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
桑林峰
在日前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不僅對下級要敢用,對同級特別是對上級也要敢用。不能職務越高就越說不得、碰不得。”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
但現(xiàn)實中,上級批評下級司空見慣,下級敢于批評上級卻不多見。不少人甚至覺得,批評領導是“犯傻”——一是怕領導給小鞋穿,以后日子不好過;二是怕丟了領導面子,讓領導失去權威。于是一些人就給自己找理由,千萬莫批評領導。
很多時候,批評“對下不對上”成了潛規(guī)則,進而造成黨內民主形同虛設,導致個別領導干部一言堂。
領導真害怕別人的批評,真不愿接受批評嗎?也許有,但不全是。群眾或普通黨員干部敢于批評,才能檢驗領導是否接受批評。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都應有聞過則喜、聞過則改的品格。
1978年,廣東惠州一位名叫麥子燦的機關干部,給時任省委第二書記的習仲勛寫了一封批評信,向他提出兩條意見:一是愛聽匯報,愛聽漂亮話,喜歡夸夸其談;二是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不及時,搞“假把戲”。對這封措辭尖銳的批評信,習仲勛給予充分肯定,親自寫了回信,還與來信一起轉發(fā)全省。他說:“麥子燦同志對我的批評,是對我們黨內至今還嚴重存在的不實事求是、脫離群眾等壞作風的有力針砭,應該使我們出一身冷汗,警醒過來?!绷攘葦?shù)語,飽含赤子情懷,彰顯博大胸襟。
可以看出,正是麥子燦敢于批評,才檢驗出習仲勛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以及勇于改錯的精神。一個良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環(huán)境,意味著只要批評者反映問題屬實、持有善意,無論其級別高低,無論批評內容是否合乎領導的“胃口”,所有的批評都應當被認真對待、誠懇接受。反過來,如果黨員干部都當老好人,過于愛惜自己的羽毛,凡事都“好好好”,發(fā)現(xiàn)領導錯誤不僅不批評,反而把腰變成90度,那么自身就缺乏民主精神,也別怪領導沒有“雅量”了。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有兩次“挨罵”的經(jīng)歷。對于第一次挨罵,毛澤東說:“群眾發(fā)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聽到群眾有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xiàn),是神經(jīng)衰弱的表現(xiàn)?!?/p>
對第二次挨罵,毛澤東說,“人家罵得就有道理呀”,并由此實行了精兵簡政的政策。可見,領導干部乃至黨的領導勇于接受批評一直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1945年4月24日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強調指出:“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相互區(qū)別的顯著標志之一?!睆拇?,批評和自我批評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一起,成為我們黨需要永遠保持和發(fā)揚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guī)定》,再次規(guī)范和強調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今天,我們要用好這個利器,核心要解決的就是一個“敢”字。只要出于公心、出于正義,敢于監(jiān)督、敢于提醒,相信沒有人會拒絕批評、排斥批評。
朱德同志講過:“不敢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算什么共產(chǎn)黨員?”當我們糾結于領導干部是否接受批評時,先問問自己,敢不敢拿起批評的利器?
(摘自《新湘評論》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