)教師對外交流學習項目,提供教師們出國進修和學習的機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目的語國家文化學習,建立友好合作交流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深層文化內(nèi)涵,有效提高教師跨文化能力,對今后人才培養(yǎng)大有益處。同時我國外語專業(yè)教師對我國文化傳播起到很好地宣傳作用,讓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真正意義上貫徹“一帶一路”的文化精神。
除將我國教師輸送到其他國家外,基于外語教學特點,各高校應更多引進外籍教師。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籍教師對其本國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更真實闡述傳播異國文化,在與學生互動中能很好開展跨文化教學,為學生提供寶貴的跨文化學習機會。因此,相應教育政府部門為高校創(chuàng)造條件,引進高水平、具有很高跨文化能力,尤其是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外籍教師。同時,也可以鼓勵高校邀請國外專家到高校任教,為外語專業(yè)教師及學生提供很好的跨文化學習和教育。
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為外語學習和跨文化學習提供了更真實、生動、多維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因此,高校應鼓勵外語專業(yè)教師在跨文化教學中積極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視頻、音頻和新聞報道等渠道,及時有效了解其他國家實時信息。不僅僅關注歐美發(fā)達國家實時社會動態(tài),更應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包括南亞、中亞、西非、中東歐廣大地區(qū)的發(fā)展變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浸入多元文化氛圍,拓展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當然,教師除了借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外,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整理相關文化信息,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學習意識。
但只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跨文化學習不能完全支撐跨文化外語教學,需更多層面共同進步和成長。傳統(tǒng)跨文化教學與新形勢下跨文化教學應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才能設計出合理優(yōu)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二課堂,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系列文化專題活動,或通過電影賞析了解異國文化,或邀請外教專家來華講座;教師還可根據(jù)課上教學內(nèi)容設計專題討論與辯論,或與留學生共同互動等形式輔助完成課上跨文化教學。
“一帶一路”新形勢對高校外語教師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驗,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引領者,應定位清晰,應更具國際視野,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新形勢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1]孔海燕.“一帶一路”視閾下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內(nèi)容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1):83-87.
[2]潘亞玲.跨文化能力內(nèi)涵與培養(yǎng)——以高校外語專業(yè)大學生為例[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6.
[3]祁偉.“一帶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6,32(6):87-91.
[4]]張建芳,王正良,魯綿茸.大學英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與職業(yè),2007(32):133-134.
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081-02
[項目類型]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名稱:“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高??缥幕浑H教學改革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38號。
王耀偉(1982-),女,吉林大安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