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越來越需要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以學生文中心”的課堂互動,讓人文情懷貫穿高中英語口語課堂對于提高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本文筆者將從四個方面探討讓人文情懷貫穿高中英語口語課堂的途徑,以期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guān)鍵詞 以學生為中心 人文情懷高中英語口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1讓人文情懷滲入口語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英語口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應(yīng)把握教學節(jié)奏,在課堂中注重教學藝術(shù)的同時,有所側(cè)重地讓學生了解章節(jié)所涉及的知識背景,進行相對性的拓展延伸,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將人文情懷滲入口語游戲是含有競賽色彩的集體性英語口語課堂開展形式,將“以學生為中心”付諸于英語口語實踐。以人文情懷的角度考慮,學生是教學活動設(shè)計中的主體,學生共同體之間在進行游戲性口語話題時所進行的活動能在某種程度上達到拓展思維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講解《Public transport》時,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組,讓他們自由開啟“Lets chat in English.”模式,鼓勵每個學生分別討論自己喜歡的public transport和不太喜歡的public transport以及相應(yīng)的reasons,并且允許他們大膽地表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如某種public transport對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某種public transport的存在意義不大等,但是必須用英語清楚地闡明自己的reasons。因為學生們觀點不一,所以就初步產(chǎn)生了基于人文情懷的英語口語辯論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一定的引導(dǎo)作用,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英語口語過程。通過課堂口語訓練,學生能更加了解不同的句型在不同情境下的靈活運用,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chǔ)具有很大的作用。
2讓人文情懷融進生活實際,啟發(fā)英語運用
當前我國高中英語的口語課堂教學依舊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以教材內(nèi)容為切入點,以習題作以鞏固與內(nèi)容擴充的主要形式,而忽視了英語口語教學的根本目的與背景知識的延伸、實際生活的應(yīng)用。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來源于書本與老師,在單一的一對多的講解中,逐漸將高中英語口語的課堂教學規(guī)?;?、任務(wù)化,由此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排斥心理。因此,從人文情懷的學習分享角度考慮,無論是高中英語口語課堂呈現(xiàn)效果,還是學生的心理接受,都需要英語口語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中學生學英語就是為了在不久的以后能用流利的英語和別人溝通交流,所以,教師應(yīng)該緊緊抓住這一點,給學生提供較為貼近實際、貼合生活的英語課堂,并且注意教導(dǎo)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yīng)該學以致用,讓他們明白“不能學啞巴英語”的道理?,F(xiàn)在有很多適合中學生觀看的并且比較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英語小視頻、英語雜志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欣賞,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準備英語口語課程,然后在課堂上以英語口語口語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選取《School life》為例,教師應(yīng)引導(dǎo)學生充分結(jié)合實際生活,自主討論自己的School life,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學會“enjoy”。學生一般都對課后活動比較感興趣,在和同伴一起探討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英語能力,還促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當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僅僅是“Yes”“No”的回答時,教師一定要耐下心來用“Why”或“What”來引導(dǎo)學生進入英語的深入學習狀態(tài),“以學生為中心”啟發(fā)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為了更好地達到將人文情懷融進生活實際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互相打電話用英語討論最近的新聞、天氣、學習情況等。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帶入生活情境,在生活中自然感知英語知識的存在。更需要在其學習掌握過程中,把所學靈活應(yīng)用,服務(wù)于生活,這也便是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與英語價值的本質(zhì)體現(xiàn)。這在鍛煉學生反應(yīng)能力的同時,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3讓人文情懷貫穿課堂活動,提高學習動力
英語教師一定要基于人文情懷的角度積極尋找新穎突出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方式,讓口語教學改革的潮流推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對于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來說,如果教師給定的英語話題足夠有趣,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其中并且學習效率頗高。將人文情懷貫穿課堂活動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高中英語口語課堂學習動力的重要途徑。例如“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這句英語,如果教師僅僅在課堂上把這句話讀出來,然后讓學生跟著念,在這種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們肯定會學習效果不佳,時間長了,還會嚴重打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yīng)該轉(zhuǎn)變英語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把“說話權(quán)”交給學生自己。
例如《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一課,教師在授課導(dǎo)入階段不應(yīng)該是讓學生閱讀枯燥無聊的教材課文,而是興奮地對他們說:“Lets chat in English,boys and girls!Firstly,please tell your parters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OK?”在這種“人文情懷氛圍”中,學生們就會因為受到極大的感染而按耐不住心里的 “happiness”與同伴暢談心中的美好事物,“chatting in English”的局面由此打開。在趣味性活動十足的英語口語課堂情境中師生情感狀態(tài)的綜合表現(xiàn),是師生在課堂上各盡其責的基礎(chǔ)和前提。只有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才會更加樂意接受教師的諄諄教誨。教師可以將這些趣味口語收集起來,整理成班級資源庫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上給大家演示解說。
4結(jié)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質(zhì)在于將學生帶入一個基于人文情懷的英語課堂情境,從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掌握基本英語知識的基礎(chǔ)上,讓英語口語學習更加豐富生動,讓學生的知識面、思維與能力得到全方面培養(yǎng)。英語教師應(yīng)該以“師生平等”的態(tài)度引導(dǎo)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讓人文情懷貫穿高中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學目標,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也就是說,新課改背景下將人文情懷貫穿高中英語口語的教學途徑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具有較為深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