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363000)
二胡曲《藍花花敘事曲》的演奏技巧解析與情感表達
張婷婷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363000)
著名二胡作品《藍花花敘事曲》是作曲家關銘于上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二胡敘事曲。它取材于陜北民歌《藍花花》的主題音樂和故事情節(jié),運用了敘事手法,塑造出了藍花花的形象,以及她在愛情上的不幸遭遇和她敢于與封建舊勢力進行斗爭的堅強性格和感人場面。這首作品可以很好的展現(xiàn)二胡的“歌唱性”。本文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角度,粗淺的談一下如何更好的演奏這首作品。
二胡演奏;藍花花敘事曲;演奏分析
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流程,對樂曲進行初次分類。分為“引子”、“蘭花花好”、“抬進周家”、“出逃”、“尾聲”這六個部分。其中,“引子”部分的散板是主要用于拉開故事的序幕,起到將人們的思緒帶到黃土高坡上的作用。其次的“蘭花花好”、“抬進周家”和“出逃”這三個部分就是敘事曲作品的“呈示部”與“展開部”,起到講故事及描述細膩情感的作用。最后是“尾聲”部分,這個部分與“引子”有異曲同工之用,“尾聲”是再次再現(xiàn)主題,深入抒發(fā)對蘭花花的懷念和對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痛恨。雖然這兩部分的篇幅不算大,但是在情感處理和表達上也是引入主題和結束主題的重要表現(xiàn)段落。
1.引子
從引子部分開始作者就利用優(yōu)美流動又寬廣的散板主題音樂將人帶入了遙遠飄渺的黃土高坡上,引子中的泛音“re”我們在演奏時盡量感覺很輕松很悠揚的感覺。著名演奏家宋飛在演奏這部分引子前三個音的時候,采用的情感讓人感覺十分的平靜,盡量把弓子放平。這樣營造出來的氣氛讓人比較容易進入到主題當中去,她這樣的演奏方法筆者比較認同,因為此段要演奏的具有悠遠的感覺,好像電影中的長鏡頭,慢慢的拉近。這里的“l(fā)a”“re”,我使用一、四指進行演奏,比較容易控制音準,其次在第二個“l(fā)a”“re”時可以在四指上做一個比較慢的回滑音,使音樂更具流動性。
在引子部分我們還要注意樂句中的呼吸,分別在第二句開始前和第二行的“do”音前,分別有兩個停頓呼吸記號,在這些地方演奏時注意自身調節(jié)氣息控制弓的運行。順暢的呼吸能夠表現(xiàn)大氣的音色,同時可以引起人們對這個悲劇故事無窮無盡的聯(lián)想。
2.藍花花好
在“藍花花好”這一段落,又可以把音樂按照不同情感和演奏速度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贊美地
這部分采用民歌《藍花花》的旋律構成,讓人感覺十分熟悉。在演奏前要先將《藍花花》學唱、并了解信天游的特點,特別是節(jié)奏自由、悠長的特點對這一段的把握會有很大的幫助。
開始的第一句要具有濃郁的黃土高原音樂風格。著名二胡教育家流暢副教授在演奏時將第一小節(jié)的“l(fā)a”“re”用分弓演奏,更能體現(xiàn)西北音樂粗獷、豪邁的特點。而作為劉教授門生的于紅梅老師在這一段的處理雖然也是以分弓演奏,但感覺則以優(yōu)美、流暢為主線條,這就是每個人對于音樂的理解及偏好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不同音樂表現(xiàn)。筆者個人比較認同劉教授的貼近地域形態(tài)的演奏方式,但在第二小節(jié)的長音“l(fā)a”上,我認為要將情緒轉變過來,用比較委婉細膩的音色表現(xiàn)“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的情緒。
接下來的樂句以柔和、舒展寬廣的旋律來描寫人物蘭花花的善良、甜美、天真、質樸。我認為這一樂句演奏不要太花哨,但要注意描繪人物形象時的“歌唱性”。
在第一部分中可以劃分出三個樂段,這三個樂段的音高及情緒都是在逐步遞增的,所以在演奏中運弓的力度及揉弦的把握就相當重要。在演奏到第40小節(jié)時情緒應達到此段最高潮,這一樂句演奏時應注意運弓的連貫,氣息的飽滿,讓二胡演奏的感覺像是摻雜著美聲的演唱方法。使聲音厚實、情緒飽滿而過渡到第二個部分。
第二部分:熱情地
此段落轉入C調,前部分要注意切分音的重音演奏,多數(shù)都為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記法,但重音位置一般都在推弓上,所以要利用右手的力度達到推弓上力度的重音變化。這樣才是音樂又活力,就像看到藍花花在山野歡快的奔跑。
跳弓的應用,這種弓法主要是表現(xiàn)在弓弦樂器在演奏的時候歡快、熱烈的情緒中常用的右手技巧。從創(chuàng)作角度上說,我認為這小段跳弓的演奏能很鮮明的體現(xiàn)出熱情、開心、活潑等的情感,在演奏時我們要靈活的運用弓子來表現(xiàn)出蘭花花此刻的心情。在跳弓結束的時候,緊接著就是一個“so”的打音。在演奏這個“so”的時候我們可以加重這個打音的力度,從而完成過渡。在接下來的這個小節(jié)我們應該把的“fa”“so”演奏的輕巧一點,因為接下來的八個小節(jié)十六分音符比較靈活,需要突出重音。這樣可以對比性比較鮮明一點,為后面一個推進式的快弓做鋪墊。
第三部分:如歌地
這部分二胡演奏轉到F調,旋律應如歌般的從弓子中流動出來。在演奏前先將樂譜唱熟才能控制好情緒的起伏。因為這段速度并沒有慢下來,所以是一段緊打慢唱的感覺,節(jié)奏一定要控制好。同時還要注意結尾的漸慢處理,從而將音樂
3.華彩
演奏此段落,我認為情緒的控制比演奏的技巧要來的重要,故事發(fā)展到此揭示出了蘭花花被逼婚的厄運即將到來,旋律中的悲痛憤怒、無助緊張有時又令人窒息的節(jié)奏和旋律讓人從心底深處都開始沉重起來。
在演奏第一個“l(fā)a”之前,氣息首先要準備好,否則右手的爆發(fā)力凸顯不出來。在有力的音頭后要有意將弓子放慢并是力度減弱,這樣才會留住弓子,在此音結束時做強收處理。接下來的一長串重音我們在演奏時要都用拉弓進行有音頭的演奏,在弓段運行到中后段的時候要有一種把弓子甩出去用力的感覺。這時候就要運用我們大臂小臂和手腕一連串的連貫性來進行演奏處理,一氣呵成,將音樂和情緒推到巔峰。
接下來的兩個不同音域高音“re”演奏時要非常注意,它擬人化的強化了人物蘭花花內心撕肝裂肺的痛苦感情。在這里采用了戲曲音樂中無板無眼的散板, 兩個“re”運用了類似板鼓“撕邊”的演奏方法。在這里我們就看到了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好處,如果我們對戲曲不夠了解,就沒有辦法把握好這里的速度變化。我在演奏時根據(jù)與情緒的結合進行強、弱,再到強的變化處理,同時配合以速度的變化,這樣才能將音樂中的矛盾沖突十分的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
4.“抬進周家”
散板的撕心裂肺過后,藍花花無奈的被抬進周家,接下來的一段表現(xiàn)出了最豐富情緒變化,也是我認為最難把握的一個段落。要將藍花花無奈、怨恨、悲怒而又不甘被束縛的內心獨白哭訴描寫的淋漓盡致。
在演奏這一段前,我們要先將情緒和思想都準備充分。這時的腦海里應呈現(xiàn)出藍花花被逼無奈、欲哭無淚的鮮明形象,再進行演奏。開頭第一小節(jié)和第二小節(jié)在演奏是要用氣息控制,讓音樂呈現(xiàn)出頓挫感,在“l(fā)a”和“so”之后出現(xiàn)短暫的停頓,表現(xiàn)出抽泣的效果。同時在這一段除了四指以外不應用揉弦。這個效果在練習時比較不容易把握,要先練習唱譜,將音樂和情緒、氣息的感覺找到后再演奏。
這一段共有32個小節(jié),在第7小節(jié)時的四指揉弦能夠將前面欲哭無淚的形象向怨恨進一步推進。從第9小節(jié)開始,音樂要用比之前更流暢些,但不要太強,為下面一句留有余地,特別要注意的是第12小節(jié)的“mi”音后再一次出現(xiàn)一個氣口,好像藍花花在痛哭后講述她悲慘的故事。同樣的音型在第20小節(jié)第二次出現(xiàn),但這一次的演奏要比上一次更連貫些,這時的藍花花悲憤交加,在第21小節(jié)最后一個“re”的前面加上一個“fa”做倚音處理,表現(xiàn)她堅定的信念。
5.出逃
出逃部分在調式上應用了G調,演奏時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從降B到G調的明亮變化,仿佛蘭花花在出逃中的緊張情緒及對自由和憧憬和希望。在演奏這時,我們應該緊張和堅定的情緒運用到運弓的變化上。開始的兩個音用了半拍記譜,但是弓子的演奏卻是兩個拉弓,同時還運用重音,這里節(jié)奏雖短但弓段卻不能短,用強有力的運弓在情感加強出逃的決心。
這一段落中每一句的結尾都用長音記譜,但樂隊配以緊張的快奏,有些緊打慢唱的感覺。在這里演奏時情緒不能隨著長弓而松懈,要為下一句做好鋪墊。
接下來的兩個樂句分別轉到D調及A調上情緒進一步向上推,仿佛藍花花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出逃樂段也表現(xiàn)出了蘭花花堅決與封建舊勢力抗爭至死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頑強抵抗的悲憤情感。
出逃的最后作者應用了一段3/4拍的呼喚吶喊段,將緊張的情緒盡情的宣泄了出來,同時也為尾聲做足了鋪墊。
這一樂句雖然記譜為3/4拍,但實際演奏中卻是散板的演奏方式,這是曲作者戲曲音樂的積淀促成的,這里運用了戲曲的板腔手段,反復利用旋律對蘭花花的悲劇命運做出了重復、強調,突出旋律的悲劇色彩,將民族音樂的韻味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出來。雖然唱詞中的藍花花和情哥哥常在一搭,這可能是后世人們的美好愿望,但現(xiàn)實中最終的悲劇命運是抗爭不了的。
在這段的演奏中我們也要注意右手持工的弓段和弓子力度的運用和控制,左右手要配合好來。我們從譜例中葉可以注意到在最后一小節(jié)的時候有三個音全是拉弓的記號,這里在演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弓頭的力量,有頓音但又帶有連接的演奏。
到這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整部作品中,利用了多次的轉調從而表現(xiàn)出蘭花花的內心變化和反抗的戲劇性明顯表現(xiàn)。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都利用了音符“l(fā)a”作為旋律的開頭音,從而可以看出這首民歌改編創(chuàng)作出來的敘事性樂曲具有傳統(tǒng)的整合統(tǒng)一性。
6.尾聲
隨著樂曲旋律的進行就到了樂曲的尾聲部分了,這段應以徐緩、深情地的情感進行理解演奏,這段的旋律音符與呈示部部分藍花花好也有共同之處,但要比呈示部的色彩要更灰暗一點。同時,尾聲也是世人對人物蘭花花這個角色的深深懷念也敬佩他那種愿意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用于反抗封建舊勢力統(tǒng)治下的封建禮教做斗爭的精神。演奏時我們要注意右手運弓的控制,追求一種通透的音色效果。這里將旋律一遍一遍的呈現(xiàn),仿佛是后世人對藍花花的故事不斷的傳頌。
借用福建師范大學林俊卿老師的一句話:愿我們能依“情”用“技”、以“技”抒“情”真正表現(xiàn)出民族音樂的意蘊,實現(xiàn)情感、技巧、音韻的高層次統(tǒng)一,達到“如歌”的境界。
[1]譚勇.《二胡敘事曲戲劇性初探——〈從蘭花花敘事曲〉說起》[J].2009.02.
[2]周文泉.《淺議二胡獨奏〈蘭花花敘事曲〉》[J].2000.05.
[3]陳偉.《二胡藝術史》[M].安徽:安徽人民,2007.07.
[4]蔡超.《論二胡演奏中技術與情感的統(tǒng)一》[J].2010.12:2,第3頁.
[5]梁聆聆.《以“歌唱性”為坐標探索二胡教學》中國音樂.
[6]許講德.《中國二胡》《向民族民間音樂學習培養(yǎng)歌唱性的演奏能力》湖南文藝出版社,第三輯 ,2006.6.
張婷婷,女,出生年月:1981年09月,籍貫山東省,工作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研究方向二胡演奏,學歷碩士,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