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德
《歷史教學問題》砥礪前行60年回眸
王斯德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領導,大家好!對各位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歷史教學問題》雜志創(chuàng)刊60周年紀念座談會,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本刊的發(fā)展和成就,都是與你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在此,真誠地向你們致敬、致謝!
《歷史教學問題》雜志創(chuàng)刊于1957年,至今已經有整整60年,正好是一個甲子輪回。60年來,世界發(fā)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驚天巨變,本刊在中國和世界的巨變中風雨兼程,不斷前行。60年來,在廣大讀者、作者的關愛和支持下,本刊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創(chuàng)獲了豐富的成果,成為全國三大系統(tǒng)評定的核心刊物和華東地區(qū)的優(yōu)秀刊物,在史學界和歷史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和聲望。下面我分三個歷史階段向大家匯報一下本刊發(fā)展演變的大致的概況。
《歷史教學問題》雜志創(chuàng)刊于1957年,首任主編是歷史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澤先生。上世紀的50年代初,黨中央向全國發(fā)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提出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學術空氣比較活躍,文化氛圍也比較好,在這種大的歷史背景下,《歷史教學問題》辦得非常生動活潑,意氣盎然。創(chuàng)刊初期,本刊非常積極地支持學術爭鳴活動,當時史學界圍繞中國古代歷史分期、中國土地制度等問題,即當時所謂這個“五朵金花”進行學術討論,本刊在這兩年中,為學術爭鳴提供了平臺和陣地,發(fā)表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見的文章,有力地推動了學術爭鳴的開展,在史學界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力。作為師范大學主辦的歷史刊物,本刊非常重視中學歷史教育的發(fā)展與提高,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發(fā)表了一系列討論改進提高中學歷史教育的文章,受到了中學歷史教師的歡迎。正當我們這個刊物蒸蒸日上的時候,一次致命的打擊,突然降臨!接到上級的通知,命令本刊要停止出版,什么原因并沒有細說,主要是涉及到本刊發(fā)表了關于中蘇邊境劃分的有關文章。對于這個??臎Q定是否正確我們暫且不論,但是這一次??瑢ξ覀冸s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教訓也是很深刻的,可以講是刻骨銘心的。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也吸取了教訓,以后我們對于有關邊界問題、宗教問題、民族問題等來稿,都嚴格把關,嚴格審查,有的送到相關政府機關及學術研究機關,幫助我們審查。從1957年創(chuàng)刊到1959年停刊,短短只有三年,以令人興奮的喜劇開始,以使人感慨萬千的悲劇結束,這是本刊的初創(chuàng)階段。
本刊的第二個發(fā)展階段,是從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開始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一場民族的劫難,《歷史教學問題》雜志也獲得了重生。1982年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局,批準《歷史教學問題》恢復出版發(fā)行。新生的《歷史教學問題》雜志繼續(xù)由吳澤先生擔任主編,他為雜志新的發(fā)展作出了值得尊敬的貢獻。由于歷史系和史學研究所在編制上獨立分開,《歷史教學問題》雜志編輯部由歷史系負責。從1997年開始,由我接任《歷史教學問題》雜志的主編,直到2016年主編換屆,我整整主編了20年。我們這一屆編委會成員,副主編李學昌、莊輝明教授,編輯部主任是李月琴老師。我們真正地感到把這本雜志編好,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困難很多,但是我們堅決齊心合力、迎難而上,20年來確實是花了很大力氣。辦好一本雜志,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問題是確定辦刊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和方向目標。我們將辦刊宗旨概括為四句話,“推進史學研究創(chuàng)新,深化歷史教育改革,培養(yǎng)公眾歷史意識,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印在每一期雜志的封面上,時時提醒我們要牢記我們辦刊的宗旨,全力以赴地貫徹執(zhí)行。
辦好一本雜志,除了要有科學、正確的辦刊宗旨以外,還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以及個性,本來我想全面地向大家匯報一下本刊的辦刊特色和基本情況,因為時間關系,我這里省略不講了。
下面我想講兩個問題,表示我們對有關同志的感謝。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感謝我們師大校領導和校友對我們經濟上的支持和資助。經濟困難一直是我們面臨的很大困難,因為我們沒有固定的正規(guī)財政撥款,經常受到缺糧斷食的困擾,有時到了難以為繼的停刊的絕境。在這一些困難關頭,校領導給了我們熱情的資助,陳群校長、俞立中校長、任友群副校長、戴副校長等領導用各種方式幫助我們,據(jù)初步的統(tǒng)計,大概一共受到100萬元資助。這在財政制度十分嚴格的情況下,確實很不容易。同時,我們也感謝校友們的慷慨資助,我們的系友,美的集團的董事長、總裁方洪波先生,一次資助雜志資金100萬元,還有同濟的校友鄒耀勇博士,以及淮陰師范學院校友楊教授都給我們有力的資助。在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中,錢當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之所以要特別講經費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對我的刺激太強烈了,太深了,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到了快要斷糧的程度,如果沒有這些經費支持,《歷史教學問題》早就辦不下去了,早就無病而終了?;仡櫛究陌l(fā)展史,我們不能忘記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拉我們一把,救我們生命的領導和校友們,再向他們說一聲,謝謝你們在關鍵的時刻的救命之恩。
第二個感謝,我們還要衷心感謝在組稿過程中給我們大力支持的朋友們、老師們。由于經費的限制,我們編輯部不可能派人到外面去組稿,為了擴大稿件的來源,建立穩(wěn)定的稿件渠道,我們選擇了10家外校兄弟院系,10余位老師幫助我們負責該單位的組稿工作。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張皓教授、東北師范大學的周鞏固教授、中山大學的趙立彬教授,以及武漢大學的韓永利教授、南開大學的馬世力教授等等。他們都為本刊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這里我們要向這些老師致敬、致謝!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這個刊物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實際上也是跨學校的合作的成果。
這是我們這個刊物的第二個階段,下面介紹刊物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從今年也就是2017年開始,本刊進入了新的改革發(fā)展的時期,編輯部進行了新的改組,組建了第三屆編委會和編輯部。沐濤教授擔任主編,孟鐘捷、李孝遷、李月琴擔任副主編,盧海生擔任編輯部主任,他們都年富力強,朝氣蓬勃、視野開闊,富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任職以后,雜志從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年已經出版了3期,面目一新,別開生面,讀者反應強烈,表示歡迎,一炮打響,實現(xiàn)了開門紅。我們對他們取得初步的成績表示熱烈的祝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們相信,在新的領導班子的主持下,在廣大讀者的關愛和支持下,群策群力,《歷史教學問題》雜志一定會乘風破浪,開辟新天地,成為一個學術品味高,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優(yōu)秀期刊!
以上是我向各位匯報《歷史教學問題》雜志60年來,三個階段的發(fā)展脈絡和概況。
本來我想向大家匯報一下在辦刊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鑒于時間關系,我不講了。最后,我相信《歷史教學問題》在大家繼續(xù)的關愛和支持下,一定會越辦越好,取得更大的成就。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盧海生)
王斯德,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終身教授,《歷史教學問題》原主編。